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中共炫耀医保人群96% 民众抨击称名不副实

 

中共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大陆的基本医保已覆盖了96%的人群,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大陆医保体系早已广受诟病,陈竺这番讲话,遭到大陆民众的抨击。民众揭示,并没享受到真正的医保,医保名不副实。

在 “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中共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大陆的基本医保已覆盖了96%的人群,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

按照大陆现行的政策,参加医保的个人需要两次付费:投保的时候要先付保险费,治疗的时候还要自己支付一部份医药费。

大陆医保体系早已广受诟病,有关大陆民众看不起病的事件频频传出,陈竺的这番讲话一出,立即遭致民众的抨击。

城镇居民:医保名不副实

江西的独立候选人魏先生是城市居民户口。魏先生对大纪元记者表示:“医保的覆盖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民能否真正享受到医保。例如,如果他得了大病,他看不看的起病,会不会把整个家庭拖垮,会不会因看病倾家荡产,这些才是关键。”

据魏先生介绍,一般城镇单位职工都可以参加医保,而且个人门诊或住院看病的费用都可以报销。“但是,报销的费用是要封顶的,超出的部份要自己负担;另外,有些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像住院的床位费、检查费、进口药品的费用不能报销,都得自己负担。”

魏先生有一个同事的妻子得了白血病,医药费要60万,“她最高才能报销十万元左右,自己要承担绝大部份,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

“许多家庭本来就经济紧张,一旦得了大病后,被迫借债看病,因此搞的一家人生存都困难。”魏先生说,“我觉得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医保,目前的医保名不副实。”

农民:新农合没什么用

周女士家住湖北荆州农村,年近五十。周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农民都加入新的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其中一部份是被强制加入的。

据周女士介绍,按照新农合的规定,“每人每年先交50元保险费,如果住院治疗,可以报销40%的医药费,还有封顶。自己买药和门诊看病都不能报销。”

周女士介绍,她的母亲年过七十,是慢性高血压,一般都是在门诊看病,目前每个月的药费都得花六、七十元,“对于农村人,这也是一笔不少的负担。”

周女士表示:“新农合没什么用。因为农村很多人是慢性病,不会去住院治疗,那都得自己出。如果得了大病要住院,只能报销40%,自己要负担大部份医药费,很多农村人还是看不起病。”

民众炮轰

陈竺的这番讲话,令大陆民众极为不满,在大陆的一家网站上,1万5千多名读者留言炮轰。

柳州“黄山名茶 ”骂到:“大放厥词,厚颜无耻。”

镇江市“ 吾至尊”举例说明医保是在骗人:我在药店买感冒药一盒花3.6元,在医院配一盒相同的药得花7元,挂号费0.8元,报销40%,算下来自己还要出5元——这样的医保。

“友缘人”说:就算医保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也等于零,因为民众没有得到实惠。空话!

“求索北京”调侃:部长大人,咱向太平洋打个鸡蛋,就说给全世界准备了鸡蛋汤,多牛。

媒体报导大陆民众看不起病

此前,大陆民众看不起病的报导屡见不鲜。

7月初,大陆媒体报导,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李佳鸾老人,82岁。她的儿子因病去世后,留下39万元医疗费债务。从2010年开始至今,李佳鸾老人开始收购、捡拾废品挣钱,再贴上自己的退休金还债。

大陆媒体报导,2月2日凌晨,湖北咸丰县六旬老人潘启厚患病3年,久治不愈。为了节约费用供两个孙子读书而放弃治疗,喝农药自尽。

潘启厚的小儿子潘忠详,2011年患上肝病后辗转于多家医院治疗,欠下一堆债后去世。为了给潘启厚父子看病,潘启厚家不仅花光了积蓄,并欠债14万元,日常所需的柴米油盐都成了问题。邻居亲友们纷纷伸出援手,但还是付不起巨额的医药费用。

大纪元 - 中共炫耀医保人群96% 民众抨击称名不副实

2012年7月28日星期六

泛华网: 北京暴雨地下室被淹没 “蚁族”露宿广场

泛华网: 北京暴雨地下室被淹没 “蚁族”露宿广场: 【大纪元2012年07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王量综合报导)北京东城区广渠门内本家润园小区,近日还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 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所淹没,无家可归。“蚁族”的灾情没有被上报,他们因此没得到任何救灾物资,他们只能饮用紧急供应的自来水,干啃快食面。...

北京东城区广渠门内本家润园小区,近日还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 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所淹没,无家可归。“蚁族”的灾情没有被上报,他们因此没得到任何救灾物资,他们只能饮用紧急供应的自来水,干啃快食面。

在7月21日的北京大暴雨中,东城区广渠门立交桥下成为大的内涝点,积水深度达到4米,路段积水有如河流。一位私家车主丁先生驾车经过时不幸溺亡。广渠门因此广为关注。

露宿社区广场

据悉,北京有近7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地下室,他们被称为“蚁族”。这场大暴雨过后,很多人为他们担心,地下室会发生什么?“蚁族”平安吗?他们如何过夜?

26日上午,财新网报导,在距离东城区广渠门这个被各界广泛关注的积水点仅600米的地方,有一个东花市大街本家润园小区,有近百名“蚁族”无家可归,露宿在社区广场上。

21日夜晚,这一百多人的“蜗居”被暴雨所淹没,他们损失了全部的家产。目前,他们无家可归,有的住在帐篷内,还有人直接露宿在外。

才让多吉的博文《“7.21暴雨”被撕裂的小社会》介绍说,小区内,散落着五六顶红色的野营帐篷,四处是晾晒的被子与衣物,这个高档小区显得格格不入。


近日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淹没,无家可归。(网络图片)


近日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淹没,无家可归。(网络图片)


近日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淹没,无家可归。(网络图片)


近日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淹没,无家可归。(网络图片)


近日有上百名“蚁族”露宿广场,他们原本在小区地下室的“蜗居”这次被暴雨淹没,无家可归。(网络图片)

小区的“老北京”介绍,这些帐篷是一个记者送来的,小区保安还因此辱骂记者:“神经病”。

这么多天了,他们没得到任何救灾物资,没有人管他们,问一问的人都没有。他们只能饮用紧急供应的自来水,“干啃”快食面。有人送吃的给他们,还要被物业的保安骂。物业不管事,只知道收钱。

一个河北的女大学毕业生,23岁,是药店销售员。她所有的财产都被雨水淹没在地下室的二层。
她哭着说,六天了,没有人理我们。她们找市政府,市政府说找东城区,东城区政府说救灾物质马上就到,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灾物资没有到位,派出所王所长却赶来威胁说:“谁在闹事,我就把谁抓进去!”

