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

个体的力量

公民力量翻译组译:个体的力量

雪崩发生时,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斯坦尼斯诺·雷克

被遗忘的英雄

拉乌尔·瓦伦贝格举世闻名,在被苏联以间谍罪抓走、从此消失以前,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拯救了上万犹太人的生命,几十年来,他的英雄行为一直广为传扬。

然而,在他的有生之年,卡尔·鲁兹的名字则很少被人提及,而这位瑞士外交官同样拯救了上万犹太人的生命。

卡尔·鲁兹的营救是成效显著的。出自他的个人良知,鲁兹虚构了一个使馆移民部门,并制作了铜章。他设立了一些安全的办公室,声称这些瑞士管辖区域隶属于瑞士外交使团,使之享受外交豁免权。这个虚构部门的总部位于万提斯大街29号的一家玻璃商的房屋,因其几乎完全被玻璃覆盖而被称为玻璃屋。

德国勉强接受了鲁兹的涵盖8000名犹太人的保护信,对鲁兹来说,这是不够的,他故意曲解为这是8000个家庭,而不是8000人。而且他悄悄地让工作人员制作更多保护信,以便发放签证。他让他们制作了十万封保护信,而这正是纳粹准备送往集中营的人数。西奥·茨屈为鲁兹所写的传记《危险的外交官》一书描述了1944年玻璃屋外的情形:“几千人排队领取神奇的纸,的确,这些纸张就是奇迹……每一张纸意味着一个人的得救。”用这一办法,鲁兹奇迹般地救出了六万人。

鲁兹和瓦伦贝格密切合作,二人的合作路线十分清晰,鲁兹鼓励瓦伦贝格开始了他的生命救援工作。1944年,这位瑞典外交官刚刚来到布达佩斯,鲁兹就向他介绍了险峻的局面以及成千上万人的迫切需要。

但他们被世人了解的程度却有相当惊人的差异。瓦伦贝格于1945年被苏联逮捕后,消失在西伯利亚的劳改营,他是广为人知的国际英雄,他的失踪和无人知晓的死亡命运广泛地成就了瓦伦贝格传奇。

相反,当鲁兹在1945年回国的时候,他的上司对他展开了调查:为什么在没有得到准许的情况下,蔑视指令,去拯救这么多人?法官对鲁兹出手相助,并责问政府为什么要发起这样的调查。鲁兹保住了外交官身份,但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没有获得任何官方道歉。

不仅仅瑞士对鲁兹的战时行为感到不快。“中立瑞士”在被占领的布达佩斯还代表英国利益,英国政府对鲁兹生命救援的卖力做法予以断然拒绝,1944年,一位英国外交官生气地指示鲁兹不要救太多的人(这将加剧英国移民政策的压力),他在一份照会着重强调:“5000=5000个人,而不是5000个家庭。”此时,纳粹集中营的大屠杀正处于高潮。

1975年,鲁兹默默无闻地辞世。在去世二十年后,因为他五十年前不为人知的壮举,他才被视为英雄。1995年,鲁兹,这位违反命令的外交官,被瑞士政府誉为瑞士历史上最杰出的公民之一。

***

战前我们本可以做很多事来帮助欧洲的犹太人;战争开始时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现在我们仍有许多事可以做,以拯救一些生命——希望是更多的人……有人说总统不应该在选举前冒险(救助犹太难民来美国),我认为这是对美国人民的侮辱……这是有关勇气和信誉的问题。
             ——L.F.Stone 1944年6月10日《国家》杂志

1940年,32岁的美国记者瓦里安·弗莱代表稍后到来的国际救援委员会(IRC)抵达法国港口马赛,以帮助那些从纳粹铁蹄下逃出来的人去往美国。弗莱的工作十分出色,以至于开始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使弗莱可以为那些纳粹占领下的逃生者安排“紧急访问签证”,他帮助这些人穿越比利牛斯山,从法国逃往西班牙、葡萄牙,再从那里横渡大西洋。但是,正如西拉·以森博格在《我们自己的英雄》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一行动难以持续,支持弗莱工作的美国驻马赛副领事海勒姆.宾厄姆在1941年被突然调走,负责移民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布雷肯里奇·兰则处处作梗,希望官员们“推迟、推迟、再推迟颁发签证”,他倾向于“美国人的美国”政策,当弗莱帮助更多人获得机会抵达美国海岸——不管有没有签证,不管有没有合法文件——的时候,官员们却将弗莱看作一个好事者。

