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星期日

老百姓正在上的四个大当,你上了吗?

老百姓正在上的四个大当,你上了吗?
第一大当:房产
  买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的,你是这样以为,但是在中国你并无法拥有这个房子,只是租给你而已。因为房子是你的,地不是你的,只是把土地使用权70年(从现在退70年那是抗日战争时期,谁见过那时候的房子?)。房子通常情况下30年左右就会遇上拆迁或者旧房改造。也就是说你花了买房的钱,却只能得到租房的实际效果。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当几十年后你发觉上当了!有一群流氓冲进你用一辈子积蓄买下的房子,画上一个大大的拆字!然后把你的家当全部当垃圾一样的仍出门外,不顾你的苦苦哀求,甚至还在报纸上给你按一个钉子户的臭名,任大众辱骂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绝望!
  形容中国的房地产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是这样写的: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
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实际上这何尝又不是事实呢?有人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买房?疯了一样的买?为什么?还不是愚民教育的结果,就好象60 年代,鼓吹人们必须购买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才算是成功人士才可嫁人娶妻。70年代鼓吹人们必须购买新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装电话才算是出人头地才可娶妻生子一样,记得当年装电话可是要几千块钱一部啊(人均收入不到200的小城),而北京上海更有上万一部的时候,还得排队买号搭人情,和今天的买房又何其相似?
  而今天所有的狗屁学者又开始了这一套愚弄百姓的旧招:白领一族新标准,成功人士新选择X环X路小户型,X环X路商住型。收了你几十万后,还得每个月收你租金(新物业费),银行利息,以及各种巧立名目的加息、政策等等等等。总之不怕你不被整死,就怕你死得不够惨!老百姓咋就怎么乐于上当,而且百上不厌呢?我真是气得浑身都湿了!
第二大当:就业
  当有人终于开始感叹:当年当知青的时候,当有人下岗之后感到没有生路,只能静坐抗议却无人理会,只能沦落街头还被人编首歌嘲笑着人生豪迈,重头再来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曾经和今天的白领一样风光!他们的收入和地位也曾经让周围的人艳羡不已?你可曾想过20年后的今天!你一样会和他们一样沦落街头,众叛亲离?!
  有人说嘿!你不知道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XX保险么?呵呵,我在北京漂泊N年,交了无数保险大概有好几万吧,但失业的时候跑断腿也没人给我啥保险,反而很多保险都被冻结了说我交得断断续续的,我简直又气得……这还不算,你以为你到了60岁真的就可以拿到养老保险了吗?天上又不会掉钱!今天的老年人拿的退休金是我们在挣!而今天30-40岁的人通常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意思就是,今天的老年人能在60岁拿到养老保险是因为有5个人供一个老人!而我们这一代老去之后则是一个人供我们两个老人!钱从哪里来?没得来!您要是能活到90岁估计能领到一些养老保险,嘿保重吧您。然而即使是这样,家长们还是疯了一样的把孩子往各种企事业国有单位里送,我身边就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我老家一个远房亲戚,找关系拖朋友,花了七万块钱通过公开招聘把儿子送进了交警队,干上合同制的police。一个月拿800块。结果第三年被竞争上岗给刷下来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我说刷了好,你上那班一辈子挣不回那七万,赶紧先洗洗睡,改明再凑点钱做小生意去吧!没准还能赚点。
  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我不文明用语也是领着我抱着钱,把我往XX部送。我一看负责招工那人那德行,就忍不住的恶心,再一看薪水,不文明用语呀,我这不是白干10年不吃不喝才拿回成本。所以我私下威胁了那家伙一把,吓得那个大腹便便的X科长再也不敢招收我。我才得已:离家出走。
  我就想不明白?中国人咋就这么傻?这么迷信国字呢?醒醒吧,思维正常一点行不?做事之前自己算算合算不合算成不?
  还有那些年纪轻轻的小白领们,找工作最好把薪水要高点,别要医疗保险和啥保险,然后自己把钱存起来最保险,将来用得着。
第三大当:教育