因为六天没有去上班,她被药店开除。她哭着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求他们把预交的房租还给我,把我被水泡了的电脑赔给我。”我要回老家去。

26日,有境外记者到小区现场采访,该区的派出所王所长急忙把他们从小区广场赶到物业会议室。

灾情没有被上报

知情人士透露,地下室原本属于人防工程,却被物业公司私自改造成“蚂蚁间”,总包给“二房东”,然后转租。“蜗居”一个月租金只需三、五百块,对于一个月挣二、三千块的打工者来说,地下室是他们最理想的住处。这些露宿街头的年轻人都是转租户。

尽管政府有规定不许住地下室了,但知情人士称,北京至今仍有近200万“蚁族”在地下室蜗居,在这次灾难中,他们没有办法像其它人一样投亲靠友。

“蚁族”的灾情没有被上报,他们因此没有得到救助。因为上报灾情意味着“侵占人防工程”被曝光,意味着断送了一些人的“财路”,意味着物业公司、当地的派出所通通脱不了干系,要承担责任。

“看了叫人心酸”

北京“蚁族”的遭遇正引起大陆网民的热议。

湖南“湖湘布衣”:可怜的女孩,看了叫人心酸,哎,谁叫你生在中国。

北京“绿色电软”:一场大雨浇出这么多世态炎凉,冲破了这个城市华丽的外衣。只知道追求GDP,不管人民的死活,连一场雨的考验都经不住。

北京媒体人“柳岸飞花-1”:一定要帮这个小姑娘一把!有爱就有未来,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共度灾难。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真相: 北京女孩报警无人救 抱树1小时被洪水吞噬

真相: 北京女孩报警无人救 抱树1小时被洪水吞噬:

7月21日傍晚19时左右,北京市房山区19岁女孩贾晓涵同妈妈和妹妹在开车回家的途中遭遇洪水,水浪将妈妈和妹妹卷走(2人后来获救),贾晓涵报警后站在车顶抱着一棵树等待营救,无人施救,一个多小时后,树也被洪水冲倒,贾晓涵失踪。其父召集亲朋好友30多人连续寻找了60多个小时,于24日下午3时,找到了贾晓涵的尸体。
贾晓涵,今年19岁,是北京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大二幼师专业的学生。据贾晓涵继母李玉杰的叙述,21日是贾晓涵暑期打工的第一天。傍晚,李玉杰见天下大雨,就带着10岁的小女儿琪琪开着汽车去接贾晓涵,开车回家途经下坡子村石桥附近时,她们乘坐的汽车被水浪冲到河道里,李玉杰拨通110电话报警,警察记下了他们的姓名、电话和所处的位置。
大水很快上涨到了车窗,三人把车窗踹出一个小缝,李玉杰先将贾晓涵和琪琪这两个孩子推上车顶,贾晓涵抱住一棵树,嘱咐妹妹抱紧树,又告诉妈妈:"你快点上来,不然你会有危险。"等李玉杰爬出汽车的时候,水已经将汽车淹没。这时一个大浪将李玉杰卷入洪水。
暴雨中,洪水里,贾晓涵给姑姑贾丽媛打电话:"姑姑,快来救我,我就要让水冲走了!"她的父亲也接到了孩子呼救的电话,立即拨打110报警求救。
贾晓涵的父亲贾东辉向大纪元记者哭诉:"从21日晚上7点多接到孩子的电话,就一直在打电话报警,当时车子被一棵树挡住了,孩子站在车顶抱着一棵树,后来树被冲倒了。孩子从晚上7点多开始呼救,一直到8点多,没有声音了……从报案到树被冲倒一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了2个警察,看了说:'救不了。'就走了。我又给消防队打电话,如果当时消防队去救的话,还有唯一的一条路,消防队过去就能把他们救了,可是他们夜里12点才给我打电话,问我出事位置,快到夜里1点了,他们才去了6个人,什么都没做,就走了。
我拨打北京市110指挥中心报警,他们转到石楼派出所,我对他们说:'我不求您别的,您就给我提供有搜救经验的单位,或者搜救的器材就可以,您是警察吗?老百姓有困难找警察对吗?现在我找到您了,我需要您的帮助,您为什么不帮我?他们回答说:'人员都派下去了,我们就12个人,我们没有时间。'可是当我们发现水里有漂浮物疑是尸体时,打110报警,他们马上派来6个警察,到现场一看不是,转身就走。我当时满脸都是泪水,不是都派下去了吗?原来,他们有人也不出警帮助我们搜救。我跟谁说去啊?"
21日晚上10点多,亲属们找到了贾晓涵的母亲李玉杰,贾东辉告诉大纪元记者:"21日夜里12点多,我们自己找的4个人用一盘电话线,一头拴在小房上,另一头拴在一棵树上,4个人就拽着这根电话线,冒着齐脖子那么深的水,走了一百多米,过去把晓涵的妈妈给救下来了。"得知两个孩子还没找到时,李玉杰一下子就懵了:"我的两个女儿呢?没人救吗?我报警了啊!"
22日早晨5点多,被冲走的妹妹琪琪在水中泡了大约12个小时后被芦村的村民救出。贾东辉对大纪元记者说:"琪琪是第二天凌晨7点左右被救上来的,她抱住了一块木头,一直往河下游冲,冲出去5公里左右,河道里面正好有一棵树给拦住了,被芦村的人发现,穿救生衣下去把她给救了。就贾晓涵没找到。"

福利制度,是必有之恶还是须弃之善?


福利制度,是必有之恶还是须弃之善?

关于社会福利体系的讨论,应该已经有了过百年的历史。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者来说,这是个再坏不过的东西,而这个体系却又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自由世界茁壮成长的。对于我来说一个暂时想不通的谜题是,对于一个古典意义上的自由社会,福利制度到底是必有之恶还是须弃之善?
这里只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粗略的讨论,因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另外也不是这方面的行家。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开端应该是始于俾斯麦时期的德国,虽然其任内通过了强硬的反社会主义法案,但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在欧洲首先开始建立一种社会福利体系。而这似乎也代表了福利制度产生的一个特征,就是先从威权政体开始,再到自由世界。
现代威权政体由于科技的发展逐渐褪去了过往政权的神性(这里指古代到近代的皇权体系,而不包括后来的个人崇拜的造神运动),为了保持统治的高度一致性,军国化整个社会,以及制造比较优势,一种“国家和社会有义务来照料每个人”的理念自然成为必须,而社会福利制度也就率先在这些国家内成型(与具体政体无关,即不管是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政体,都适合这种假设)。
而为了在一个较短时期内(这个时期内看不到主要极权国家的垮塌)形成对这些可以提供社会福利的国家的优势,自由世界也开始逐渐接纳这种理念,从英国开始,逐步采纳社会福利制度。这种为了保持住政体稳定从而保卫民主制度而采取的“收买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成为了自由世界的主流要求之一。而由于资本主义在民主国家的充分发展,对于社会福利体系反而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去支持,相比于极权国家的那种低质量福利,这种社会福利反而成为了现代民主制度特征的一部分。
这就是矛盾的开始。现代自由民主意识自形成以来,从来没有将解决社会绝大部分人的生计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议题,然而随着近代极权主义的兴起,为了保卫民主政体而极力确保社会稳定,而通过引入社会福利制度来确保社会稳定。但是现在越来越有证据表明,当福利体系开始让整个国家资本进入一种透析的状态的时候,似乎连民主政体中的换届都越来越不起作用。所有的建制派都会倾向于印钞票多花钱,而编制全国性的社会福利网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我相信没有一个目前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家会采取奥地利学派的极端做法,但是我们似乎是在一条不归路上前进,所有的银行和政府都开始巨大而不能倒,因为倒了民主政体就没了,由此恶性循环下去。
一个自由的世界是需要稳定来保证的,因为需要有选举,法治等有序的进行;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没有社会安全网的确会造成社会动荡,以及社会对不稳定因素极差的吸收能力。问题就是,是不是为了民主政体而大而不倒,是不是在维护真正的自由?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传统的改朝换代(由于缺乏社会性福利制度而造成的不稳定),从古典自由主义的角度来说,真的要比通过高福利来维持的、一个相对长久的只是不时换届的民主政体,在更大的尺度上可持续性要更强呢?我们一直以来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民主政体来告别革命的想法,在更宏观的尺度上来说,是不是真的只是又一种革命思维呢?或许中国式的王朝更替,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公民的自由?
以上均为无理论的胡想,仅在此留存备忘。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泛华网: 全国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财产调查报告

泛华网: 全国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财产调查报告:     2010年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社科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       该报告披露:地厅级以上官员已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       ...