1941年6月,美国领事馆希望弗莱从此离开法国,他被告知除非回到美国,他的护照将不允许展期。而当弗莱回到美国家中的时候,他的护照更新申请仍被拒绝,而且他的通信也受到审查。

直到瓦里安·弗莱1967年去世,他的事迹仍不为人所知。三十年后,他在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被授予以色列荣誉公民,美国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在这一场合有点轻描淡写地承认:“他的英雄之举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平凡之事

卢旺达在很多层面上都是个失败国家……很多证据表明这是一个西方民主踏足却又无法消除灾难的国家;这是一个让美国对“种族屠杀”定义错误的的国家;这也是一个让联合国未能兑现和平保护承诺的国家。

所有这些只能归结为言语的失败。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语言是人们弹药库中最有效的致命武器,这也是关于生活的最有效的工具……现在我明白在我的酒店里拯救1268条生命的唯一的工具,是语言。不是酒精,不是钱,不是联合国,而是对抗黑暗的普通的话语。

——保罗·路斯沙巴吉那 1994年卢旺达千山酒店经理

十八世纪哲学家埃德蒙·伯克说:“邪恶的胜利归因于好人的袖手旁观。”在卢旺达,他被证明是正确的。1994年4月6日,当一场精心策划的种族灭绝的阴谋开始实施,全世界的政治家们什么都没做,这让邪恶的得逞成为可能。三个月内,胡图族极端分子屠杀了80万图西族人和具有独立思想的胡图族人,政府却不闻不问。

在这段时间里,一位卢旺达人单枪匹马从胡图族屠夫手中救出了1268条男人、妇女和儿童的生命。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千山饭店的经理(他的故事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卢旺达饭店》),多次向屠夫们挑战,每一次都冒着生命危险。尽管如此,在他的《一个普通人》一书中,他坚持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壮举……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该做的普通的事。”

而国际行动与路斯沙巴吉那等人的勇气不相匹配。外国人提出的警示多次被压制。种族灭绝开始的三个月前,获悉秘密武装的抓捕和处决名单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加拿大籍指挥官罗密欧·达莱尔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向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发报,提议收缴武器,阻止正在酝酿中的种族灭绝阴谋。他于1994年1月11日发出的电文以乐观的口气结束,“Peux ce que .Allons-y!”——“有意愿,便有办法。开始吧!”在纽约,却根本没有意愿,所以没有什么办法。达莱尔被禁止行动,他的抗议遭到拒绝。

大规模屠杀开始的时候,卢旺达的深度观察者并不感到意外。卢旺达人权活动家莫妮克·穆贾瓦马里亚在种族灭绝开始前就预言了“精心准备的闪电行动”的威胁。行动开始第一天,当凶手们前来敲门的时候,穆贾瓦马里亚挂断了人权观察组织的朋友艾莉森·黛丝·弗基斯打来的电话,她告诉黛丝·弗基斯(后来她写了《不留一个人说出真相》一书,详尽记录了这次种族灭绝),“请照顾我的孩子。我不想你听到这些。”这次种族屠杀开始前的四个月,比尔·克林顿曾对穆贾瓦马里亚说:“你的勇气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鼓舞。”躲藏在屋顶的穆贾瓦马里亚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她逃离卢旺达,讲述她的遭遇和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但政治家们懒得听。乐施会和医生无疆界等人道组织也多次发出警告,但政治家们依旧对采取行动的呼吁装聋作哑。

