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目前情况下,罢工是阶级斗争的最主要手段。罢工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公开的、严酷的战斗。在罢工中最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两个阶级的利益是彼此冲突的。老板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即使目前的利润率已经是前所未有的高,他们还是要进一步压榨工人,他们要摧毁工人的斗志,迫使工人按照老板开出的条件工作。为此,老板们准备了一整套可怕的武器:饥饿、恐怖主义、欺骗,以及欺骗性的小恩小惠。
而工人手上也有一件强大的武器,这就是不让老板获得劳动力。工人打算通过关闭工厂,等到老板对利润的贪婪、或其他急需这个老板的产品的资本家的压力,来迫使老板妥协。但要成功,工人就必须做到:在面对所有老板的多次公开或不公开的攻击时,都能保持牢不可破的团结。在斗争公开化、白热化时,维持团结就是罢工策略的主要目标。
1、士气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战斗是由人来进行的,那么士气问题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军事统帅对此了解得很透彻。他们明白,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只取决于人数,也不单只取决于有利的战略形势。部队中的战斗意志——即士气——有多高,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战争中,战略家始终要对士气问题保持最密切的关注。
没有什么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战中,某些会战之所以要进行,就是出于鼓舞本军、本国国民的士气、打击敌军和敌国国民士气的特殊考虑,更不用说当时炮制了海量的宣传品。斗志一旦瓦解了,战争就输定了,领袖们都了解这一点。
罢工策略正如军事策略一样,要对士气问题予以密切关注。这是罢工就跟战役一样,也是对其参加者的勇气和韧性的考验(尽管程度比战役要弱一些)。罢工的防御力、坚持时间、纪律和整体效果都有赖于罢工工人的士气。罢工工人的抵抗力,就跟军队的战斗力一样,很大程度上由士气来决定。
当在没有斗争经验、没有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开展罢工斗争时,士气问题就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参加过工会,缺乏纪律。在有组织的行业里,保守派工会领袖指导的罢工中,工人的士气很低,他们主要是出于对组织的信任感才团结在一起罢工的,要是在广大的、没有参加过工会的非技术工人中间开展这种“没精打采”的罢工,绝对会造成致命的失败。
因此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士气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基础问题之一。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鼓舞起工人的士气?如何维持工人的士气?这决定了我们罢工策略的性质。光靠宣传鼓动是不够的。宣传鼓动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给予工人希望、鼓舞起工人的斗志、提高工人的觉悟。但除了宣传鼓动之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制定罢工策略时,一定要缜密筹划,要使罢工策略能激起工人的勇气,要使工人能拥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任何有助于罢工的东西,也都能提升罢工工人的斗志。高涨的士气不是自己产生的,只有对罢工进行整体的、成功的指导,才能产生高涨的士气。
2、以进攻的姿态战斗
为了使罢工工人拥有高涨的士气,我们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就要以进攻的姿态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攻击,最起码也得是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战争,也适用于工业中的阶级战争。工人就跟士兵一样(他们都是人,都遵守同样的心理学法则),在进攻时打得最好。在进攻时,他们会有一种感觉,认为自己是强大的、能取胜的;而防御性战斗则会削弱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染上失败主义情绪。优秀的罢工领导人,就像优秀的将军一样,在制定策略时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最基础的问题来考虑。
上文中说过,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玩命的罢工,都是抵御老板攻击的防御性罢工,这并不跟“工人在进攻时打得最好”相矛盾。战争或罢工的总目标可能是防御性的,比如保卫祖国或是反对降低工资的时候(此时士兵或工人的战斗力都是最强的),但是在战斗的层次上,制定战术时仍然要以进攻为基础。
保守派工人领袖会习惯性地遵循错误的策略,他们在老板的进攻之前拱手交出主动权,然后临阵脱逃。他们的斗争是立足于防守之上的。在英国总罢工中,他们怯懦地撤退了,这就是这种无能策略的一个典型例子。真正有效的罢工策略必须立足于进攻之上。当老板们从我们手中夺去主动权之后,我们就得发动反攻,夺回主动。如果老板想把闭厂[1]强加给我们,我们就得报之以罢工,提出反要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
进攻并不是要工人去没头没脑地蛮干,而是要有计划地加快我们的战斗步伐,并对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予猛烈打击。可以采用许多方式来做到这一点,比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布置更严密的纠察线[2]、通过更有进攻性、规模更大的公开动员,从工人运动中获得更强大的支持、在矿业罢工中号召维护人员参加罢工等,采用什么手段,要根据手上掌握有哪些手段、当前时机如何来决定。
在罢工中,进攻的性质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现在仍在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帕塞克罢工中,在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斗争之后,工人的力量已经被削弱了许多,此时他们发动的进攻,就跟开头那几个月的进攻很不一样,那时他们掌握有全部的资源。但是以进攻的姿态作战的原则,在帕塞克依然有效,就跟以前一样。
有时我们的力量被削弱得实在太厉害,不得不接受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3]式的城下之盟。但我们必须理解,列宁当时这么做,是为了争取到喘息的机会,是为了重整被打散的部队,发动下一次进攻。
第一击要狠
一次斗争,如果它开始时就出现了将会变得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迹象,那么罢工策略家们就更要学会在斗争早期就运用好进攻的战术。必须学会成功地开始罢工。罢工就跟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战斗中,又狠又准的第一击,往往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制定罢工策略时,要将一开始就发动毁灭性的进攻作为基础问题来考虑。