 2010年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社科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

      该报告披露:地厅级以上官员已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

      131万中国县团级以上官员及其家属占有全民财富的80%,1996~2003 年外逃资金流入境外的中高级官员及其家属帐户22000亿人民币。至2010年6月底,全国个人储蓄存款达75200亿元,其中县、团、处级以上官员(包 括离退休)及其家属的个人储蓄高于40000亿元。中国----以来,到1999年,全国每年的“储蓄增加额”都相当高,大约等于“工资总额”的 80~90%,在1995年,“居民储蓄增加额”居然比该年的“工资总额”多出了44亿元。2002年工资总额大约是1.2万亿,而居民储蓄却增长了 1.5万亿。“新增居民储蓄”超出了“工资总额”3000亿元。这就是说,当年发出的工资,不仅没有被拿工资的人吃掉用掉—分钱,全部存进银行,之外,还 不知从何处增生了3000亿元(约相当于一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也存进了银行。这种全世界罕见的怪事,只能有一种解释:财富被以非工资方式集中在少数先富者 手中了。因为中国公众除工薪之外极难有其他收入,只有权商精英和贪官污吏才有非法收入。所以,全国的权商精英和贪官污吏在加速贪钱,使全国银行的个人存款 总额年年大大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中国股市证券市场中的60000亿元,干部及其家属占了45000亿元,占75%。十多年来中国7000万股民投入股市 的30000亿现金,还剩10000亿,其馀20000亿巨资已被官商联盟所侵夺和消耗。2007年深圳市城市人均年收入是32650元,地厅级以上官员 财产在700万至1200万。这些官员的平均财产相当于一个普通市民250至300年的工资总和。

      2009年11月份仅一个月,各级官员的家属抢购黄金金条、金币及黄金饰物的重量达50多吨!据该报告披露:全国有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官员 个人及配偶拥有财产超700万,概况如下:广东省,平均800万至2200万;上海市,平均800万至2500 万;浙江省,平均700万至2000万;江苏省,平均700万至1800万;福建省,平均700万至1600万;山东省,平均700万至1500万;辽宁 省,平均700万至1400万。(北京未列入)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干部及配偶拥有住宅数及平均面积如下:广东省,平均3.5幢,面积600平米至900平 米;上海市,平均2.5幢,面积450平米至850平米;江苏省,平均3.5幢,面积600平米至800平米;…… 。以上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官员的子女87%~95%,在金融、地产、经贸领域工作。

      在2010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美林集团发表了最新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2010年中国百万美元的富豪达到24万人,所掌握的财富总额达 到9690亿美元,相当于其馀13亿中国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总和。据《远东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报道:至2010年3月底,大陆私人拥有财产(不包 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1 亿元的有3220人。其中,有2932人(超过90%)是高干官员子女,他们拥有资产达20450馀亿元,平均每人6.7亿元。

      2932人中:广东1566人;浙江462人;上海225人;北京195人;江苏172人;山东141人;福建92人;辽宁79人。5个最 重要的领域--金融、外贸、地产等行业中,85% ~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官员子女的手中。截至2005年底,仅海外高干官员子女亲属经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年就达1千多亿美元,拥有财产6千亿美元 以上,海外定居的高干官员亲属超过100万,其中高干官员配偶子女20多万人。

      亿万富豪主要靠以下途径致富:①以引进外资(包括驻外中资到大陆投资)从中获取回佣。②进口、引进成套设备,一般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 60%-300%。例如,一套年产50万吨化肥成套设备,国际市场价2.2亿美元,山东、辽宁以4亿美元引进。③操控大陆资源、商品,出口获利。④国土开 发、地产倒卖,靠银行借贷,无本获暴利。⑤走私、逃税,每年走私轿车3万至4万辆。⑥金融机构无抵押信贷,资金外流到个人口袋,这也是金融机构坏帐的主要 因素之一。⑦独家或霸占大型工程承包。高速公路85%由私企(当地高干亲属)承包,一公里程的高速公路,能获利700万-1100万。⑧抽逃资金到个人帐 户。⑨操控证券市场,制造假信息勾结金融、传媒造市,从中获利。 

      2010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掌握70%的财富,美国是5% 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买办权商新贵家庭(即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数量仅占中国家庭总量的十万分之一,但是却掌控全国半数以上的财富。据推算,中国的贫富 差距,和全世界的贫富差距相比,大约为100:1。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私有制,国家只能通过政策措施来调节经济,没有自己的财产,国库全靠纳税 人出钱来充实。政府官员花钱有严格的程序,政府官员要受全国公民和纳税人监督,贪污受贿谈何容易。一位在中国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么大约500 个特权家庭的问题。这500个家庭,加上他们的儿孙、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构成了约5000人的核心体系。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普遍的通婚联姻的关系。他们垄 断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舆论宣传权力和教育文化权力,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泛华网: 泛华网:汤灿床上名单

泛华网: 泛华网:汤灿床上名单: 著名民歌歌唱家汤灿被指是高官「公共情妇」,与多名军方和政府高官有染。下面是她干爹的完整名单。 薄熙来 汤灿床上名单中最赫赫有名的是薄熙来。香港《苹果日报》报导,薄熙来的大连金主徐明交待,与薄熙来有染的百名女子,好多都是由徐明〝扯皮条〞拉关系,付给酬金,其中汤灿和...

泛华网: 中国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的俄罗斯现状 太让人震惊了

泛华网: 中国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的俄罗斯现状 太让人震惊了: (一) 我和先生于2006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在圣彼得堡登上游船。游船名为基洛夫号,是86年德国造,现属于瑞典旅游公司。因为是瑞典旅 游公司,所以游船上的雇员来自世界各地,有俄国人,德国人,瑞典人,罗马尼亚人,……根据俄国航海法,内河航行的沟通语言是俄语,所以,俄国内河的外国游 船...

(一)

我和先生于2006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在圣彼得堡登上游船。游船名为基洛夫号,是86年德国造,现属于瑞典旅游公司。因为是瑞典旅 游公司,所以游船上的雇员来自世界各地,有俄国人,德国人,瑞典人,罗马尼亚人,……根据俄国航海法,内河航行的沟通语言是俄语,所以,俄国内河的外国游 船必须雇用俄国人为船长。内河游船的规模比江海的游轮小多了,我们的游船总共住有177名游客,还有七十多名游船工作人员。

当地导游达莎骄傲地说,“我们俄国人民历尽苦难,我们经历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共产主义统治,我们终于争取到今天的民主自由。我真幸运,再不用像我祖母那样为了一磅面包早上五点起床去排队。”车上的游客都笑了,我听到麦克风前达莎的格格笑声。

下车后我走向达莎,问道,“达莎,听你刚才的话,你很喜欢民主自由制度啊?”