  一张文凭值多少钱?一张文凭值多少钱?一张文凭值多少钱?印刷成本两块钱顶了天了。一个老师工资多少?嘿,两个学生的学费足够一学期了!一个班的书本印刷多少钱?两个学生的足够了!一个班房租多少钱一学期?嘿嘿两个学生足够了。!嘿!中国教育你凭啥收那么多钱!?
  嘿!百姓们!我们为啥要上当?因为从小统治阶级就告诉我们考上秀才才光荣。哦对不起我说错了,是考上大学才光荣。但老百姓从来不去想一想为什么光荣?为什么光荣…… 大学秀才又怎样还不是废物!
  你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人在教么?在中国一般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人才会沦为一个教师,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因为一个项目的关系,找了几个大学的硕士生做程序。结果有几个人笨得很,完全不给你考虑,非得你守着才干活,而且给个文件明显有一个错别字,也不给改,等你发现了还跟你较真,是这不是他的错,是你给的就是错的。一点责任感,一都不会考虑究竟是为了做事而做事还是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做事。我还是很心平气和的给他们讲道理:你们必须学会为别人思考,思考别人想要什么结果再去做事情。否则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结果那几个说:我们才不要去社会上,我们考试成绩好得很,学校要我们留校做老师。再说了本来我们就没什么错,你怎么安排我们怎么做,你不安排我们就不做。这是我们的尊严和原则。我说:如果你去守门,老板没安排你下班的时候锁好仓库你就不锁了吗?您心寒吗?以后您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人的指导下学习和成长。您放心么?
  难怪现在读大学的同居,逃课,打架,自杀…… 但家长们还是愿意花钱把孩子送进学校去,而且是花一辈子的钱。
第四大当:买车
  中国人疯了吗?买车?为什么要买车???当然您有了钱花不光了,您爱怎么买怎么买,买车买房,反正油价怎么涨你也花不完钱,房子要拆迁你也不心疼。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呢?
  我以前有个同事住北二环,公司西直门那里。每天坐地铁上班最多半小时。可非得买一二手夏利,每天早上8点开始在路上堵着,然后一点一点的挪到公司。嘿,一个月停车费都不少。可人家就觉得开了车自己身份高级一点。别说开个夏利,就是开个奥迪我也没见谁对谁三磕九拜。除了显得自己比别人傻一点外完全没有别的作用。
  还有一次,我遇见一个月收入才4000的小姑娘,在计划贷款买车。于是我就问她:小姑娘,你又没做生意,自己按时上班,地铁又方便,买车干什么呢?想了半天,实在估计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了就说:有时候去超市买东西吧,打车又觉得近了点不划算,走路又远了点。所以自己开车去了!听得我差点没恶心死。你开车去超市买个方便面不觉得恶心么?装备了大哥大去拣垃圾,也是拣垃圾的!别以为买了车能证明什么。
  比如我现在自己做生意,很忙,一天大概要跑4-5个地方,见很多客户。但我就不买车,为什么?我打车随招即来,打完就走,不用担心停车没地方,不用担心挂了碰了,不用担心被贼偷了绑了,无论挂风下雨都有司机。万一碰着个堵车还可以下车坐地铁。一年也就一万多块RMB!要买一车!一年停车费都得一万多!这不是傻么?
  说别买车别买车,可就有无数的人疯了一样的去贷款买?一定要嫌自己将来死得不够惨似的!买吧,买完了加息了不是?油价涨疯了不是?停车又贵了不是?后悔了不是?新车一上路就掉价了卖也卖不掉了不是??
  告诉你,油价还得涨。一定要涨到和美圆一样的油价。嘿嘿!您拿老美1/10的收入,养和人家一个价的汽油。我看您还得瑟不。
  最后说一句,每个人都不傻,都是从小被愚民教育给弄啥了。傻点不要紧,但性命悠关的事儿您还是紧着点,多盘算盘算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别到头来,房产一跌,油价一涨,交了半辈子钱拿了毕业证还是啥啥不会干,交了几十年苛捐杂税还啥啥福利没有。您亏的可不仅仅是差价几十万。
  有人还说什么?哎呀没办法,难道不住了,不买车啦,公车好挤呀。我说全是愚民教育出来的虚荣心在做怪。您看看我,租一个房子住才一千多块一个月,也就相当于有些人的物业费。如果要结婚我还租得起3-4千的,家具装修一应具全。而且还哪方便我住哪儿。不想搬就长期租。也和交物业费一个样。还白白省出还银行贷款、利息、首付一大堆。有事就打车,没事就地铁,一年一万顶天了,还省了车库费,停车费,罚款等一堆,油价涨到10块也乐呵,也不耽误事。俺大学没念完就跑了,一边自学一边自己钻研市场出策划跑业务,不也同样可以进外资企业,上市企业做经理么?还省出好几万学费来。
  当然有的人会说:你连个房子都不买,指定结不了婚。我心想:我是没有,您以为您有啊?有人说租房子不划算,租完了还是别人的,嘿嘿,你以为买房子还了几十年贷款,还清了就是你的了啊……
独享不如与朋友共享