当联合国安理会中有勇气的小国如捷克共和国和新西兰发出呼吁时,甚至遭到大国的训斥。英国大使对他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捷克同僚说,如果安理会讨论种族灭绝,那将会成为“一个笑柄”。普利策奖得主萨曼莎·鲍尔在她的《从地狱中来的难题》中披露,美国国务院行政当局禁止官员承认这是种族灭绝,以免美国背负救援的压力。鲍尔说,美国国务院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文字游戏以避开这个以G打头的字眼(Genocide,种族灭绝——译者注)”法国政府走得更远,甚至接待应为大规模屠杀直接负责的政治家。

宣扬仇恨的广播电台是种族灭绝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电台实时指挥,鼓励对图西族“蟑螂”的杀戮。众所周知,对这些宣扬仇恨的电台进行干扰会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可以拯救人的生命,种族灭绝后的一个月,五角大楼却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对电台的干扰花费太大,每小时可能要花费8500美元。对几十万可能被拯救的生命来说,这被认为是一个太昂贵的价格。

仅靠勇气和他的言语,路斯沙巴吉那却拯救了许多生命,无数的卢旺达人也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们的朋友和邻居,如果被发现,每一次善举都可能让施救者付出他或她生命的代价。尽管缺少来自纽约的支持,达莱尔和他指挥的小规模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在救人。达莱尔的行为在卢旺达备受赞颂,但因为这段经历,此后几年中他几乎神经崩溃,后来他撰写了获奖传记《与魔鬼握手:在卢旺达的人道挫败》。

可是,和三十年前的米尔格伦实验(涉及电击和道德勇气,见本书第七章)一样,那些有强烈负罪感的人似乎更愿归咎和责备别人。比尔·克林顿总统事后就其政府在卢旺达灾难中置身事外的做法发表了敷衍性的道歉,总统用一句有趣的短语“职责所在,无可推卸”来谴责这次失败,但不是针对自己,而是“把主意拿给我的人”。

为罪恶命名

事情从1921年对一个亚美尼亚人的审判讲起。所罗门·特利扬因为刺杀土耳其内政部长塔拉特·帕夏而被起诉,二十一岁的波兰犹太裔法律系学生拉斐尔·莱姆金不理解为什么被起诉的是特利扬,而不是对1915年亚美尼亚几十万平民的强迫迁徙和屠杀负责的土耳其内政部长,莱姆金问他的法律教授为什么犯罪被定义为“杀死一个人,而不是杀死上百万人的暴行”?莱姆金断定:“这是不合理的。”

二十年后,当希特勒展开了他的屠杀运动,人群被整体屠杀而无惩罚的问题显然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一个称谓。(希特勒告诉他的同伙,大规模屠杀更容易被淡忘。“现在谁还记得那些亚美尼亚人?”他说。)

1939年10月,希特勒入侵波兰后一个月,莱姆金从波兰逃往瑞典。两年后,他到达美国,并在北卡罗莱纳的杜克大学获得一份教职,在那里,他对那个困扰他二十年的问题展开研究。1943年,他发表了《轴心国在沦陷欧洲的统治》,这部长达七百页的专著致力于探讨希特勒在欧洲东部的杀人机器,该书内容包括“重新定义的建议”。莱姆金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醒目而独特的术语来界定这一尚未被定义的罪恶。考虑到homicid意指杀“一个人”,Infanticide与杀婴相关,而在希腊语中genos的意思是种族或部落,莱姆金由此创造了一个新的术语gonocide。

这个术语很快被确定下来。但即使在1945年以后,很多政府仍然拒绝承认有此必要来针对无法无天的种族灭绝。莱姆金在全球范围内顽强地继续为此努力,绝对的顽强!由于莱姆金的坚强意志,1948年联合国成员国特别通过了预防和惩治种族灭绝罪的公约。

即便如此,一纸空文并不能改变什么。莱姆金的传记作者约翰·库柏引用过一位莱姆金的法律系学生的话,在1951年写给老师的信中,他认为这些努力的成效只能于未来展现,“的确,你无法看到你的工作的结果,但你的工作是伟大的,大到超越这一代人。”