她仰着年轻的笑脸说,“当然,民主自由多好啊!我祖母给我讲了许多苏联时期没有自由的可怕故事。”

我问,“你祖母还健在吗?”

她说,“还健在。”

我问,“她也拥护改革,民主自由制度吗?”

达莎肯定地点头说,“是的。”

我又问,“可我听说有些俄国老百姓有怨言,有怨言的都是哪些人呢?”

她说,“都是些老一代人,年轻人怨言少。”

我又问,“老一代人都抱怨什么呢?”

她说,“老一代人抱怨经济转型后的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使他们的储蓄贬值化为乌有了。其实,他们以前的工资都不高,也没多少储蓄。再说,他们的住房现在都归他们私有了,这就扯平了,我们年轻人都得自己买房呢。”

我又问,“听说你们的医疗都是全免费呢!”

达莎突然严肃起来,脸一板手一晃说,“医疗方面政府搞得不好,我们有怨言,要求改革呢。”

我说:“都是什么怨言呢?”

达莎说,“这太复杂,一句两句说不清。总之,我们人民正与政府交涉,要求提高质量。”

站在旁边一直听我们说话的跟船导游艾瑞娜说,“明天开船后,船上会有一些有关俄国政治经济的讲座,你一定会感兴趣。”我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正想了解这些呢。包括俄国的社会福利,教育福利,养老福利等。”艾瑞娜说,“开船后,我们有的是时间谈论这些。”

在 圣彼得堡观光两天,我们没有看见大兴土木的建设,没有看见高层建筑,更没有看见任何外国的有名大旅店,导游说,建十层以上的楼要经市政府批准,控制得很 严。圣彼得堡市政府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和保护文化,因此圣彼得堡没有什么大工业,环境也没有遭到污染破坏。城市空气清新,街道干净,圣彼得堡完美地保留了她 原有的古雅辉煌的美。

我走向跟船导游艾瑞娜,与她碰杯并开始我感兴趣的话题。我说道,“我听说苏联时期的小学都免费提供午餐。现在还是这样吗?”

她说,“现在还是这样。”

我问道,“农村的小学也是这样吗?”

她说,“学校属于政府经营的机构,农村的学校也是政府办的,当然也提供免费午餐。”

我又问,“养老福利如何?”

她说,“女人五十五岁,男人六十岁就可以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手续领取养老金。有些人还有额外福利,如军人,有两个以上小孩的妇女,或在化工厂等有污染的工厂从事危险工作的人员,他们可以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

我问,“农民,家庭妇女有没有养老金?”

她说,“当然有。养老是社会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只要到了年龄线,农民和家庭妇女也一样有养老金。连那些成天不工作的醉汉到老了都有养老金呢。这方面人人平等。不同的是,一辈子高薪工作的教授或医生的养老金比一辈子没工作过的家庭妇女的养老金高。”

我点头称是,说,“这就回答了我为什么俄国近十年的经济萧条没有饿死人的问题,因为你们有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我说,“我还想知道你们国家的教育福利。”艾瑞娜笑着说,“你问对人了,我这方面非常熟,不过现在到了吃饭时间了,我们明天再谈。”

晚上吃饭时,我从其他游客那知道,艾瑞娜虽然年轻,但她已经是主修商学的博士生了,怪不得她自夸熟悉教育福利呢。

(二)

8月26日,一上午没有上岸的活动。早餐后米沙先生的讲座却让我们不但愉快地度过上午时光而且还受益非浅。米沙先生是四个组中一个组的跟船导游,同时也是个演说好手,他演说的题目是“苏联解体及俄国政治”。

首先,米沙先生简单介绍了俄国的扩张侵略历史及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由来。

俄 罗斯在历史上一直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邻近的其他民族。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它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 1944年,苏联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国、阿塞拜疆国、格鲁吉亚国、爱沙尼亚国、拉脱维亚国、立陶宛国、图瓦共和国等国家。苏联 时期,苏共政府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残酷处决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并对十几种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

米沙先生接着简单介绍了苏联解体前苏联的政治经济状况。

政治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义化和腐败,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政干部群体,逐渐蜕变成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人民群众不满情绪日益上升。

经 济上,由七十年代开始,前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每况愈下:1971-75年,苏联只有百分之五点七增长、1976-80仅有百分之四点三、而 1981-85年则下降到百分之三点六的增长。同样地,国民生产净值由1971-75年的百分之四点四增长下降到1981-85年的百分之二点一。由此可 见,苏联的经济萧条早已存在,只不过由于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GDP,从而掩盖了老百姓生活贫困这一根本问题。

米沙说,苏 联长期的经济停滞和政治腐败使人民思变之心日愈强烈。戈尔巴乔夫在一九八五年三月成为苏俄总书记时,针对眼前的经济严重萧条的状况,曾说到:“我们再也不 能这样下去了!”(wejustcantgoonlikethis)。以后几年,苏联一直处于政治在变革中,而经济改革成效不大的状况。

一 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是前苏联的关键时刻。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苏联总统戈 尔巴乔夫,试图保住苏维埃政权,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终止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 败。戈尔巴乔夫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势力。

这时,人们都清楚地看到,苏联——这个原本靠暴力扩张而联盟的国家随着苏共控制的日益减弱而轰然瓦解已成必然。

1990 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格鲁吉亚决定脱离苏联。1991年8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决定脱离苏联(虽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1991年9月,塔吉克斯坦也决定独立。1991年10月,土库曼斯坦决定独立。这样,到 1991年12月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已经事实上脱离了苏联。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8月25日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呼吁苏共中央“做出艰难然而诚实的决定,即自行解散”。从1991年8月22日至11月6日所有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和作为全联盟组织的苏共都停止了活动。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的全民公决为这一解体进程画上了句号。在这次全民公决中绝大多数乌克兰公民支持乌克兰宣布独立。

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并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国协,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冷战就此完结。

米沙转而轻松地说,俄国于1991年制订了新宪法,俄国的宪法是借用了法国和美国的宪法而制定的。俄国与分离出去的各国关系从占领的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

米沙说,俄国国家政体与美国类似,议会(杜马)分上下院,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总统直选产生,四年一期,最多可连任两期。俄国是个尊重人权,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俄国的个人产权得到法律保护。

由于俄罗斯摒弃共产党的过程是民意的反映。因此,即使在1991到1998年俄罗斯人民经受连续7年的经济萧条时,俄罗斯人民也没有用选票选择回头路。

俄罗斯已于1991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举行了四次总统选举,俄国共产党随着一次次选举不断溃退,到2004年大选中,普京获得71.31%的选票,而俄共推举的候选人哈里托诺夫只获得14.7%的选票。

最后,米沙神秘地笑着说,“你们如果问我,俄国现在是不是民主制度,我不知道,我不想过早下结论,历史会作出最好的回答。”

散会后,我问米沙,“俄国的新闻自由的情况如何,现在民办媒体的比率是多少?”他说,“民办和政府官办媒体几乎是50%对50%。”我又问,“你是否担心那些官办媒体可能还会误导民众?”他严肃地说,“我不担心,因为政府已经不能控制舆论了。”

听 完演讲,我和先生兴奋地边讨论边走向餐厅用午餐。我吃着丰盛的午餐,对先生说,“中国百姓受误导,直到现在还说俄国经济怎么怎么糟糕。所以我在圣彼得堡观 光的两天中,有意观察是否有街头要饭的,我没发现一个。可我回北京时,要饭的随处可见。”先生说,“你有没有感到,米沙的演讲完全没有官方色彩,全是他自 己的认识和看法。”我说,“那当然啦。我听讲时就清楚地感觉到俄国的言论自由。这个私人公司游船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谁会限制米沙的言论?”

