2014年7月29日星期二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穷人,你在忙什么?你为什么累成狗了还这么穷?

你对以下现象会不会有同感——
周一到周五,大家几乎没时间在家吃个像样的早餐,边走路边啃肉包子上班的人随处可见;
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做小生意的,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是常态;
绝大多数中国人天天都像在过“劳动节”;
我们每天那么忙、工作时间那么长、手机24小时on call、老板可以在任意时间下指令,但我们赚到的钱和勤奋程度似乎不成正比;
如果算时薪,我们的收入就更低了……
你为什么累成狗了还这么穷?

如果以上选项你都有同感,恭喜你,你和壹读君是一伙的,而壹读君和数以亿计的中国劳(KU)动(BI)人民是一伙的。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Made in China是勤劳而不富有的苦力战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老师没告诉我们的是,状元也分三六九等。
也许你听过这样的故事,学渣发小高中念完就进富士康之类的厂子,成为一名光荣的产业工人。他们每天加班、每个月拿几千块薪水、没有业余时间,偶尔围观一下同事跳楼是唯一业余爱好。
还有一小撮学霸同窗,他们毕业于名校、供职于眼下最时髦的金融业、一年四季穿手工定制西服上班、出门头等舱顶级酒店。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突然伐开心,花掉月薪的一小部分去买个包包。
出身农村的小伙伴还会有些早早辍学在家务农的儿时玩伴,花很多时间和力气在地里,一年的收入顶工人同学一个月的收入,顶学霸同学一天、甚至半天的收入。
一年的收入只能顶别人一天的

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答案对许多人来说是常识:农业(第一产业)、制造业(第二产业)一直都是既辛苦、附加值又低的行当,必须靠非常勤劳的硬苦力,去拼极其有限的利润空间和收成。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靠这两个注定勤劳而不富有的苦力行当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大份额。
显然,金融业(第三产业)勤劳但很富有,但我们说了那么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眼下农业和制造业的比例还是远远高于服务业、金融业。
据2013年的中国产业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占10~20%,第二产业还在45~50%之间,第三产业占40%。而在美帝国主义社会,第三产业的比值是70~80%。(所以他们有那么多时间健身旅行回家吃饭动不动就找个海滩烘培小麦色啊!)
为什么第三产业在中国发展得那么缓慢?
中国经济学者陈志武的观点是,金融业不是想发展就发展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一国制度机制是否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发生,交易成本是否能降到最低并且确保安全。以上前提条件没有成熟且稳定,一国的金融业就无法高速发展。
为什么制造业在中国比金融业发展得更容易更迅猛呢?原因是制造业所依赖的交易市场相比金融业不太容易受骗,对制度机制的依赖性也不那么高。
这就是为什么制造业在中国也可以发展(更何况制造业能最好发挥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证券市场在中国则发展缓慢。
而廉价劳动力,意思就是又勤快又便宜的劳动力。
我们每天苦哈哈地干了太多没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位公司职员、管理层、老板,以下经历你肯定不会陌生——
贵公司和另一家公司谈成了一单上千万的大case,签合同时贵司表示没有收到货款不发货,对方公司则表示没收到货之前绝不付款,因为双方此前都碰到过中途毁约卷款消失的糟心事儿,拿着白纸黑字的合同找到法院,即便打赢官司也很难执行。最后双方选择了另一种又笨又麻烦但是相对安全的办法:把这单大case分成100次小交易进行,原本只要花两天时间的事儿,硬生生地投入了N倍的人力,花上200天完成。
向上级随便报个项目,审批过程和申遗差不多,必须不断写材料、修改材料、上交材料、补充材料……2013年,《人民日报》报道了一项抽样调查,中国企业平均每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5.67个,审批程序平均9.4道,审批时间最长项目平均为171.35天,最长一个项目批了1500天。
如果你是个小主管或者公司高管,最日常的加班项目是参加各种饭局和应酬,饭桌上、应酬场面里有时是公司所在区政府领导,有时是潜在合作伙伴,有时是对口部门官员……总之,各行各业的领导们在非正式场合上倾注的人情成本和时间成本,常常比谈判桌上的正式往来要多得多。
以上中国特色商业众生相。让中国人勤劳又不富有,各种制度缺陷亦有重大贡献。为了弥补制度缺陷带来的额外成本以及交易风险,我们——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管理层——都不得不格外勤奋,一天多工作几小时,再多工作几小时,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打工作电话,即便周六周日也常常被工作征用,而这些额外付出绝大多数是无偿的。
勤劳但不富有的中国人