2014年9月9日星期二

三日段子荟萃 9-8

@beg4ons:转:很多年以前,西方就造谣说毛时代的"大饥荒",中国饿死5000万人。《党史第二卷》证实了"大饥荒"年代,非正常死亡3755万人。这有利地驳斥了西方的谣言,证明了毛主席的清白。
@kegns: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场消失。上书谏寡人者,判十年。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请喝茶。
@remonwangxt:當海峽兩岸還在為以哪個政體為主爭執不休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至少在如何食用地溝油的問題上,我們統一了共識。
@ziyowansui:他不但改变了中国,更改变了中国地图。
@love1017best:明天习近平要来,周围的人不知道在高潮个什么劲,好像跟你们有什么关系似的。所以说根本就不用担心大学生能闹出什么事来,你看看这一个二个的奴才样,真是恶心。
@段子之母:【弄得现如今中国人都有"条件反射"了!】一听见伟大胜利,就知道要把悲剧变喜剧了;一听见接轨,就知道要涨价了;一听见友好往来,就知道败家子要送钱了;一听见辉煌壮举,就知道丢人要现眼了;一听见治理改进,就知道要罚款了;一听见为民服务,就知道人民要买单了;一听见抓贪官,就知道谁又得罪谁了。
@19835735991:张国焘斗败了,红四方面军的人都灰头土脸;高岗自杀了,陕甘的老人马都提心吊胆;刘少奇打倒了,白区工作的人多成了叛徒;林彪摔死了,四野的战将都被监禁。一斗一大帮,一倒一大片。一部D史,就是一部不停地内斗史。
@ChanCheen: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如果网络言论损害了谁的名誉,那么"冤有头、债有主",谁受伤谁出面。总之一句话,政府靠边站;一旦政府插手网络,那么我们很快会发现,政府才是最大的造谣者。"
@FifthDimen:9月4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刊登题为《中共没有抵抗日本帝国》的文章。文章列举数字,指出从战争一开始,中共就没有在任何战场上正面抵抗过日军。文章认为"真正歪曲历史的是中共,而非日本政府"。
@孙-11:阿Q的房子被强拆了,正坐在破庙一角生闷气,忽听得外面到处喊:"捍卫主权,保卫钓鱼岛",忙起身也跟着队伍喊,路上遇着小姑娘嘲笑他说:"连自己房子都保不住,捍卫主权有何用?"阿Q叹道:"我除了捍卫主权,没有其它权利呀!"
@sailingger:今天对网络的封锁,和一百多年前把西方技术当作奇技淫巧,都是一样的思维。义和团害怕摄影术勾人魂魄,本朝害怕信息自由流通。一百多年脑子未曾改变半分,却从慈禧狼狈不堪的晚年,发展出精致的驭人之术,野蛮愚昧从来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行进的,有驭就有被驭,皮鞭棍子口责,SM闹腾得欢。
@laoyang945:大陆人去香港买包,香港人要感恩;香港人问大陆买水,香港人还是要感恩。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worinibaba:上海东方台和谐热线节目播出了一件事:一个家庭,夫妻俩一个儿子一个男方的老娘共四口人因住房条件差欲申请公租房,结果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查出来老太太名下有一笔3.5万元的存款导致无法申请住房,我只想说:一个连老太太3.5万元存款都能查得清清楚楚的人民政府对于官员财产公开竟然说不成熟?
@城北徐星:有人问泰山扒衣怎么看,有例举德国穿纳粹衣服后果,以我德国经验,穿纳粹衣服,警察会管,岂止衣服,行个纳粹举手礼试试看?但光天化日随便扒人衣服,估计警察首先要管扒衣服的人,这无关道义只关乎法律。贵党无此法,所以"爱国"无需要理由即可随便违法,这才是问题。满街的红卫兵衣服也有人管吗?
@老武是文建:凡是以爱国的名义侵犯人权的,都是军国主义者!我们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首先要具备法治(制)意识和思维,穿日本军旗服在中国犯不犯法,没相关法律条文,退一步说,即便犯法,也要文明执法,当众扒衣就是流氓行为。例如卖淫在中国属犯法,扫黄时也要给小姐以尊严,这不是纵容犯罪,这是文明!
@higyf:保护女性的意思就是只许干部通奸,不准百姓看片。(人民日报驳"女性遇害与快播被关联系":实是保护女性)
@guodaxia:近日多名女大学生被劫杀,有人提出可能与快播被被禁播有关。这应该是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很好的选题,国外也有类似研究,比如研究暴力电影播放对暴力犯罪的影响。今天人民日报急赤白脸的出来驳斥,既没有逻辑,也没有数据证据,完全是工宣队进校园的感觉。党报,你这样做,让作研究的人情何以堪?
@fishofwood:无论是英格兰人还是苏格兰人,无论是支持独立与反对独立的,这么久了我从没见一个用"苏格兰自古以来就是英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大义凛然的句式造句的。
@SCTongYe:中国绿卡是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8年60多万人申请,只有4000多人如愿以偿,所以逼得专家都说出了开头这话~ // @stonehoo: 太震惊了,居然有这么多人要申请。
@yasenwang9:某人到某丰包子店买了几个包子,连咬几口,都没馅,问老板"你这包子咋没馅呢?"老板回答:"谁说没馅?那里面有中国梦!"
@秦前红:习总在纪念人大制度6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是坚持依宪执政。"但颇为诡异的是,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有关习讲话的通稿中,统统不见这句话。
@wlixiong:权力没有机器化前,由领袖主宰,有突破的可能,坏如希特勒的战争或毛的文革,好如蒋经国的开放、戈尔巴乔夫的转型。权力争斗可能导致法西斯政变,也可能为寻求民众支持开放民主。而在权力机器化后,领袖只是权力集团的代言人,不可能再有突破。