午 餐后的活动是上岸,我们的船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一个叫曼楚基(Mandrogy)的美丽小岛旁靠岸。我们在小岛上漫游了两个小时。小岛很小但风景秀丽,步行 几个小时就能把小岛游遍,小岛没有工业,没有农业,只有一二百个居民,因为小岛已经完全成了个供游人参观的旅游岛,岛上的居民全是受雇于旅游公司的雇员, 他们一定迷恋这小岛的诱人美丽才选择在这孤独小岛上安家落户。岛上仅有的一条土路贯通小岛但没有公共交通,我们看见几辆私人汽车停在路边。小岛上唯一的篮 球场上有几个光着膀子的当地高中生模样的少年在打篮球。岛上唯一的一个学校是个神话般美丽的小木楼,虽然岛上孩子为数不多,学校仍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 教育。我的先生对俄国的教育赞不绝口,说,“一个小岛能为几十个孩子配备这么齐全的教育,可以看出俄国政府是多么重视教育。”

这使我想起要去找艾瑞娜问俄国教育的情况。从小岛回到船上,基洛夫号启航后,我找到艾瑞娜,在酒吧坐下后,我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我说,“上次谈到俄国为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次我想知道俄国百姓如何支付学费。”

艾 瑞娜说,“我们相信,什么改革也不会改掉俄国教育免费的福利。政府一直负担俄国小学到高中的学费,所以这里我只谈大学的学费,俄国大学分公立和私立两种。 在俄国,公立大学占大学总数的90-95%,所以说俄国现有的私立大学非常少,只占5-10%。政府负担所有公立大学学生40%的学费,另外60%的学费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决定减免。学费减免情况根据入学考试的分数,所以学费在入学前就已决定了,大学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学费福利标准也是全国统一。俄国大 学入学考试有四到五门,专业不同,入学考试的课程和门数会有区别,学医的考生要考五门。入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学费全免,入学考试分数中等的学生根据学分 高低决定免多少百分比的学费,入学考试分数仅仅通过的学生可以入学但自负60%的学费。”

“以俄国一流大学莫斯科大学为例,莫斯科大学90%的学生是学费全免的免费生(freestudents)。免费生所免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只象征性地交一点),书费(由图书馆提供)三项。”

“莫斯科大学还有10%的学生需要自己付60%的学费,40%由政府付。那些马失前蹄考分不高的学生宁可交60%的学费也原意进莫斯科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

“俄 国其他一流大学的学费福利与莫斯科大学大致相同。二三流学校中全免学费的学生的比例比莫斯科大学低得多。所有公立大学免费学生总数平均起来看,学费全免的 免费生是50%,自费生(付60%学费的学生)和部份免费生也占50%。学习不好家里有钱的孩子只好去私立大学。有一些人,不管学习好坏学费都全免,如孤 儿,残疾人,部队服役期满的复员军人。俄国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费都是全免,由国家负担。”

艾瑞娜说到俄国教育不但如数家珍,而且是由衷 的骄傲。我知道她是莫斯科生,莫斯科长的女孩,而且是莫斯科大学的优秀生,没花家里钱一路读到博士,两年前自己还在莫斯科郊区买了公寓房,当初二十万美元 成交,现在已经涨了两倍多了。她说,像她这么成功的年轻人是多数。船上四个导游中的另一个叫莱娜的女孩,与艾瑞娜小学就是同桌,考研究生上补习班时又是同 桌。看着这些幸福成功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只有羡慕不已。

同时,我告诉艾瑞娜我的感觉,她们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的不断进步和成功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艾瑞娜说,“是的,俄罗斯高校学生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免费学生比率也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约有300万人在大学和各种学院里免费学习,这比整个西欧所有国家同类数字加在一起还要多。”

艾 瑞娜又补充说,“尽管俄罗斯普通百姓的收入与西方比不是很高,但是,俄罗斯的福利制度使俄罗斯城乡差距并不十分明显。除了高校免费教育,中小学免费教育 外,我们有全民免费医疗,我们还有住房免费福利,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电的水电免费福利,公共交通津贴福利等数不清的各种福利。这些福利大大地降低了百姓的生 活负担。靠着这些福利,我和我的同龄朋友们不但挺过了俄国近十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还一路完成了高等教育。”

我感叹地说,“是啊,你们的政府在改革中没有抛弃人民。在十年经济萧条的煎熬中,政府没有把经济改革的危机转嫁给人民,你们的政府和人民一起承受着同样的煎熬,政府没有因为这么巨大的危机而放弃政府自己应尽的责任。”艾瑞娜连连点头称是表示同意。

(三)

8 月27日早上8点,我们的基洛夫号又停泊在一个叫克芝(Kizhi)的美丽小岛旁。这个小岛过去住有几十户农家,经过集体农庄的经营不当和德国侵略的破 坏,这里的农民放弃这里的生活陆续流进城里去谋生。现在小岛已经没有农业而完全成为一个供旅游参观的岛了。我们参观了一个当初富农住的大房子。

我 们看到,那个富农家中的一切生活用品都原样未动,当初用的所有农具,雪橇都在一楼的宽大的农具室中成为展品,当地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大房子的主人在共产革 命早期就隐姓埋名跑到莫斯科去谋生了。导游感慨地说,“从这个农民的农具和家庭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富农当初工作是多么勤劳努力。”

在小岛参观了三个小时回到船上,我决定还是去找艾瑞娜聊我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发时间。这次我想了解的是俄国百姓的收入和付税情况。

艾瑞娜说,“俄国的税收是最简单的,施行的是简便易行的统一低税收制度。俄国税收是一刀切,无论收入高低,个人付税都是13%,企业付税都是26%,无累进比例。”

转 到收入话题时,艾瑞娜调皮地笑了。她说,“俄国百姓的收入是最难说清的。我敢说,除了自己摆摊卖货的人外,无论是在政府还是私人公司工作的人,每个人都得 到两项收入,一项是正式要交税的收入,还有一项是属于公司的各种补助津贴,属不用交税的收入。如果再考虑那些政府的福利和津贴的话就更说不清了。总之,现 在俄国百姓的收入普遍都高。2005年俄罗斯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

我说,“我来俄国前看了一些介绍俄国的文章。根据俄国社会灰色收入和各种福利补助,有些经济学者按照来源于各方面的资料分析得出,俄罗斯人均GDP应该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这个水平。”

艾 瑞娜表示同意,说:“俄罗斯刚公布的公务员月均工资接近1.1万卢布(28卢布为一美元)。这还不包括他们的津贴和福利就已有5000美元年收入了。俄国 税收低,福利高,有些福利是别的国家百姓想不到的。比如,除了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这两个大头外,许多人享有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打电话、免费疗养等 优惠福利,自2005年1月1日起,政府发布《关于以津贴取代优惠》的文件,政府现在改用现金补贴的方法来支付享受这些福利的公民。还有,许多人的住房都 是国家送的,住房虽然私有化了,但物业管理、房屋修缮仍由国家承担。政府本来计划对物业实行有偿管理,但遭到所有百姓的反对。我们的水、电、气等费用都是 政府负担的。年收入1000美元在俄罗斯属最低生活费标准,这个收入的人群大约是2000万人,不足全国人口总数的14%。这个低收入人口的百分比与欧美 经济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由于俄国的高福利低税收制度,使百姓有消费信心,再加上俄国百姓对经济前景看好,所以花钱速度快,购买力高。这样刺激了内需,所 以,现在的俄国市场很有活力。”

看到这个商科博士生对俄国市场信心十足,我不禁问到,“改革后,俄国经历了十年经济低迷的漫长岁月,直到现在很多中国人还认为俄国的经济很糟,那么俄国是什么时候经济好转的呢?”