必须勤劳,勤劳,再勤劳,这就是中国人为制度成本付出的代价。
茅于轼对此曾说过,中国自1978年来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中一项关键武器就是靠勤劳而廉价的劳动力弥补了制度资本的不足,成就了过去几十年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现实:一方面中国GDP每年都在赶英超美,另一方面中国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奋更拼命,但仍然不怎么有钱。
普通人做生意,力气都下得很大,回报却都来得很小
前两部分是从宏观角度入手,现在把视角调低来看看身边无处不在的小买卖:公司楼下的早点流动摊、晚上不起眼的角落里的烧烤摊、家乡小县城里永远灰扑扑货品一副要过期的模样的小超市……
这些小买卖有高度相似的共同点:摊主经营的买卖都很小且不会扩张;买卖资产有限,也不怎么雇佣员工;在他们周围存在不少相似竞争者;摊主都很勤奋,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里上面;这些小生意大多赚不了几个钱。
为什么普通人做小买卖,永远都摆脱不了“勤劳而不富有”的低级循环?
假设壹读君家住小镇上的大姨妈把自己家的一间房子改造成一个小卖部(这个现象太普遍不过了),用一万块钱积蓄买了两个货架和一个冰柜,又花一千块钱进了些饼干瓜子汽水冰糕,然后每天从早到晚都守在小卖部里。
天气热,附近的小孩子都跑到这个小卖部买消暑零食,大姨妈第一个月就赚了1600块钱,不算固定资产投入,边际收益是1.6,净收益60%。听上去还不错,但买货架和冰柜的成本远远还没赚回来,并且还没算上大姨妈投入的时间成本。
于是,大姨妈第二月又投入3000块钱进了更多零食日杂,每天在小卖部里投入更多精力,商品一下子卖掉很多。但是天太热,一些没及时卖掉的蛋糕开始变质,只能丢掉。尽管这个月大姨妈赚了4200块钱,但边际收益降到了1.4,也就是说,她的投资增加了3倍,但是总收入只相当于以前的2.6倍。
大姨妈用她最质朴的生活经济学算了帐之后,发现扩大投入并不划算,还是保守经营,赚点小钱就好。
壹读君的大姨妈是普通人做小买卖的缩影——在现实世界中,穷人做生意很容易发展起来,但其发展潜力很快就会耗尽。那些家庭压力大、动力强烈、更能吃苦耐劳的人为了增加收入,做出的最普遍的选择是拼了老命,花更多时间经营几种不同的小买卖,而不是努力扩大其中任何一个买卖的规模。
比如,他会在早上卖豆浆油条,白天在自家门口开小卖部,晚上出门摆个烧烤摊或卖点水果。每天从早到晚日夜不休,忙忙碌碌,一个月赚个几千块钱就已心满意足……
壹读君只能说,下次再碰到这样勤劳而不富有的小摊贩,买东西就别跟人家讲价了吧。他们劳累而卑微的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参考资料:
陈志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中信出版社(2013)
[印]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中信出版社(2014)