@Paul郑褚:媒体反腐这个事搞不大,除非党大义灭亲,"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最明目张胆,从业人员素质最低,最敲诈勒索一条龙,最一泡污的,就是党那几个亲儿子的地方分站。
@NalaGinrut:说到这个医患关系,我现在尚处壮年所以去医院时间少不了解。不过上次跟老婆去医院产检,大夫相当之客气,足以用如沐春风来形容。末了准备要离开,医生突然问了一句,这位女士用布包着头你们应该是维族吧?我说不是,你们空调开太大没办法所以遮一下。医生叹口气就让我们走了。 #事实就是这样
@历史之碎:1940年10月,冈崎支队500余人孤军深入太行根据地。八路军129 师主力约2万人将其围困于关家垴,连续进攻两昼夜不克。在日军1500人援军即将到来时,八路军被迫撤离战场。此战八路军伤亡2000左右,日军战死50人。在电视剧《亮剑》第4集中,李云龙率部在关家垴全歼灭日军长崎大队。65年后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王永全微博:这几天突然冒出个国家级的马屁诗人,大家在取笑之余内心充满了优越感,感到自己智商和人格比这垃圾高了许多,我却是透骨之心寒!联想到曾使人尊敬的大作家王蒙之堕落,表明天朝文人群体已堕落至无可挽回的地步。文人之堕落绝非贪官污吏之堕落,它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之堕落的铁证。呜呼,我唯有哭泣!
@chen_yunfei:看到"成都公安系统地震"帖子说成都市公安有六位领导被省检察院带走调查,陈犯打110报警。陈犯:警官你好!110:你好!陈:我可以举报吗?110:你说。陈:我在网上看到"'成都公安系统地震'帖子…",希望你们删除并查谣言出处。110:是真的,我也看到了。陈:哦,真的啊,那请给你们领导带句话,我们最好不要当笑话来看,我们大家(包括网上网下监视我的国保同学)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如我们不努力从制度上下功夫,丧钟就不是为他人而鸣。 110:好。陈:谢谢!
@滕彪:社会的进步主要应该是归功於先驱者、勇敢者、持续进行战斗的公民,而不是搭便车的人。一场战斗,你不能够因为冲在最前面的人都战死了,就把胜利归功於那些倖存的人。倖存者立功受奖,旁观者坐享其成,但是对这场战争贡献最大的,是那些在黎明之前倒下的人。
@remonwangxt:昨天和一关西大学教授吃饭,说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但课不好上了。一上到中国近现代史,提到文革、六四,这些学生就开始各种质疑,纠缠,课就上不下去了,更厉害的是,他们还会组织起来去找校方抗议,真是离中国越远越爱党国,有这些新一代捍卫者,党还担心啥?
@uponsnow:去年参观腾讯的一美国科技人,通过熟人居间介绍得以与微信技术人员座谈,对方年轻有为、英姿勃发,介绍了各种内容审查技术,并向美国人提出了思考题:你知道为什么文字可以转发语音不能转发吗?因为我们目前还不能审查语音信息,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解决!其自信与自豪给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szxiaojl:我故意大声告诉儿子:"今天妈妈傻了,你看,这里10岁以下的收费要便宜2元,我当初如果报你9岁,不就……"还没等我说完,儿子便用英文很不屑地说:Hey, this is Australia! I don't like such Chinese Way! Be HONEST,ok?
@linyujing: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如何可以用最少的钱很快提高生活品质,其中一个答案是:定期扔东西。昨天我扔了个长沙发,整个房间的格局都变了,幸福感瞬间提高。
@独握:老师说看见国旗就要像看见你的母亲一样 国旗就是你的母亲。 周一升旗仪式升国旗的时候 国旗冉冉上升。我拍了拍前面同学的肩膀跟她说 "你看你妈飞了。挂在杆子上飘呢。
@cxiaoji:卖车的推荐我买柴油引擎,理由居然是将来僵尸爆发了灌植物油也可以用的…更可怕的是我觉得他说的好像有道理。
@StarKnight:知乎起手式,三大招: 「谢邀。」(高手出场风) 「这是一个好问题。」(教授开讲风) 「X大大已经写得很全面了,我补充两句。」(中层干部报告风)
@lzyy:感觉一个人如果没有点兴趣爱好,特别喜欢做的事,求知欲和好奇心,到了中年后要么琐事缠身,要么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要么经受不住身体本能的诱惑做一些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或者兼而有之。
@Stockard:非常新鲜地收到了亲戚那边的消息。"某边的某某二十一岁就结婚了,你看看你也…" S(伸着筷子):"那是因为她没有比嫁人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了。不需要学习,工作也不需要努力,平时也很无聊。而我很忙的(大意)。" 此后一片祥和。
@ghosTM55:"如果我难产,大夫问你保孩子还是保大人,这时你妈跳进水里,逼迫你保孩子,你怎么选择?" #今日最佳
@tianyea:" 有比女朋友漏气更苦逼的是吗? " 神回复:"有,就是男朋友漏电,那可真是苦了逼了。"
@rbttt:现在的朋友不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也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只关心你飞去哪,能不能帮忙代购……
@这梦真他妈噩:趁中秋节送给女神一块五仁月饼,她面露鄙夷,"五样东西分开看还可以,但为什么放在一起就让人恶心想吐?"她察觉出我的窘态,赶紧又补充道:"你别误会,我不是嫌你的月饼,我挺喜欢吃五仁的。"正要松口气,又听她说:"我说的是你的五官。"
@fishswing:我月薪过万不打老婆房产证写你的名字我妈会游泳你要是难产我保大!

