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温和派的改革者——波兰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


温和派的改革者——波兰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

 
熊昊 来源:《当代世界》2010年第9期
 

  2010年7月5日,波兰总统选举的官方结果公布:代总统、众议院议长、执政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获得53%的选票,当选新任总统。一向不惹人注意的科莫罗夫斯基由此登上前台,根据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温和”是其主要政坛形象,但同时,“改革”主张的提出也让他赢得了这次大选,此外,不能忽视的是,以“温和派的改革者”形象示人的他在上台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地下活动者到步入政坛
科莫罗夫斯基1952年6月4日生于波兰西里西亚省奥博尔尼基市,其家族历史十分显赫:他的家族来自立陶宛北部的奥克什泰蒂亚地区,他是比利时王储之妻与布拉班特女大公玛蒂尔德的直系亲属,母亲是比利时王室后裔,父亲则是一名伯爵。父母亲皆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曾在华沙大学担任非洲学和人类学系的教授,而母亲在波兰科学院社会与哲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虽然科莫罗夫斯基拥有光辉的家族历史,但是家庭生活在他童年时期较为艰辛。
在显赫家族历史的影响下,科莫罗夫斯基对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华沙大学历史专业就读期间,他参加了学校政治社团,并在其中担任领导职务,1977年,科莫罗夫斯基从华沙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即参加支持民主的地下组织活动,并成为地下刊物的出版者和记者。1980年,独立自治的团结工会成立,科莫罗夫斯基随即加人其中,在团结工会的玛佐夫舍省地区社会调查中心工作,不久后成为该地区组织的领导人物,签署了独立机构社团成立宣言。1981年,团结工会举行一大,主张彻底推翻政府现有制度并进行大规模罢工活动,在此情况下,当年12月底,波兰宣布进人战时状态,在全国实行军管,取缔团结工会,科莫罗夫斯基作为该组织的地方领导人被逮捕入狱。在团结工会转人地下活动的背景下,1982年,科莫罗夫斯基出狱后在涅波卡拉努夫低级神学院教授历史课程直至1989年,以此维持生计。
1989年,波兰政治制度发生剧变后,科莫罗夫斯基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再次被激起。他于同年开始从政,先任职部长会议办公厅主任,接着于1990—1993年间在马佐维茨基、别莱茨基、苏霍茨卡三届政府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科莫罗夫斯基政坛生涯的里程碑。用他日后的话来说,他的政治态度转变就始于上述阶段。1997年,他加人新创立的人民保守党,成为该党重要人物。2000—2001年他担任国防部长一职。2001年对他从政经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加人了由现总理图斯克创立的公民纲领党,成为党的副主席; 此后,科莫罗夫斯基连续担当第四届、第五届下议院的议员。在2005年担任众议院副议长职务后,2007年11月,图斯克赢得议会选举胜利,作为党内第二重要人物的他当选为众议院议长。2010年3月,他被选为公民纲领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原定于10月举行的波兰总统选举。
孰料4月10日,莱赫·卡钦斯基总统专机在俄罗斯坠毁,时任众议院议长的科莫罗夫斯基代行总统职权,并参加提前举行的总统大选。
从科莫罗夫斯基的上述经历可以看出,出身于贵族世家的他对于政治非常关心,无论是在学校期间,还是波兰转型进程中,都能发现他在其中的身影。然而,他 对政治的相应态度却是从原先的地下活动者的激进渐变为现今政治家的温和。对此他在接受波兰《选举日报》的采访时解释道:过去在监狱中对警棍和警棍的用途已感受得十分清楚,这让自己在后来学会了妥协和克制。此外,他曾强调,在前总理、团结工会顾间、天主教知识分子马佐维茨基手下担当要职的相关经历,让他的政治态度开始趋向温和,开始思考用求同存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在总统专机空难事件发生后,作为代总统呼吁各党派团结一致,与反对党协商总统选举日程,这一系列作为正是科莫罗夫斯基“温和政治”态度的一种很好反映。