莱姆金死于1959年,只有七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但他的学生准确无误地看到了他工作的远景,在莱姆金与其法律教授讨论这一问题的九十年后,作为他工作的一部分,种族灭绝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对。

在二十世纪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一段时间,一些反人类和种族灭绝的罪行在波黑、柬埔寨、伊拉克、卢旺达等地被起诉和定罪。由于达尔富尔几十万平民的死亡,成立于2002年的国际刑事法庭在2009年起诉了苏丹总统奥马尔·艾哈迈德·巴希尔。在顽强的莱姆金去世半个世纪后,他的影响比以前更为强大。


公民力量翻译组 孙楠 选译自《小行动,大抗争》(作者:史蒂夫·克劳肖  约翰·杰克逊)(Small Acts of Resistance,Written by Teve Crawshaw & John Jackson)  

2017年11月9日星期四

桑加苏伦·卓力格“民主的金燕子”


桑加苏伦·卓力格
Санжаасүрэнгийн Зориг
国家大呼拉尔委员
任期
1992年-1998年
个人资料
出生1962年4月20日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 (1940-1992).svg 蒙古人民共和国
逝世1998年10月2日(36岁)
 蒙古乌兰巴托
政党民主党
母校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
专业政治人物
桑加苏伦·卓力格(蒙古语:Санжаасүрэнгийн Зориг,1962年4月20日-1998年10月2日)蒙古乌兰巴托人,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国政治人物,是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人称“民主的金燕子”(蒙古语:Ардчиллын алтан хараацай, Ardchillyn altan kharaatsai)[1]

生平[编辑]

卓力格的外祖父是一位俄罗斯地理学家,跟随探险家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来到蒙古。他的外祖父在乔巴山发动的大镇压中遇害,留下的一个女儿道尔吉帕拉木(Dorjpalam)成了孤儿[2]。道尔吉帕拉木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受欢迎的电影中演出。后来,她与一位布里亚特裔的蒙古国立大学教授桑加苏伦(Sanjaasüren)结婚[3],卓力格是他们三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孩子[4]
1970年起,卓力格在乌兰巴托第23中学学习,这是一所以俄语授课的学校。1980年至1985年,他在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哲学[3][5]。1985年归国以后,担任乌兰巴托的蒙古革命青年团的指导员一年。1986年起成为蒙古国立大学的科学社会主义讲师[6]。他还成为国际象棋棋手,后来担任蒙古国际象棋联合会(Mongolian Chess Federation)主席[5]。1988年,他同其他持不同政见青年创立了“新一代”(New Generation)小组,以在蒙古传播民主[3]
1989年至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大规模要求民主改革的政治运动。1989年12月10日,在德国柏林墙被推倒一个月后,卓力格组织了大约200人发起示威游行,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选举。1990年1月,他们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苏赫巴托尔广场举行每周末的示威活动,示威规模在2月开始扩大[7]。示威的扩大使群众和蒙古当局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眼看群众就要与前来镇压的士兵发生冲突。此时,卓力格手持扩音器,坐在一位朋友的肩膀上发表演说,要求群众保持冷静,以避免发生任何流血冲突,与执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之下展开对话”。卓力格坐在朋友肩膀上、手持扩音器演说的照片,成为蒙古和平的民主化革命的象征[8]。1990年3月,执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同示威者达成和解,接受了民主化的要求。以姜巴·巴特蒙赫总书记和杜马·索德诺姆总理为首的蒙古人民革命党政治局全体委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蒙古人民革命党一党专政体制的结束[9]
他在1990年6月当选人民大呼拉尔委员。1991年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他对以伊万·西拉耶夫为首的国家紧急委员会和苏共内的保守派表示谴责,成为当时唯一一位表态谴责的蒙古知名政治家[5]。他在1992年[10]和1996年两次当选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其中1992年时他是少数派人士,1996年他是民主联盟成员,民主联盟从1996年到2000年在蒙古国执政,是蒙古人民革命党下台后的首个执政党[11]。他对蒙古正在实行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改革方式是不公正的,而且会让广大蒙古人更加贫困[12]
1998年,他被任命为代理基础设施部部长[5]。这一年正是蒙古的多事之秋,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当选为新任蒙古国总理,上台之后的第一项决定就是将国有企业“复兴银行”(Reconstruction Bank)卖给由蒙古民主人士经营的私营企业郭勒穆特银行。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们集体抗议,他们发起内阁不信任案,迫使额勒贝格道尔吉内阁集体辞职。那楚克·巴嘎班迪总统拒绝接受占国家大呼拉尔大多数席位的民主联盟提名的总理人选。各党私下交涉之后,共推卓尔格为新任总理候选人,并得到巴嘎班迪的认可[5][13]。预定在1998年10月5日发表任命卓力格为总理的决定[14]
不过卓力格在1998年10月2日(星期五)就被人谋杀了。当天,两名凶手闯入他的住所,将其妻子布尔干(Bulgan)绑了起来并等待他回家。在卓力格踏入家门以后,凶手向他连刺十六刀,其中三刀正中心脏。匪夷所思的是,凶手在离开现场之后,将他家冰箱里的一瓶醋和一瓶酱油带走了[15]。凶案发生四天之后,苏赫巴托尔广场聚集了三万市民,集体追悼卓力格[16][17]。他的尸体在政府官邸安置,随后在1998年10月7日(星期三)下葬。政治问题延续了两个月,直到1998年12月乌兰巴托市市长姜拉布·纳兰查茨拉勒特被任命为总理为止[18]
卓力格被谋杀案,其动机和凶手身份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认为是政权内部泄露了他要被任命为总理的情报给反对者,为了防止卓力格的当选便将其暗杀。不过这种说法没有任何证据[13]