2014年8月23日星期六

工人的力量,才是產業民主的保證

/林佳和
勞陣近幾年來積極推動產業民主做為主要運動訴求之一,在台灣工會引起了不 小的迴響。為了要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產業民主的精神及做法,我們特別訪問了 曾參與勞動憲章草擬,目前在德國攻讀法學博士的林佳和先生,請他談談德國 推行產業民主的歷史過程和現況。以下是訪談內容:
德國本身有很悠久工人運動的歷史和傳統,因此很早工會運作就相當健全,工 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1919年德國工人就推翻了德意志帝國建了一個 社會民主的共和國——威瑪共和,在威瑪共和時期即有一些產業民主的法案提 出,不過並沒有很具體的施行。後來納粹興起,所有產業均為國家所控制。二 次世界大戰後,盟軍佔領德國。此時在英國佔領區內(包括德國最重要的魯爾 工業區)內工人相當傾向共產主義,同時強大的工會也提出了接管工廠的要求 。
此時同盟國一方面懼怕德國陷入共產主義陣營,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德國國家 掌握產業資源,因此折衷的法案就是1954年所通過部分行業的共同決定法。在 1920年時威瑪共和即已通過「員工代表會法」,規定在工會之外各公司需設員 工代表會(德國工會沒有廠場的限制,都是以行業別為基礎的大工會),而共 同決定法提高了員工代表會的功能。
共同決定法即規定了在所涵蓋的行業中員工代表會參與工廠的決策。真正全面 性產業民主決定性的法案是,1972年第二次修訂的企業組織法,明文規範了所 有產業在企業員工代表會的權限。其中將廠內事務分成三項:
社會事項:包括工作規則:利潤分配、工作時間的勞工和廠方的關係。在這部 分的事項勞工和資方取得和近乎平等的決策地方,算是產業民主最成功的部分 。 人事事項:包括員工的獎懲、開除、任用等事項,勞工取得了參與的權利。 經濟事項:包括企業營運的方針和決策,這部分勞工的權力最小,只有資訊公開的權利。

1976年又通過共同決定法保障勞工在監事會中的比例,德國產業民主的法案大 致齊備。事實上這套制度能運作得好和德國強大工會有密切的關係。德國的工 會是以行業別為基礎,會員大多在數十萬以上,資方和國家的任何減損勞工利 益的行為都會遭到工會的強力反抗,而勞工也相當支持、認同工會。在員工代 表會成立時,德國工人擔心這是國家削弱工會力量的一種手段,但運作的結果 卻是員工代表會代表大多是由工會代表出任。

由於勞工力量的強大,資方和國 家都不敢任意剝奪勞工權益,同時憲法又保障勞工的團結權,因此即使在九○ 年代資本國際化的浪潮下,德國工人的權益並沒有受損:一方面國家不斷去除 ,保護勞工的法令,另一方面由於產業民主的制度任何企業要對員工權益做變 更都要勞工的同意,使得國家圖利資方的行動無法奏效。產業民主不但可以保 障勞工權益,更可以提昇生產效率。

勞工面臨第一線,最清楚企業的問題,同 時因存有參與感在取個人權益的同時也更努力的工作。德國的企業發現實施產 業民主後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勞工在爭取福利的同時也主動提出改善生產效率的措施,因此德國的資本家並沒有反對產業民主可為明證。
更重要的是;產業民主提昇了工人的尊嚴,使勞工不再是一個任憑老闆操縱的 生產工具,而是一個可以參與決策,活生生的人,這也是產業民主最重要的目的。

德國的經驗告訴我們的是,一套有利於勞工的制度必須有強大的工人力量才能 有效的運行,運政治化的路線最終還是要靠工人群眾雙手的力量,因此在工運 政治化的同時,勞工不應寄望在某些代理人,只有靠階級力量的展現才能取得
真正的勝利。

沒有工會,市場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

 在市場經濟已經非常發達的國家,工會是什麽樣的呢?工會在維護工人利益方面都做了什麽呢?我們不妨到工會的發源地歐洲國家考察一番。 

  沒有工會就沒有勞資兩利 

  “沒有工會,市場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是德國工會界人士所言。 

  這句話是從德國工會運動歷史經驗中得出的結論。德國是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强國。德國的市場經濟與美國、日本等國家不同。德國以社會市場經濟著稱。什麽叫社會市場經濟?簡單講社會市場經濟理論認爲市場經濟不應該是自由放任的,而應該伴有强大社會政策。德國人認爲,市場經濟對於經濟效率的快速增長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問題,市場經濟不可能自發地解决公平公正問題。因此,需要有保障公平、注重正義的社會政策對其加以控制和約束。通過經濟增長和增加全體人民的福利來消除社會緊張關係,達到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兼顧的目的。北歐的瑞典、丹麥等國家也屬於社會市場經濟的類型。 

  社會市場經濟是許多國家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工黨)的理念與實踐,也是與社民黨關係密切的工會追求的目標。戰後六十多年來,以捍衛雇員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利益爲己任的德國工會,不僅爲德國工人爭取了大量的實際利益、使工人分享了經濟發展的大量成果,而且,爲改革現存制度、推進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工會已經成爲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人們不能不承認,如果沒有工會,市場經濟是無法正常運作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用工是屬於企業管理方的權利。而職業保障對於職工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工人渴望獲得穩定的崗位,免遭失業的打擊。但企業方希望勞動用工越靈活越好。這一對矛盾如何解决?工會在此過程中能做些什麽? 

  在德國,企業不能隨便解雇工人。解雇工人之前,必須要經過工人委員會,如果工人委員會認爲解雇行爲存在問題,就要向企業方提出意見;企業方不接受的話,就可能告上勞工法庭,由勞工法庭做出裁决。可見,在就業保障方面,德國的勞動法律對勞動者提供的保護是比較充分的。而這樣的法律制定出來是離不開工會的努力參與和積極影響的。 