她肯定地说,“2000年是转折点,到2003年就明显好转。”

我笑着说,“你两年前就买了公寓,你真不亏为学商的啊。”

她骄傲地笑着说,“俄国经济才刚刚开始好转,俄国经济仍有潜力,我很看好俄国经济。”

我突然想起达莎对医疗质量不满的情景,就问艾瑞娜,“你还记得圣彼得堡当地导游达莎与我谈起医疗时的不满吗?她说百姓正与政府交涉要改革医疗呢。”

艾 瑞娜说,“是啊,百姓对医疗怨言最多。由于医疗系统是政府每年拨款,医疗系统渐渐地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反正医院服务质量无论好坏政府都拨款,医生干好干坏 一样挣钱,不会失业。所以现在人民和政府达成共识,人民一方多付一些钱选择服务好的医生,这种方法可以刺激医生的积极性。由此政府初步定出两种医疗保险, 一种是全免医疗保险,一种是病人自己付少量钱,病人有选择权的医疗保险。现在大多数百姓都选择付少量钱的保险。不过,医疗还在改革中,现在只是刚开始。”

晚饭时,与同桌的同游聊天儿,一位女士说,“俄国游船旅游业只有夏天三个月的经营时间,所以船上工作人员在这三个月以外的其他时间都或做别的工作或去上学。这些给咱们端盘子的服务女生都是利用暑期工作的大学生。艾瑞娜也是利用暑期工作的博士生。”

晚 饭后,我和先生照常在甲板上观看两岸的风景,已是夜里十点,外面还像白天一样。看着两岸一望无际的郁郁葱葱的森林,先生感叹不已地说,“我们已经沿河走了 两天两夜了,两岸看不到头的茂密的森林就没断过,看看人家的环境保护,真不错啊!”我说,“是啊,沿河一路上,我没看到一家工厂。”

(四)

第二天,8月28日早上9点,米沙主办的第二次讲演给我们船上的生活再次增添色彩。

他讲演的题目是“俄国1917-1985年的历史和经济”。

他 先简洁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并介绍列宁如何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拿着当时德国政府的钱潜入俄国,趁着俄国人民刚刚推翻沙皇,年轻的过渡 政府还不稳的混乱时期,进行了武装革命,推翻了当时已经建立了议会制度达十一个月的民主过渡政府,暴力夺取了政权。米沙还讲到,列宁取得政权后,对反抗的 农民,士兵,市民进行了严酷的镇压和杀戮。米沙接着又给我们介绍了斯大林时期残酷的肃反运动。他总结说,1941年当希特勒进攻苏联时,苏联的高级将领竟 已经被斯大林快杀光了,出于无奈,斯大林不得不解放了朱可夫等剩下的一些没杀的高级将领,仓促应战。米沙沉痛地说,“斯大林只顾搞肃反杀人,对战争丝毫没 有准备。在军队装备严重不足,将领人才严重缺乏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可想而知,我们的勇气和牺牲都是非常巨大的。”

米沙接着给我们讲了赫鲁晓夫统治时期。

赫 鲁晓夫1953─1964年当政时期,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搞“形象工程”, 大量建造站台简陋的地铁,建造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莫斯科边缘地区的交通难题。斯大林时代造的“高干楼”、“高知楼”,只是让本来就住得不 错的精英们锦上添花罢了;而赫鲁晓夫为普通百姓大造廉价的五层楼,虽然现在被嘲讽为“赫鲁小楼”,面临拆迁,但是在60年代,这些有热水、有浴室的房子圆 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米沙说,赫鲁晓夫最令人震惊的政治作为是他冒着巨大阻力彻底揭露了斯大林的所有杀人恶行。这一举动不但震惊了政治局 的苏共高官而且也震惊了所有苏联百姓。随之,赫鲁晓夫停止再搞“肃反”“反革命医生案件”之类的严酷斗争,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 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赫鲁晓夫这一宽松举措改变了以后历届苏共政府的政治行为,自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苏联虽然经过漫 长的勃烈日涅夫政治倒退时期,但是苏共再也没有犯过群体屠杀人民,屠杀不同信仰群体,屠杀反对派的恶行。因此,斯大林时期群体迫害屠杀所造成的恐怖以及在 人们心中埋下的对苏共的仇恨渐渐淡漠。这也就是为什么苏共在政治改革后的民主制度下还能苟延残喘继续存在的根本原因。

米沙遗憾地说,但是,赫鲁晓夫是死后唯一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被葬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在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这没有碑文的半黑半白的墓碑似乎要印证赫鲁晓夫的一生功过间杂。

米沙接下来简单地介绍了勃烈日涅夫时期。他说,从1964年到1982年,勃烈日涅夫统治苏联十八年,勃烈日涅夫时期在经济上是“停滞时期”,在政治上是“倒退腐败时期”。

勃 烈日涅夫统治初期,苏联表面看起来很繁荣,这种繁荣其实只是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改革的后坐力,以后的苏联则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政治上,勃烈日涅夫对其前 任赫鲁晓夫时期的宽松体制采取公开大倒退,他恢复了思想控制,逮捕持不同政见者。勃烈日涅夫晚年的苏联政府变成了没有自我完善能力的僵化腐朽的统治集团。

取代勃烈日涅夫的是另一位久病缠身的安德罗波夫,他只活到1984年2月,后来上台的契尔年科也是病体缠身。直到他在1985年3月因病去世之后,苏联领导层才大胆地任命了年轻,富有活力的戈尔巴乔夫。

米 沙最后给我们讲了苏联十几年与美国搞星球大战军备竞赛的情况,他总结说,“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所经历的近十年的经济萧条的根 本原因在哪里。当然,把这套老旧的国家机器换新确实需要时间和代价,但是苏联1991年政治经济转型后的经济萧条并不完全是由于民主制度转型和自由经济转 型造成的,它更是七十多年来苏联只重视重工业,不重视轻工业,不重视百姓的生活,以及十几年大搞军备竞赛把苏联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消耗殆尽而造成的。它 更是勃烈日涅夫十八年长期的毫无作为的经济停滞政治腐败和耗资巨大的阿富汗战争造成的。”

(五)

8月29日早餐后,我们提前二十分钟去音乐厅听讲座,会场已经座无虚席,我们只好用折叠椅坐在旁边。

维多丽亚的讲座配有幻灯片,比米沙站在台上干讲更有吸引力。屏幕上一开始打出题目“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改革”,配上戈尔巴乔夫大学时的近照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没想到戈尔巴乔夫年轻时竟如此英俊。