家庭[编辑]

卓力格的妹妹桑加苏伦·奥云,也是蒙古国政治家。

参考文献[编辑]

脚注
  1. 跳转^ Rossabi, 2
  2. 跳转^ Kohn, 39
  3. 跳转至:3.0 3.1 3.2 Rossabi, 3
  4. 跳转^ Kohn, 39-40
  5. 跳转至:5.0 5.1 5.2 5.3 5.4 Zorig Foundation, S. Zorig biograph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9-05.
  6. 跳转^ Kohn, 40
  7. 跳转^ Kohn, 41
  8. 跳转^ Kohn, 42
  9. 跳转^ Kohn, 43
  10. 跳转^ Rossabi, 56
  11. 跳转^ Rossabi, 68-69
  12. 跳转^ Rossabi, 73-74
  13. 跳转至:13.0 13.1 Kohn, 101
  14. 跳转^ Kohn, 94
  15. 跳转^ Kohn, 94-95
  16. 跳转^ Kohn, 97
  17. 跳转^ Amarcanaa and Mainbayar, 100 with photograph
  18. 跳转^ Kohn, 109
来源
  • C. Amarcanaa and C. Mainbayar Concise Historical Album of the Mongolian Democratic Union. 2009.
  • Kohn, Michael. Dateline Mongolia: An American Journalist in Nomad's Land. 2006, RDR Books paperback, ISBN 1-57143-155-1
  • Rossabi, Morris. Modern Mongolia: From Khans to Commissars to Communists. 200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perback, ISBN 0-520-24419-2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
冷战的一部分
West and East Germans at the Brandenburg Gate in 1989.jpg
1989年柏林墙倒塌
日期1989年3月9日-1992年4月27日
(3年1月2周又4天)
地点中东欧国家
起因
目标
方法示威及其他手段
结果
伤亡
死亡
  • 南斯拉夫内战:超过140,000
  • 罗马尼亚革命:1,104
  • 其余事件:无
受伤
  • 罗马尼亚革命:3,352
  • 南斯拉夫内战:不详
  • 其余事件:无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东欧革命苏东波[1]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系列革命)指在1990年前后东欧中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反对派推翻共产党一党制政权的急剧政治变化。中国大陆六四事件发生后,剧变开始。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最后以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除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是流血事件外,其他国家的事件都是用自由选举,由共产党和平地移交政权结束的,而所有东欧国家中,阿尔巴尼亚是最后一个共产党结束执政的国家。