  而在丹麥情况則是另一種樣子。丹麥的勞動力市場非常靈活,也就是說,在丹麥雇主解雇工人是雇主的權利,法律上的限制幷不多。因此,丹麥每年大約有1/3的人要換工作。如此頻繁的流動率,是否對工人的就業與生活造成威脅?丹麥如何做到勞動力市場的活力運行與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同時兼顧?與靈活的用工制度相配合的有兩項制度,一個是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工人一旦失去工作崗位,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到失業救濟金,基本生活不會陷入困境;與此同時,以促進就業爲導向的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也已啓動,工人失業後不能僅僅是領取救濟金,還要積極地進行再就業。失業工人面臨兩個選擇,或者馬上接受換崗培訓,或者接受硬性指派的工作,指派的工作一般技能要求不高、路途較遠且收入較低。要想迅速找到理想的新工作,就必須積極地參加培訓和學習,掌握新的技能。如果既不積極接受培訓,又不接受指派的工作,就拿不到失業救濟金。這樣的制度安排,極大促進了失業人員學習培訓的積極性,因此,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在丹麥深入人心。普遍而有效的培訓,一方面縮短了人們的失業週期,另一方面,造就了高素質的丹麥工人。這套靈活保障機制的三個支點: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完善的保障體系加上積極有效的培訓機制,被丹麥人自豪地稱爲“金三角”,它已經成爲丹麥模式的核心機制。而在這個金三角中,工會一方面介入失業保險的管理,一方面全面參與職工培訓,幷爲失業職工提供就業引導與服務。工會成爲金三角的非常重要支撑力量。

 雇主不能忽視的談判高手 

  在德國、瑞典、丹麥這樣的社會市場經濟國家,工會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陪襯。如果你想享有更高的工資和完善的社會保障,你想有更多的休假時間,你想對企業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那麽,你就加入工會吧!工會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代表工人與雇主進行勞資談判,目的就是爲工人爭取上述的各種權利和利益。工會通過與雇主的談判,爲工人爭得了豐富的實際成果。在這些國家,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工資問題,政府幷不直接介入,它是由勞資雙方通過談判來决定的。於是,工會的組織程度、工會的談判技巧、工會的要價實力就顯得尤爲重要。戰後幾十年來,這些國家工人的工資持續增長,工時一再縮短,勞動條件日益改善,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工會的努力。因此,在這些國家,包括政府、政黨、雇主組織在內的任何勢力都不能無視工會的存在和它的實力。左翼黨派視工會爲社會夥伴,雇主組織將工會看作談判的對手。 

  工會不僅關注工人工資的增加、福利水平的提昇,而且特別關注工人民主參與權的擴大。在工會的努力爭取與推動下,德國、瑞典工人在企業管理和社會參與方面獲得了重大進展。在德國的大型企業中,工人代表可以與資方代表對等進入監事會。  

  在社會層面,與勞工利益密切相關的立法與社會政策制定,都離不開工會的參與。 

  工會對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進和保障作用。在工會的努力爭取下,歐洲國家的工人在相當程度上分享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制度,法制化的集體談判制度、形式多樣的工人參與制度,以及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使得勞資矛盾得以緩解、勞資關係相對穩定,社會發展平穩有序。

  工會關注的不僅僅是漲工資 

  工會除了能爲工人爭取提高工資、縮短工時以外,還能做什麽呢?近年來,全球競爭加劇,對工人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職工培訓越來越成爲工會維護工人權益的新途徑。走在丹麥,人們總是自豪地稱他們擁有高素質的員工。高素質員工得益于丹麥的一整套教育培訓體系。而在這個培訓體系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工會獨特的貢獻。 

  在丹麥,青年人高中畢業後,一部分進大學,另一部分進職業技術學校,接受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然後就業。丹麥有許多職業技術學校,它們一般進行三類培訓,一類是高中畢業生就業前的培訓;另一類是在業工人失業後爲再就業進行的轉崗培訓;還有許多在崗工人,爲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參加的業餘培訓。 
  丹麥工會是職業技術學校管委會的成員,工會高度關注工人的培訓,雖然培訓本身幷不直接創造就業崗位,但它是就業和再就業的先决條件,在這方面工會是有長遠眼光的。2005年歐洲五金工會提出:培訓是所有工會談判必有的項目——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發出這樣的聲音。可見,工會已經把培訓作爲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完善的培訓要靠財力來支撑。丹麥培訓費用來源一是雇主,丹麥法律規定,雇員10人以上的企業,雇主必須爲雇員交每月1100克郎的培訓費;二是政府的支持,培訓費用的一半多由政府支付,工人個人不必爲培訓交費。

  在職培訓深得一些大企業的重視。因爲,現代企業的工人已大不同前,他們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綜合性的知識和技能。一些過去屬於管理層的工作,現在都需要工人參與其中。一些生産流程,專家祗提供大框架,具體流程由工人定,工人的參與大大降低了成本。爲此,工人需要大量培訓:英語、文化、項目管理、機器人編程、設計等。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丹麥工人已經形成了終生學習的理念,除了企業安排的培訓外,他們還會利用業餘時間去接受其他培訓。正是由於具備了高素質,丹麥工人才可能很好地適應風雲多變的勞動力市場。 

  完善的培訓教育體系,成爲丹麥靈活保障機制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工會代表和維護工人權益的有效的途徑。 