更 没想到维多丽亚一开讲就语出惊人,她说,“戈尔巴乔夫虽然在西方,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还得到诺贝尔奖,但是他在俄国百姓中声誉并不高。在俄国,百姓抱 怨他,反对他的的声音压倒了西方称赞他的声音。为什么?因为他执政时期,经济一直萧条,百姓生活不好,致使俄国普通百姓看不到西方政治家们所看到的戈尔巴 乔夫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维多丽亚转而开始介绍戈尔巴乔夫的家庭和学业。她一边一片一片地放着戈尔巴乔夫的家庭照片,一边讲述他的成长过程。

戈 尔巴乔夫1931年在俄罗斯边疆斯塔夫罗波尔出生,父亲是集体农庄庄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的老共产党员。戈尔巴乔夫从小活泼向上,聪明好 学。1950年,已是候补党员的戈尔巴乔夫中学毕业,因成绩突出获得银质奖章,并以全优成绩被莫斯科大学录取,获得包括住宿在内的全免费生待遇。

1950至1955年,五年莫斯科大学法律专业的训练,使戈尔巴乔夫无论从学识还是思想都得到大跳跃地发展。除此之外,他还是领取最高个人助学金加里宁助学金的优等生。

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和外祖父在斯大林早期的清洗运动中均被杀害。戈尔巴乔夫大学的头三年正值“晚期斯大林主义”时期,当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清洗和“反对无爱国心的世界主义运动”。当时的同学把戈尔巴乔夫当成“持不同政见者”。

戈尔巴乔夫自传中写到,“当时的气氛是极度意识形态化。和全国各地一样,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学校当成科学思想的准则。当时教学的目的就是从入学之初将年轻人的思想束缚起来,向他们硬性灌输一整套颠扑不破的真理,使他们不能独立思考、分析、对比。”

1953 年,戈尔巴乔夫大学三年级时,斯大林去世。社会生活不久便出现了第一批“解冻”的征兆。“医生案件”被中止了,《真理报》及其他报纸开始刊登关于反对“个 人崇拜”及其与马列主义毫不相容的文章。文化领域也出现了“解冻”现象。大学的课程愈来愈有意思,课堂讨论、学生小组的活动也愈来愈活跃。戈尔巴乔夫说, “党的领导机关和其他机关虽说是放松了手中的意识形态缰绳,却决不打算完全撒手。”

戈尔巴乔夫在大学中最幸运和成功的事情当属他的初恋的 成功。这个曾立志要刻苦学习不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年轻人,在一次聚会中见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四年级生赖莎.马克西莫夫娜时彻底瓦解。经过一年的追求和热 恋,戈尔巴乔夫打败了众多对手,于1953年9月,与莫斯科大学男生们普遍认为高不可攀的美丽公主赖莎结婚。

导游维多丽亚讲到这时,接连打出赖莎大学时的近照,和戈尔巴乔夫与赖莎结婚聚会时的照片。结婚时,没有婚纱,没有庄重的仪式,有的只是学生宿舍中年轻同学们无忧无虑的欢闹。看着照片中穿着宽大新西服的年轻英俊的戈尔巴乔夫灿烂的笑脸,我们这些听众都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戈尔巴乔夫后来提到他见到赖莎那一刻后的情景时说,“我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坦率地说,在那几周时间里,我连学业都放弃了,我越来越频繁地光顾赖莎的宿舍,尽管我还是顺利地通过了各科考试和测验。”

以后四十六年的婚姻生活中,无论是面对贫困还是挫折,赖莎始终如一地呵护和关爱着她的丈夫。

1955年毕业后,戈尔巴乔夫回到自己的边疆家乡斯塔夫罗波尔,在省城担任区团委宣传鼓动部副部长。

那 时,戈尔巴乔夫家乡的省城一片破败,整个城市没有上下水,没有像样的马路,没有三层以上的楼房,几乎所有的两层小破楼的顶部都被住户加盖了一个木房来解决 住房的紧张。戈尔巴乔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间11平米的出租小屋,小屋内唯一的家具是个锈迹斑斑,破旧不堪,中心已快塌到地面的铁床。戈尔巴乔夫买 了两把椅子,这个家就算安置停当。赖莎停止了快要完成的莫斯科大学硕士学业,也来到边疆斯塔夫罗波尔落户,两人的财产则是十几大箱书。

戈尔巴乔夫领到第一份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双高筒胶布靴,因为他大部份工作时间是下乡,他常年住在乡下很少回家,每天都要在泞泥的乡路上奔波。而赖莎则多年承受着一人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的辛苦。

1956 年春天,苏共二十大时,赫鲁晓夫秘密会议报告公布,戈尔巴乔夫在边疆区党委看到了中央的通报信和赫鲁晓夫的报告。戈尔巴乔夫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当众表示 赞同赫鲁晓夫的报告和他的勇气。同时,他发现机关中对于报告的反应相当混乱,甚至可以说是张惶失措。许多人不露声色,静观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等待下一步的 指示。

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一些人根本不相信报告中列举的事实,绝对接受不了对斯大林的评价。还有一些人(这种人还不少)并 不怀疑事实的真实性,……他们坚持说斯大林在30年代清洗的,是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那些人是罪有应得。这个说法居然出现在一个曾在30年代经 历过血腥大屠杀大清洗的边疆区!”

1956年8月,戈尔巴乔夫在边疆区团委干满了一周年后被选为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委第一书记。以后戈尔巴 乔夫一直上升为边疆区共青团第一书记,并一直干到1962年4月。这段时间戈尔巴乔夫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挫折,他后来说,他在斯塔夫罗波尔任第一书记期间 始终置身于政治的风口浪尖上。

这段时间戈尔巴乔夫不但对边疆建设贡献巨大,而且对赫鲁晓夫发动的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戈尔巴乔夫意识到,极权主义的问题不是独裁者的坏性格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没有最起码的法制制度,单纯的反“个人崇拜”只能使国家用一种崇拜代替另一种崇拜。

1963 年1月1日戈尔巴乔夫被调到新成立的农业边疆区党委去当组织部长,戈尔巴乔夫更喜欢这个接近底层,能干实事的职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戈尔巴乔夫与当地人民 一起改变了一个最贫穷农庄苦干沟的面貌。使这个列宁集体农庄成为边疆区的一个先进农庄。原先随处可见的不透光的破败茅草房不见了,到处是质量良好、设备齐 全的房屋。街道铺上了沥青路面,有了学校、图书馆、医院、漂亮的文化宫。前些年逃往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返回家园。后来,申请加入这个著名农庄的人排起了长 队。而省城的巨大变化更不在话下,省城还建成了备有大型飞机起落跑道的飞机场。

1967年赖莎马克西莫夫娜顺利通过社会学论文答辩,获得 哲学副博士学位。这一年戈尔巴乔夫也在农学院经济系毕业。此后戈尔巴乔夫便青云直上,1970年,戈尔巴乔夫升为农业部部长,197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 员,1974年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务执行委员会主席。1978年进入中央书记处,1979年进入政治局。在政治局内他认识了他的同乡、克格 勃首领尤里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在此后数年内成为戈尔巴乔夫的主要提携人和支持者。

进入苏共中央后,戈尔巴乔夫对底层人民的关心和对农业发展的热情仍然不减当年,屡屡碰壁和挫折后,他失望地看到,他身历其中的是一个极端腐败,严重僵化,老朽没落的集团和政权。