背景[编辑]

冷战时欧洲格局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1949年,美国主导的北约成立,大力扶植反苏政权(暂不论是民主独裁体系)。另一方面,苏联则加强其对东欧各国实行军事占领,推行共产主义并扶植亲苏的共产党政权。1955年,华沙公约组织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所有东欧国家均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欧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集团于欧洲展开全面对峙,历史进入“冷战时期”。
冷战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内因上:在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准仍然很低;在政治方面,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因为缺乏监督和选举,贪污腐败、践踏法律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在外因上: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同时戈尔巴乔夫采取“辛纳屈主义”减少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可以说,东欧剧变是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长期积累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在这些地区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并协助其民主化。

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问题[编辑]

以下两张照片是当时东欧国家的场景
因产品短缺造成商店门前大排长龙
由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媒体仅为执政党的宣传工具,完全被政府用以控制资讯流通和人民思想[2],各种资讯的传播遭到当局严厉地控制,因为知识的流通可能导致高压政权的党国体制瓦解。[2]
尽管共产党当局的强势管制,西方国家的媒体传播工具还是靠着各种管道与媒介进入东欧的铁幕中,而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反对者常借由地下秘密出版的文宣来表达自己的意见。[3]
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准仍然很低,日用品等产品严重短缺,在商店门前排队购物是很常见的场景。
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是社会主义国家非常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而空气污染地下水污染、性能极差的托拉邦小车切尔诺贝利事件已变成代表社会主义的标志。

经过[编辑]

苏联瓦解前,东欧共有8个社会主义国家
主权国家执政党官方语言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共产党保加利亚语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共产党罗马尼亚语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德语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匈牙利语
 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统一工人党波兰语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阿尔巴尼亚语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斯洛文尼亚语
黑山语
马其顿语
波斯尼亚语
这些国家在1940年代中后期都曾遭苏联强势镇压反对势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被迫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松了对社会实施的高压统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减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在德国柏林墙倒下后,东西德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位于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亦一分为五,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赫塞哥维纳马其顿南联盟(2003年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解体,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实为一分为七),而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93年分裂解体为捷克斯洛伐克,最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亦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十五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成立,部分加入独联体

波兰 波兰人民共和国[编辑]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革命的国家,1980年11月,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成立,这是东欧国家第一个独立的工会。1981年底至1983年7月,全国实行战时状态,取缔团结工会。1988年5月再度爆发大规模工潮,1989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
1989年6月4日举行大选,改选议会的部分议席,团结工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获得改选的35%和99%的席位,选举首位非共产党总理。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该党停止活动,该党后来演变为今天的民主左翼联盟。同年的总统选举,瓦文萨成为首位民选总统。

匈牙利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编辑]