同根兄弟:工會與社會民主黨 

  德國和北歐國家工會的實力與社會影響力令人注目。而這些國家的工會能够做到這一切,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不能忽視的,即工會與社會民主黨的相互支持與合作。上述各國的工會運動有著濃厚的社會民主主義傳統。工會和社會民主黨都主張通過適合本國特點的和平方式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工會與社會民主黨有著同根兄弟、榮辱與共的關係。像瑞典的社會民主黨就是在工會基礎上創建的。社民黨與工會從各自的角度爲爭取工人的政治經濟權利進行鬥爭。工會通過勞資談判、罷工和參與等方式,努力爭取工人群衆的直接的經濟政治權益;社民黨則通過選舉和議會活動來表達工人的政治要求與主張。戰後,社民黨上台執政,立即與工會共同制定了振興經濟和充分就業的綱領,幷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社民黨與工會形成了重要的共識,社民黨執政沒有强大工會的支持不行,而工人的要求沒有社民黨政府也難以實現。因此,黨與工會形成了密切合作的關係。但是,這種合作幷不等於合一,工會支持社會民主黨執政,但在社民黨執政過程中,工會與它的爭執、探討一直未曾停止。工會和社民黨雙方始終注意各自的角色定位,社民黨執政需要從全局角度考慮政策的制定,而作爲勞工利益代表者的工會則在勞工政策的制定當中體現獨到的見解。工會在涉及勞工利益的政策討論中,堅持工會立場,雙方出現意見分歧是十分正常的。當出現這種情况時,根據所爭論問題的性質,屬於勞工方面的問題,以工會的意見爲主,屬於全社會性的問題,則更多服從社民黨的意見。這種正常的分歧與爭論,促進了社會政策在廣泛吸收各界意見基礎上的不斷優化。 

  强大的工會本著對工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對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施加影響,促進社會政策的公正與公平。與社會民主黨一道探尋社會和諧之道。富人高稅收、窮人高福利的政策,相對拉平了人們的貧富差距,因此,在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國家,社會上極富和極窮的人數都不多,中間階層佔大多數。這樣一種棗核型的收入結構,成爲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應該發揮什麽作用?工會能够發揮什麽作用?歐洲市場經濟國家工會的所作所爲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來源:南方週末 作者:鄭橋(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 

2014年8月19日星期二

福利國家(英語:Welfare State)

福利國家英語Welfare State)的說法有三種主要解釋:
  1. 國家提供福利服務;
  2. 國家對他的居民所有福利負責,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從理論上說,這種責任應該包括全面的福利,福利國家也意味著國家的責任要覆蓋一個最低的全面保障要求,在這方面「福利國家」和「福利社會」的概念有所混淆,因此也容易引起爭論。
  3. 有許多福利國家,尤其是象美國等國家,福利並不由政府提供,而是地方政府、慈善團體、合作組織、私人企業等共同提供的,這種現象實際應該稱為「福利社會」[1]
有時福利國家也指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形態。

語源[編輯]

「福利國家」這個詞來源於19世紀的德國,當時俾斯麥實行的警察國家政策,1870年德國的歷史學家描述俾斯麥的「國家社會主義」政策是在創造一個「福利國家」(德語Wohlfahrtsstaat[2]Bismarck's policies have also been seen as the creation of a welfare state.[3]後來英國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採用了這個詞彙[4]。不過,現聯邦德國使用社會國家德語Sozialstaat)來表示類似概念。
義大利語稱為「社會國家」(義大利語Stato sociale)。
瑞典的福利國家稱為「人民家園」(瑞典語Folkhemmet),是從1936年開始,是由工會和大公司達成協議,共同創立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健康保障體系。
法語稱為「國家保障」(法語État-providence),是起源於1854年-1870年第二帝國期間諷刺帝國實行的福利國家政策。
西班牙語「福利國家」(西班牙語estado del bienestar)和葡萄牙語「社會福利國家」(葡萄牙語Estado de Bem-Estar-Social)都是直接表示。
日本南韓均採用漢字「福祉國家」(日語福祉国家韓語福祉國家(복지국가))來表示此概念。

福利國家的發展[編輯]

現代福利國家是從19世紀逐漸發展起來的,和救濟貧困不同,最早見於德國俾斯麥的社會保險體系,北歐國家是從自治、互助福利體系發展起來的,其他從1930年起,如荷蘭澳大利亞烏拉圭紐西蘭等是由政府提供發展起來的。
20世紀的大蕭條促使許多國家選擇了福利國家的道路,為窮人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被認為是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中間路線[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許多國家選擇了為人民提供部分或全面的社會服務體系。
現代福利國家從提供現金福利(養老金、失業補助)擴大到其他方面(衛生保障、嬰幼兒保障)等,通過這些福利,福利國家已經影響了他們公民的消費和休閒的習慣[6][7]
由於石油收入的增加,沙烏地阿拉伯[8][9]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等產油國也成為了福利國家。

兩種方式[編輯]

造成福利國家有兩種方式:[10]
第一種是國家只負責向「最需要的人」提供福利,這種方式需要政府官僚去區分誰是「最需要」的人,因此政府要密切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將作弊減到最低,因此會將人民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接受福利的人,另一類是需要為政府福利提供的人,而這類人往往想將福利減到最低。
另一種是將政府干擾減到最少,向所有需要的公民提供福利(例如有孩子、需要治病等),為了提供福利,因此需要高稅收,這種方式受到公民的廣泛歡迎,因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會從福利體系中受益,北歐國家實行的就是這種體系。

防止貧困[編輯]