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

谈谈日本的福利政策

事情是这样的。
某一天晚上回家,我在信箱里忽然发现区政府寄来的信。拆开一看,信里写着如下内容:
由于日本的消费税率从 5%涨到 8%,政府决定对所有低收入阶层寄予临时补助,金额为 10000 日元(约合 600 人民币)或 15000 日元(约合 900 人民币)。
25f376a6e7cc1ab776c980488caa7d6d
该补助的对象范围,为所有去年未支付住民税的居民。在这其中,无论国籍,性别,年龄。只要在 2014 年 1 月 1 日于日本有固定住所,作为正式居民登录的人,均可获得这项补助。
未支付住民税是怎么回事呢?在日本,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就要支付住民税。一般来说,有正式工作的人工资都会达到这个额度。具体条款比较复杂不详述。从结果来看,【去年未支付住民税的居民】,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指还没有开始工作的学生、退休的老人、已工作的极低收入人群,再加上工作第一年的人(我属于最后一类,工作第一年无论工资多少都不会课税,这也算是一个 bug)。
再简单点来说,目前日本有 8 万多的中国留学生。正常情况下日本政府会给这 8 万人一人 10000 日元,合计就是 8 亿日元(合 4800 万人民币)的补助。
这就是日本的福利。你说它傻也好,说它效率低带来恶果也好,至少对于外国人,它也是一视同仁的。
甚至中国人在日本还有一些福利特权。比如中国和韩国的留学生,打工的收入都可以全额免除所得税。对于外国人一视同仁的最好证明,就是在这份 10000 日元的付款通知中,对所有外国国籍的居民都附上了英语的说明。
c17fff72cf100b124e258cac8e6c4ad0
虽然一万日元的补助并不多,相当于涨税 3%以后每消费 30 万日元多付出的税款。30 万日元大约等同于低收入阶层 1-2 个月的消费。固然解决不了长期问题,但是这种关怀却让人多少感到温暖。毕竟谁也没想到政府涨了税之后还会给居民补点钱。
好像日本政府一向不吝啬在国民补助上花钱。举个例子,在日本每生一个孩子,最多可以拿到 200 万日元(约合 12 万人民币)以上的补助。
什么!还能靠生孩子挣钱?!到底这是怎样拿到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其中包括的几项福利措施:
1,生孩子奖励费
由于日本的国情是人口减少趋势,所以政府大力鼓励大家生孩子。实际上,只要怀孕 4 个月以上,那之后无论是孩子出生,还是流产,早产,死胎,人工流产,都可以拿到 42 万日元(约合 2.5 万人民币)的补助。可以直接接受现金,也可以直接从给医院的住院费等里面直接扣除。如果加入健康保险,有可能这笔钱还会多。
对象:所有怀孕 4 个月以上的居民。
2,产假补助
福利措施比较健全的公司,即使是因为生孩子而请假,也可以正常拿工资。但是如果公司不出这笔钱,政府便会提供补助。补助金额是按照休息的时间来计算的。如果休假 98 天,那么每天给 8000 日元(480 元人民币),合计三个月期间补助 52 万多日元(约合 3 万人民币)。当公司给补助但是少于这个金额时,政府会把不足的金额补上。
对象:产假期间公司不给工资或者给的工资少于每天 8000 日元的居民。
3,与生孩子相关的花销,超出一定额度的部分,可以减少所得税的征收。
这个比较复杂,举例子来说明,就是从怀孕起去医院检查的每一次的交通费,住院费,生孩子之后的检查费等加起来,如果是 63 万日元的话。在其中减去 42 万日元的生孩子补助,再减去 10 万日元,剩下的额度就是可以不计入所得税的部分。在这个例子中是 11 万日元。
在所得税计算的时候,可以从收入中减去这 11 万日元再确定交税的比率。有时候减去这 11 万,下一年交税的 level 就会变化,交税比率会大幅下降。
4,育儿补助金
在孩子出生后到未满 1 岁这段期间,如果在家休息育儿,也可以从雇用保险中获得补助。金额为原来收入的 50%。比如之前每天收入 8000 日元(饭店刷盘子 8 小时的工资),休息 10 个月,可以拿到约 121 万日元(7 万人民币)的补助。原工资较高的人拿到的额度更高,每个月最多可以拿 21.5 万日元(1.2 万人民币)。
这一项父亲也可以拿到。
对象:育儿期间休息,而且这段期间公司出的补助低于原工资的 80%的,有雇用保险(大部分公司正式员工必须加入)的居民。
另外这一项在父亲也取得长期休假的情况下,补助期间可以延长到 1 年零 2 个月。
当然了,以上所有政策都适用于在日本居住(有 3 个月以上合法签证)的外国人。因为生孩子的鼓励措施如此之多,所以大家也经常会打趣"生个孩子挣钱"之类的。
除了以上的生孩子补助之外,还有下面这两项相关的福利:
5,不育症治疗补助
当夫妇有一方或者双方进行不育症治疗(体外受精和显微受精)的时候,因为不能用健康保险,所以政府额外给补助。每年最多可以拿两次,一次 15 万日元(9000 人民币),也就是如果 5 年一直持续治疗的话可以拿到 150 万日元(9 万人民币)的补助。
6,单亲家庭补助
单亲家庭,在孩子 18 岁之前,每个月政府给最多 4 万日元(2400 人民币)的补助。