1989年匈牙利政治局面发生剧烈变化,极不稳定,就在当年的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公开宣布:放弃执政位置,开始多党政治。接着,党内矛盾开始逐步进入公开化,导致党的最终彻底分裂。
1989年10月6日,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提前召开的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上,决定将社会主义工人党易名匈牙利社会党,并且把党的意识形态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体制意向。
1989年10月23日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易名“匈牙利共和国”,决定取消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开始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法治国家;取消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在国家机构中领导作用的原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编辑]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发生举世瞩目的天鹅绒革命。超过九成的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在全民公决中要求开放言论自由,组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被迫答应举行选举。选举的结果是,由社会不同人士组成的公民论坛大获全胜,刚刚出狱才42天的瓦茨拉夫·哈维尔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遭受惨败,无力继续操纵军队警察和其它国家机构,被迫交出政权,在选举半年后停止一切活动,宣布解散。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此之前已组成斯洛伐克民主左翼党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编辑]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革命中街上的民众们,挥舞着挖了洞的罗马尼亚国旗
1989年12月16日,罗马尼亚西部重镇蒂米什瓦拉发生匈牙利人骚动,即蒂米什瓦拉事件罗马尼亚共产党政府曾一度以武力镇压手段平息了骚动,并有传蒂米什瓦拉死伤人数近万的传闻,纵使如此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当时还出访伊朗,事实上局势并未有因此而平息,反而一发不可收拾。在12月21日当寿西斯古总书记在罗马尼亚共产党总部讲话时突然有民众叫嚣,随后台下原本被动员到场支持罗共政权的民众也大喊“打倒齐奥塞斯库!”口号,这场面被罗马尼亚电视台意外拍摄下来,又被全国观众看到,画面随即被中断(呈红色画面)。局势逐渐失控并引起全国国民参与反齐奥塞斯库的罗马尼亚革命。独裁统治多年的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终在12月22日倒台。曾表示军队属于人民的国防部长米列亚突然死亡,这导致罗马尼亚人民军队与齐奥塞斯库决裂,随后双方军队不断爆发激烈枪战。此时齐奥塞斯库曾乘直升机逃亡,但场面已被倒戈的自由罗马尼亚电视台(TVR)全部拍摄。随后在布加勒斯特北郊降落时即被救国阵线成员违捕。最后在圣诞节当日下午被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军队缉拿审问和判处死刑,其后齐奥塞斯库与其夫人埃列娜于罗马尼亚南部登博维察县一个军营空地处决,罗共政权正式消亡。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编辑]

1980年代后期在苏联开始的新思维也给保加利亚带来了影响。保加利亚共产党和党第一书记日夫科夫都逐渐无法抵抗要求改革的呼声。1989年11月,在索菲亚发生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示威,示威后进一步扩大至要求全面政治改革。保加利亚共产党一些人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对此反应迅速。1989年11月10日,日夫科夫被迫辞去第一书记的职务。1990年2月,共产党自行宣布放弃一党专政体制,党名也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同年6月,保加利亚举行了1931年以来首次自由选举,保加利亚成为多党制国家。同年11月,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东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编辑]

1989年11月4日的东柏林
推倒柏林墙
1989年民主德国(东德)政局严重变化。自当年5月开始,利用匈牙利开放奥匈边境之机,民主德国大批公民移至联邦德国(西德)。10月份,多城市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自由的限制。
10月18日,东德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11月28日,西德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德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2月,德国统一社会党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后演变为今日的左翼党
1990年2月13至14日,东德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西德。3月18日,东德人民议会举行首次自由选举,东德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德梅齐埃任总理,两德统一的步伐急剧加快。
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9月24日,东德国家人民军退出华沙条约以及相关若干组织。10月3日东德加入西德。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前14专区为了适应西德建制改为5州,一并进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德至此统一。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编辑]

1991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总书记阿利雅也宣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放弃“社会主义专政”,军队、公安、司法、外交等重要部门实行非政治化和非党化。同年发生三次阿国公民大规模出逃到意大利希腊等西欧国家的事件,总人数达15万,占全国人口的5%。3月31日举行首次多党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多党议会,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原执政党也由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编辑]

塞尔维亚人抗议者在前往斯洛文尼亚时被克罗地亚阻止一事,使得1990年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会议上出现了政治危机。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后来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支配下的塞尔维亚强烈主张塞尔维亚人在联盟的特权,在共产主义者联盟的会议上要求实施党员一人一票的制度[4]
由于塞尔维亚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实施一人一票制度将对塞尔维亚非常有利,并使塞尔维亚支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反对这一方案,塞尔维亚和黑山的代表对斯洛文尼亚施压,威胁将对所有斯洛文尼亚提出的改革案投反対票,试图使其赞成新的投票方式。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代表们拒绝了要求,宣布退出共产主义者联盟。在此之后,共产主义者联盟崩溃,南斯拉夫所有的构成国都实施了多党制[4]
1990年之后,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共和国都举行了基于多党制民主选举,共产党未能在选举中取胜,失去了执政地位。在几乎所有的共和国,代表民族主义势力的执政党都取而代之掌握了政权。各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后来也改组为社会党社会民主党
1991年年初,和克宁危机进展的同时,波赫克罗地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都通过选举选出了倾向独立的共和国政府。斯洛文尼亚根据公民投票的结果,要求独立[4]。1991年5月,在克罗地亚实施了决定是否独立的公民投票。大多数克罗地亚人支持从南斯拉夫独立,而居住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抵制投票[4]。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都在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其后南斯拉夫发生多次独立战争,包括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战争进行逾十年才结束。