赢得大选的关键因素
在波兰政坛中,科莫罗夫斯基的知名度比起总理图斯克和竞争对手——法律与公正党领导人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来说,还是稍显不足。但是,为何他能在此次引人关注的总统大选中获胜,仔细分析,关键因素有以下两点:
第一,所在政党的支持率较高。科莫罗夫斯基所在的公民纲领党自从2007年11月上台执政后,民众对其支持率一直保持较高程度:一项关于2007年11月—2010年3月国内主要政党支持率的研究显示,公民纲领党自上台执政后一直以高达40%以上的支持率稳居第一,最大的竞争对手——法律与公正党的支持率虽然紧随其后,但也只在20%左右徘徊,而另外两大政党——民左联党和农民党的数值皆在10%以下。之所以公民纲领党在支持率上一直领先,主要原因是因为图斯克上台后,在国内政策方面,政治上摒弃了前任卡钦斯基政府的“第四共和国实验”(即在国内竭力清除共产主义影响、实行政治斗争);经济上推进国内经济改革,依托经济改革来增强波兰的经济力量,深化该国的市场化力度,加快步伐以达到早日迈入欧元区的梦想。在公民纲领党的国内政策指导下,波兰在中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经济增长数值保持为正,这与希腊、匈牙利等其他欧盟成员国相比,是截然相反的、从目前来看,欧盟成员中,只有波兰未因金融危机而发生经济衰退。此外,外交领域,该党领导下的政府采取的与俄罗斯缓和紧张关系、融人欧盟的积极政策也取得了相应成效:今年,俄领导人第一次参加卡廷屠杀纪念活动,普京还首次邀请波总理前往俄参加此次70周年纪念活动;前总理耶日·布泽克于2009年7月当选欧洲议会议长,这是欧盟东扩以来,首位来自新入盟国家的欧洲议会议长,标志着波兰在欧盟事务中的地位得到增强。所在政党在国内外政策上的有所作 为让其支持率较高,这为科莫罗夫斯基赢得更多的选民支持奠定了基础。
第二,科莫罗夫斯基作为温和派的改革者形象得到选民认可。科莫罗夫斯基在政坛上一直以温和、合作态度示人,他不同于卡钦斯基兄弟的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观念,在竞选中,他就许诺如果当选,会与总理齐心协力治理国家。这在当前空难事件发生后急需政治力量团结的国家,是十分必要和明智的。而与此相反,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在竞选活动中接受波兰电视台采访时,强调最多的是“改变”,具体意思就是,要改变图斯克政府时期的改革局面,改变目前图斯克所在政党引领国 家运行的道路,回归原有的保守秩序。这就让民众对卡钦斯基的政策有种背道而驰的感觉。加之,卡钦斯基总统时期,总理与总统在诸多问题上意见不合导致的激烈争吵,让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困境,这些深刻记J忆让民众更倾向于选择一位合作型的温和总统。此外,科莫罗夫斯基还具有改革者的形象。早在团结工会时期,他就主张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如今,他仍旧以“改革”作为口号:竞选中他就表示要继续推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削减公共支出,争取尽快加人欧元区。由于波兰选民中城市居民和年轻人占很大份额,而这两 个人群对波兰加入欧元区期望较高,希望政府能通过经济改革来满足进入欧元区的系列条件。所以,科莫罗夫斯基作为改革派的形象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这部分选民的一定支持。部分波兰人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之所以投票给科莫罗夫斯基,是考虑到他是经济改革的支持者,这能让国家尽快加人欧元区。在他们看来,只有加人欧元区才能算是真正的融入欧盟。而此前卡钦斯基作为保守主义者,一直反对尽快加人欧元区,此时,科莫罗夫斯基作为温和派的改革者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吸引了众多选民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正是由于背后有支持率较高的政党,加之 自身“温和派十改革者”的形象得到民众认可,科莫罗夫斯基才能作为呼声很高的总统候选人最终取得竞选胜利。