70 至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地位使他能够经常出国访问,他先后访问了意大利,比利时,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这些旅行很深地影响了他的政见和对社会和制度的认 识。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我对罗马的法律尤其入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人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能够制定出这样清楚的法律准则,它为后来的欧洲文明缔造者们提 供了无法估量的帮助,又成了对市场和平民社会进行调节的基本原理。而我们苏联到了改革期间、到了20世纪末,却还在证明这二者的必要性。”

1983 年,戈尔巴乔夫向中央请求去加拿大访问,他说,我必须去看看加拿大的农业,我一直想弄清,促使获得如此高效益的那根发条究竟隐藏在什么地方。5月中旬戈尔 巴乔夫赴加拿大进行7天访问。在温哥华郊区,他参观了国立畜牧研究中心、温室种植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温莎区大载重量飞机制造厂。随后又前往多伦 多,去加拿大最大的畜牧和粮食产区艾伯特省,参观了卡尔加里近郊的几个大型畜牧场,那里长年在草场上露天饲养肉用牲畜。戈尔巴乔夫还访问了艾伯特一家规模 相当大的农场,并与农场主聊天了解经营情况。这个只雇用两三个固定工的农场主经营超过两千公顷的土地,农场奶牛的年出奶量每只约4700公斤,农场拥有各 式各样的技术设备,遮阳篷下备有检修装置,谷仓是铝质的,还有两幢楼房、多辆汽车。戈尔巴乔夫临离开前问了农场主最后一个问题,他问农场主去年一年经营结 果如何。农场主为难地看着陪同的加拿大农业部长,部长笑着说:“你就实说吧。”农场主答道,“如果说实话,我只能说,没有政府的津贴和贷款,我就没法过日 子。”戈尔巴乔夫意识到,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和发达,离不开农民个体的自由经营,更离不开政府的实际有效的财政支持。

1985年3月11 日,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共产党总书记。他在回忆录中写到“不到三年时间,三位总书记,三位国家高层领导,数位最显要的政治局委员一个 接着一个地相继去世……这一切颇具象征意义,那个体制本身在死亡,那凝滞着老人血液的体制已经不再具有生命活力。我清楚看到历史赋予我的是什么样的责任重 担。”

讲到这里,导游维多丽亚连续打出“戈尔巴乔夫重要国事活动”一览表。我目不暇接,不能全部记下。大概国事如下,从1985到 1991,戈尔巴乔夫与美国领导人有五次会面。1986年2月8日,戈尔巴乔夫在法国共产主义报纸上批判斯大林主义。1987年,戈尔巴乔夫开始介绍他的 政治改革的想法,吸收非党员进入政府上层监督政府,提出政府要透明公开化。1988年从阿富汗撤军;同年宣布,在苏联,撤销包括党史在内的所有中学大学历 史课程考试,因为这些历史都被改写了。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苏共二月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赋予革命性改革以新的思想》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了“苏共支持舆论 多元化”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88年12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改革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接着在1990年2月 苏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并通过了实行总统制的设置;随后,1990年3月非例行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 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确立了多党制原则。1990年7月苏共28大又改革苏共政党体制,不再提党是“领导力量”和“核心”。

维 多丽亚特说,“我们当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戈尔巴乔夫试图走进群众中与群众交谈而被保安挡住的镜头。我们听说戈尔巴乔夫最初在上层很难传播他的开明自由思 想,所以他很想把他的自由思想讲给民众。其实,早在勃烈日涅夫时期,共产党就已威信扫地,苏联老百姓早就对共产党轻蔑厌恶,讽刺嘲笑共产党已是百姓茶余饭 后餐桌上的时髦行为。所以,戈尔巴乔夫认为他的自由思想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

维多丽亚介绍说,戈尔巴乔夫最初倡导的主要思想是政府要公开透明。他的名言是“没有公开性就不会有民主。”

戈 尔巴乔夫认为,最应该公开透明的区域是政府一直视为要严格保密的两个“禁区”。第一个“禁区”是国家财务预算,特别是军事预算。第二个“禁区”是生态环 境。戈尔巴乔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到,千百万存款人从未料到,政府为了弥补赤字,一次次非法地从储蓄银行挪用人民的资金。人民更不知道国防支出的增长速度, 多年来都比国民收入计划增长数和实际增长数高出50%至100%。还有,人民群众无法想像环境破坏对大自然和人类造成的灾难有多大。

尽管 突破这两个“禁区”异常艰难,戈尔巴乔夫还是在苏共历史上第一个做到了让人民有机会获得与自己相关的全部真相,而不是个别的、精心筛选过的片断消息。政府 透明公开化使一直对政治冷漠,惧怕政治的民众有了参与政治的热情,老百姓一下子意识到,原来这些政治与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

导游维多丽亚特别遗憾地提到,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反酗酒运动遭到百姓普遍激烈的反对。

维 多丽亚不停地讲着,屏幕上不停地放出我们从没见过的照片,戈尔巴乔夫与家人在一起,戈尔巴乔夫与萨契尔夫人在一起,戈尔巴乔夫夫妇与里根夫妇在一起。还有 被我先生后来称为“震撼”的一张照片,照片表现的是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苏共保守派政变那天莫斯科街上的情景,叶利钦站在停在莫斯科大街的坦克上,对着几 个屏息静听的民众挥手演讲,一个年轻的苏联士兵痛苦地双手捂脸蹲在叶利钦的腿旁。

击败政变使叶利钦名声大震,叶利钦随即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

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大选中高票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维多丽亚最后说,“戈尔巴乔夫虽然不如叶利钦受俄国百姓欢迎,但是,没有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俄国就不会有今天的民主制度,我们百姓也不会有今天的自由,我也不会自由地站在这里演讲。你们也不会来俄国旅游和听我这个普通人的演讲。为这一切,我想我们应该感谢戈尔巴乔夫。”

全场静了一会,突然爆发起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站起来鼓掌对维多丽亚表示感谢。

散 会后,我向维多丽亚问道,“中国官方报纸的记者今年三月份采访了戈尔巴乔夫,这位记者后来写出报导,报导的大标题是‘戈尔巴乔夫后悔了,搞民主化是惨痛教 训’。你怎么看这个报导?”维多丽亚马上说,“戈尔巴乔夫后悔?!这不可能!戈尔巴乔夫绝不会后悔,他只是说,‘我在改革上犯有错误’,但他从没有表示过 后悔"

组图:雨夜里 北京街头

真相: 组图:雨夜里 北京街头:

7月21日北京一场大雨,全城多处被淹,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夜里雨停了,水没退,一片汪洋,天又黑……
7月22日,北京大雨停了,天亮前的那一会儿,北京街头的情景。(网络图片)

马路上一片汪洋

东三环路上

泡在水里的车,就是不抛锚,也没有路往家开。

被水冲跑的自行车

汽车变汽艇了不说,千万别撞上,看着悬!

要被滔滔洪水吞噬的一辆轿车

试着开吧,一定是在朝家的方向开,要不没有那么大的勇气。

朝家的方向走吧,没有车。

北京汽车大厦的霓虹灯,把下面立交桥下的积水照得比较清楚。

雨停了,积水啥时候退啊?

雨水冲翻了地下水井盖

幸亏有人看着,要不一脚踩空了,人就没了。

马路上的水有多深?

终于逃上岸来,往下看,水还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