从东方到西方[编辑]

如欲改善与西方世界的政治及经济关系,要面对最大的障碍仍然为东欧的铁幕,只要苏联军队会从中干涉的阴影还存在,便很难从西方吸引经济支持和资助国家重建。戈尔巴乔夫力求东欧各国模仿他的改革开放。当匈牙利波兰的改革派在自由化的激励之下变得更活跃,但其它东欧集团的国家仍然公开对改革表示疑虑而规避,过去经验已表示虽然苏联的改革是可受到控制的,但东欧国家内部求变的压力可能会剧烈到让改革失控。这些政权从产生到生存都完全依赖于苏联的军力和援助以支撑,而产生类似苏联的集权统治。部分东欧的共产党统治者们认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将不长命,例如东德埃里希·昂纳克保加利亚托多尔·日夫科夫捷克斯洛伐克古斯塔夫·胡萨克顽固地忽略了要求变革的呼声。前东德政治局的一位成员宣称道:“你的邻居换新墙纸,并不意味着你也要换。”。[5]

影响[编辑]

也门统一[编辑]

统一前的北也门(左上方)、南也门(右上方)以及统一后的也门共和国(下方)
80年代末,由于苏联南也门撤军以及东欧共产政权的相继垮台,实行多年社会主义的南也门迫于经济形势和外交孤立局面,最终寻求和亲美的北也门统一。90年4月南北也门元首在阿拉伯也门的塔兹签署《统一协定(草案)》。1990年5月22日也门共和国宣告成立[6],由北也门总统萨利赫担任总统。

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编辑]

1990年1月12日发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一起政治事件。这起事件最终使得蒙古修订宪法,实行政治民主化。[7]

对国际共运的影响[编辑]

法、意、西等国的共产党自苏东剧变至今,党员人数逐步减少,在议会选举中的选票不断下降,党报发行量也大幅下降。[8]不少原共产党支持者转而支持社会民主党

冷战的结束[编辑]

1989年12月3日,美苏两国领袖在马耳他的高峰会上宣布结束冷战。1990年7月,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说服戈尔巴乔夫不反对德国在北约组织下实现统一,以作为德国持续经济援助苏联的回报,清除了两德统一的最后障碍。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的会议中宣布正式解散。在同月的高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老布什建立美苏战略伙伴关系,使冷战走向终结。布什总统称在波斯湾战争中,实现美苏合作,从而在处理双方及世界问题上打好基础。

苏联的解体[编辑]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让下属各党组织自寻出路。很多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更改党名为“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等,这就标志着立国七十四年的苏联解体

参考文献[编辑]

  1. 跳转^ 铁幕倒下后的“苏东波” 波兰、捷克、俄罗斯怎么了?. 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2012-04-05 [2017-09-12] (-zh-tw).
  2. 跳转至:2.0 2.1 O'Neil 1997,第1页
  3. 跳转^ The Legacy of Communism: Poisoned Minds and Souls. Elisabeth Tamedly Lench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1993
  4. 跳转至:4.0 4.1 4.2 4.3 久保庆一. 引き裂かれた国家―旧ユーゴ地域の民主化と民族问题. 日本、东京: 有信堂高文社. 2003年10月10日. ISBN 978-4-8420-5551-0.
  5. 跳转^ Steele, Jonathan. Eternal Russia: Yeltsin, Gorbachev and the Mirage of Democracy. Boston: Faber, 1994.
  6. 跳转^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7月,也门统一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4-02.
  7. 跳转^ 社会主义蒙古的转身
  8. 跳转^ 21 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若干特点[失效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