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科莫罗夫斯基而言,他当选总统后面临着三大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也是最紧迫的间题就是如何确保所在政党继续赢得明年的议会选举。2011年,波兰将进行议会大选,这对执政的图斯克及其政党成员科莫罗夫斯基而言,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虽然他在这次总统大选中获胜,但是对雅罗斯瓦夫的支持率领先优势已经被削减不少:选举前夕,波权威机构公布的总统候选人支持率表明,科莫罗夫斯基获得39%支持率,高居榜首,而法律与公正党的代表支持率仅为17%。但在选举最后一轮中,科莫罗夫斯基得票率仅比雅罗斯瓦夫高6%左右。从这一角度可看出,科莫罗夫斯基所在的政党与竞争对手的力量差距没有被拉大,而是在缩小。如果公民纲领党一旦在明年议会选举中败于对手,那么科莫罗夫斯基将成为“跋脚鸭”,在与未来政府的政策商议进程中会受到不少掣肘。因此,如何在当选后依靠自身形象提升政党支持率,以此为明年议会选举奠定基础,就成为科莫罗夫斯基上台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其次是经济改革问题。因为科莫罗夫斯基将此作为 重要竞选方针。波兰目前主要的经济改革问题包括是否削减政府开支、是否继续推进更高的市场化、将国内其余的国有企业全面私营化、进行退休金、养老金的改革?目前,国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已经出现增长态势,而医疗和公共设施建设函需政府开支的增加;同时,由于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失业人群数量日益增加,养老金的改革让多数农民感到自己正在丧失养老金特权。如果说这些是科莫罗夫斯基提倡的经济改革面临的内容上的问题的话,那么经济改革所要达到的意图——尽快加人欧元区也开始遭受质疑:波兰是否会出现为了尽快进人欧元区而让自身背负经济风险的可能?前央行行长斯克日佩克为代表的部分金融界专家早前就对波较早加人欧元区带来的风险表示担忧,对图斯克为尽快加人欧元区而削减财政赤字的做法表示不满,主张本国货币兹罗提保持稳定,屡次质疑图斯克2012年引入欧元的迫切目标,认为政府为了跨过加入欧元区的门槛,于2012年如期把赤字占GDP的比率降至欧盟规定的3%之内的计划太过冒险。面对此番怀疑声,科莫罗夫斯基将加人欧元区的承诺时间推迟到2015年,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改革的内容和意图问题已经让他有所认识。
最后是对美国和俄罗斯外交问题。波兰宪法规定,总统与总理应在外交政策中进行合作。这就为总统在外交等事务中发挥影响作用提供了条件。此次竞选中,科莫罗夫斯基公开表示,如若当选,将力主波兰在2012年从阿富汗撤出军队,此番表态不禁让人回想起2007年图斯克在议会选举中的承诺,当时图斯克与之类似,提出将让波兰军队在2008年全部撤出伊拉克。上述表态都突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主张对美国外交的改革面:尽可能保持同盟国基础上的过度紧密化。另外,科莫罗夫斯基也主张同俄罗斯继续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结合他对美国、俄罗斯政策的表态来看,努力在处理与美国、俄罗斯关系上达到温和性平衡是科莫罗夫斯基的外交构想。但是,这种温和的平衡并不意味着能够带来真正的平稳。7月3日,美国与波兰签署修定版导弹防御协议,美国新的导弹防御系统可能会在2018年部署在波兰。这就让身处反导漩涡中的波兰在处理与美俄关系问题上更加难办。在反导问题上与美国愈走愈近的波兰给新总统带来的难题就是,保持与美距离的难度增大,至少在安全问题上,反导系统将两者关系拉得更加紧密,而东欧反导系统又是俄罗斯所竭力反对甚至忌讳的。联想当初图斯克上台初期,尽管2008年2月作为波兰总理六年来首次访俄,化解了双方冰点状态,但是随着同年8月在反导协议上与美国达成协议,波俄关系重回冷淡局面。两年前的此番情景有理由让科莫罗夫斯基在就任总统后,就如何恰当处理美、俄关系头疼不已,这也是他在外交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王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