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老年人的退休金以及健康上的补助自然数不胜数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横行中国的日本老太太老头旅游团,拿的相机都是大炮简直亮瞎眼。正常工作以后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可比我们这些苦逼加班的年轻人有钱的多了(泪)。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对于失业的人,政府也有一系列的补助措施。
比如失去工作的人,无论是自己辞职还是公司不要他了,或者是公司倒闭,都可以拿到补助。当然了,自己辞职的话拿到的钱就相对少一些。一个 30 岁的月收入 24 万日元(这个收入在 30 岁简直算少的可怜)的人,自己辞职的话一般可拿到 47 万日元(3 万人民币)的补助,公司辞退的话可以拿到两倍。工资更高的人可以拿更多。
更不可思议的是,失去工作的人,再次找到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拿到奖励金。而且越快找到工作,奖励金越多。拿到 20 万日元(1.2 万人民币)都是可以办到的。对于失业的人,政府还会补助一部分参加学习班学习技能的费用,或者参加公共职业训练的费用。如果是因为公司破产,一时间付不出给他的工资,政府也会把这一部分补上。简直就是关怀无微不至啊。
这样的政策都是为了减少因为突发状况而陷入不幸的人,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让跌倒的人也能更容易的站起来重新生活。
这样的福利简直就是天堂。你这样想了吗?但事实也许也不完全是这个样子。
1,对于无家可归者而言,固定住所是致命的限制
刚才我所提到的所有政策几乎都有一个限制,就是在日本有固定的住所。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日本,居民的管理是以各个区为单位进行的。所有福利也都是在这个区的区政府申请,东京都政府是不负责这些事情的。无论我们是租房,或者买房,只要有个长期居住的地方,就要到那个区去"登户口"。没有户口的人,无论是找工作,办手机,开银行,还是享受福利,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日本却有一部分人,每天睡在公园里或者天桥下面,日本人叫他们"homeless",也就是流浪汉。虽然政府出台很多政策来帮助这些人,但是有的人可能身负巨债,或者因为政策的诸多限制无法脱身,或者单纯不想恢复原来的生活,而导致他们作为 Homeless 一直生活下去。对这些人来说,福利再好也大多是无法享受的。
2,对于政府来说这些福利是越滚越大的包袱
日本政府身负巨债,连年赤字已经是到了危机的程度了。否则也不会在民众的怨声中涨消费税。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出生率也越来越低,靠年轻人奋力工作提供老年人的福利已经愈发艰难。在年功序列的日本企业里,拿着高工资坐着高位的老头子也逐渐开始成为年轻社员们埋怨的对象。
可以说,这是一个发达国家发展到后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日本现在已经逐渐陷入这个困境,我们国家总有一天也会开始面对这些。要知道以我们现在的年龄结构,老龄化问题会在若干年后以更迅猛的趋势扑面而来。现在关注日本,就等于是为自己以后多铺一条道路。
也因为如此,很多日本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未来极其悲观。一些人甚至每天都说着"日本要完蛋了"。大部分中国人也对日本的将来不看好,甚至及其看差。作为冉冉升起的经济大国和全世界瞩目的新星,回到国内,可能性更大,将来更光明。这样想的人想必是占了大部分吧。
所以出国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国外也不一定就是天堂,好的福利政策带来的也不是完全的乐园。还是那句话,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好,也有各自的不好。关键要看哪个适合你,和你决定在那里怎样生活下去。
至于我怎么想呢?我是个不懂经济,不懂政治,不懂国际形势的只知道好吃好玩的妹子。但是我注意到,给我邮来一万日元的,并不是我现在所在的区,而是我之前住过的区。按理来说我早就不是他们的区民了,但是这封信仍旧辗转到了我的手里。
这样珍重居民的地方,我想不会那么轻易就会垮掉。或者说,我们都不想让它这样轻易地垮掉。社会各界所做出的努力,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看得到。我想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终有一天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到那时候,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把这些成熟的方案带给自己的国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