福利國家政策在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中都降低了貧困現象,這些國家的福利支出起碼要佔GDP的五分之一[11][12]
國家絕對貧困比例
(以美國平均中等家庭的40%為線)[11]
相對貧困比例[12]
福利前福利後福利前福利後
 瑞典23.75.814.84.8
 挪威9.21.712.44.0
 荷蘭22.17.318.511.5
 芬蘭11.93.712.43.1
 丹麥26.45.917.44.8
 德國15.24.39.75.1
 瑞士12.53.810.99.1
 加拿大22.56.517.111.9
 法國36.19.821.86.1
 比利時26.86.019.54.1
 澳洲23.311.916.29.2
 英國16.88.716.48.2
 美國21.011.717.215.1
 義大利30.714.319.79.1

批評[編輯]

對福利國家最主要的批評是試圖將政治置於經濟之上,反對自由放任的經濟體系[13]
也有人批評福利政策造成人民不再依靠勞動工資收入,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福利多少沒有關係[14]。雖然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福利都不如荷蘭、北歐四國[15],但是美國的人均GDP要高於很多福利國家[16]。在消費品方面,人均電視機[17]、人均計算機[18]、人均收音機[19]都要比福利國家高。
另一種批評聲音來自古典自由主義,他們認為從工作的公民手中拿走財富去幫助不工作的人、殘疾人和兒童,就等於偷竊別人的勞動,違犯了保護個人財產的權利。
福利國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開支太大,加重了政府的負擔;全面福利政策導致一些人懶惰,不利於社會進步;政府對經濟的控制阻礙了市場繁榮[20]

福利開支[編輯]

現代世界的已開發國家傾向提供福利,發展中的國家沒有足夠的社會福利資金,但經濟發展和福利開支之間並不是完全一致的[21]
從下表可見,高福利開支並不見得就能造成高增長和低失業率,但也不見得就導致低增長和高失業率。
下表列出一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福利開支占GDP比例[22],以及2001年以美圓(US$)購買力平價(PPP)計的人均GDP:
國家福利開支
(佔GDP%)
不包括教育經費
福利開支
(佔GDP%)
包括教育經費[22]
人均GDP
(PPP US$)
 丹麥29.237.9$29,000
 瑞典28.938.2$24,180
 法國28.534.9$23,990
 德國27.433.2$25,350
 比利時27.232.7$25,520
 瑞士26.431.6$28,100
 奧地利26.032.4$26,730
 芬蘭24.832.3$24,430
 荷蘭24.327.3$27,190
 義大利24.428.6$24,670
 希臘24.328.4$17,440
 挪威23.933.2$29,620
 波蘭23.0N/A$9,450
 英國21.825.9$24,160
 葡萄牙21.125.5$18,150
 盧森堡20.8N/A$53,780
 捷克20.1N/A$14,720
 匈牙利20.1N/A$12,340
 冰島19.823.2$29,990
 西班牙19.625.3$20,150
 紐西蘭18.525.8$19,160
 澳洲18.022.5$25,370
 斯洛伐克17.9N/A$11,960
 加拿大17.823.1$27,130
 日本16.918.6$25,130
 美國14.819.4$34,320
 愛爾蘭13.818.5$32,410
 墨西哥11.8N/A$8,430
大韓民國 韓國6.111.0$15,090

參考文獻[編輯]

  1. ^ Gould, Arthur. Capitalist Welfare Systems. New York: Longman. 1993. ISBN 0-582-08349-4.
  2. ^ F. A.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London: Routledge, 1960), p. 502, n. 12.
  3. ^ S. B. Fay, 'Bismarck's Welfare State', Current History, Vol. XVIII (January 1950), pp. 1-7.
  4. ^ Smith, Munroe. Four German Jurists. IV.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01.December, 16 (4): 669. doi:10.2307/2140421ISSN 0032-3195.
  5. ^ "welfare state." O'Hara, Phillip Anthony (editor).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economy. Routledge 1999. p. 1245
  6. ^ Esping-Andersen, Gøsta.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19-874200-2.
  7. ^ Rice, James Mahmud; Robert E. Goodin, Antti Parpo. The Temporal Welfare State: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PDF).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2006.September-December, 26 (3): 195–228.doi:10.1017/S0143814X06000523ISSN 0143-814X.
  8. ^ Social Services ⑵ - Saudi Arabia Information
  9. ^ Royal Embassy of Saudi Arabia London
  10. ^ Bo Rothstein. Just Institutions Matter: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Logic of the Universal Welfare State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Cambridge. 1998.
  11. 11.0 11.1 Kenworthy, L. (1999). Do social-welfare policies reduce poverty? A cross-national assessment. Social Forces, 77(3), 1119-1139.
  12. 12.0 12.1 Bradley, D., Huber, E., Moller, S., Nielson, F. & Stephens, J. D. (2003). Determinants of relative poverty in advanced capitalist democrac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8(3), 22-51.
  13. ^ 歐文·E·休斯. 公共管理導論.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年: 110. ISBN 9787300038940.
  14. ^ A. B. Atkinson, Incomes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5. ^ R. E. Goodin et al, in The Real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6. ^ [1]
  17. ^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med_tel_percap-media-televisions-per-capita
  18. ^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med_per_com_percap-media-personal-computers-per-capita
  19. ^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med_rad_percap-media-radios-per-capita
  20. ^ 孫關宏. 政治學概論.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218. ISBN 7309036611.
  21. ^ Atkinson, A. B. Incomes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521-55796-8.
  22. 22.0 22.1 Barr, N. Econom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4.
  23.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Welfare Expenditure Report (Microsoft Excel Workbook). OECD. 2001.
  24.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3.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UNDP. 2003.

外部連結[編輯]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