当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准备进行罢工时,渴望罢工的热潮会从一个车间传到另一个车间。势不可挡的造反精神和阶级团结精神,使他们激动得忘我。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罢工是很热情的。在重大斗争(比如铁路车间工人罢工、劳伦斯和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等)的早期阶段,也会产生类似的事情,团结的热浪会席卷许多并未直接参加斗争的行业里的工人。这种活生生的斗争发生在他们的产业里,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负罪感,激励他们去参加斗争,去为蒙受种种不公的自己、去跟同样蒙受种种不公的、已经投入战斗的阶级兄弟并肩奋战。罢工是会传染的,工人的造反就这样传播开来了。
不断传播的造反
我们制定罢工策略时,必须知道如何在那些时候把这些活跃的预备队发动起来,投入战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有组织的工人(比如1922年全国铁路车间机械工人罢工期间的铁路工人)中间,我们就得把相关的各产业的工会都拉入罢工浪潮中,把他们的要求凝聚起来,反抗公司,击败保守派工人领导的抵抗。
当造反的浪潮在未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翻腾起来时,它传播得飞快,从一个工厂到一个工厂,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一直传到一整个产业甚至好几个产业中。这并不是说所有行业中的工人群众都得在没有组织好的情况下匆忙参加斗争。在具体的、已经进行得很深入的斗争中,这也许是必须的,但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记住分析罢工中各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记住要向我们的具体目标施加真正的压力。(相关工会的罢工会产生许多困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研究,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也要记住这点。比如说,纽约的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罢工,在一个方面上削弱了帕塞克罢工,因为纽约的罢工造成了服装市场的关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帕塞克的纺织品制造商头上的压力。)
当工人中出现这种心理上的剧烈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工人领袖——包括左翼在内——认识不到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结果错失了让群众投入反抗老板的总攻势的良机。当造反的第一个浪潮起来时,工人必须坚决、积极地投入到斗争中,必须坚定地忠于工人的团结,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让他们参加罢工。
他们一投入罢工,就会忠诚地去战斗。但如果不能立即发动他们参加罢工斗争,他们的热情就会冷却下来,他们对行动的渴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最后他们就会拒绝罢工。当某个行业中未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出现这种心理剧变时,左翼工会领袖(当然也有反动的工会领袖)一次又一次地没能成功加以利用,没能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投入反抗老板的初次的、致命的进攻中去。因此,当罢工进行到后来阶段时,他们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3、奇袭的要素
立足于进攻之上的罢工策略,使得工人能利用奇袭这个要素。军事战略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了奇袭敌人的价值。他们始终在寻找机会,等着敌人稍有松懈,便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罢工策略家们也要记住这个原则,因为阶级斗争会给工人很多机会,让工人能出其不意地打击老板。比如说,罢工会迅速蔓延起来,造成的社会剧变往往远远超过老板的预料。
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罢工中的组织活动,就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教会了我们如何给老板来个出其不意。长期以来,加里[4]一直瞧不起劳联领袖们在钢铁业中的组织能力(他确实有理由瞧不起他们),因此当另一次组织活动于1918年开始时,他并没怎么在意。但这次组织活动是根据新路线进行的,加里完全低估了这次组织活动的影响。
这次组织活动原本打算要在所有钢铁业中心同时发起迅速的组织工作。活动刚进行了几周,就有大量的钢铁工人参加,让加里大吃一惊,当他认识到这种新战术的威力时,已经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反击措施来破坏组织活动了。
可是工会领袖们却拒绝发起一场迅猛的全国性攻势来反抗老板,而他们当时是完全有能力这么做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出于无知,部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反对把钢铁工人组织起来。他们把组织活动局限于芝加哥一带。在那里,这种组织活动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两周之内,群众们不是参加了工会,就是处于工会的直接影响之下。在芝加哥发生过的一切,本来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如果没有工会的反动领袖阻挠的话。
加里看到了芝加哥发生的一切之后,迅速醒悟过来。他的公司向工人许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阻止了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结果我们丧失了奇袭的优势,本来在这次运动中,奇袭是能给工人带来决定性的优势的。真正的工人阶级罢工策略家,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时刻把奇袭问题考虑好。
4、要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
在美国今日条件下,一套好的罢工策略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把罢工和组织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在未参加组织的工人中开展工作时更要如此,他们认为有声有色的罢工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点算不上大错。要使斗争轰轰烈烈,有许多办法,比如组织针对警察恐怖的群众性纠察队、集体违反当局禁令、进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像堪萨斯和西弗吉尼亚矿工那样进行游行示威、揭露工人和老板之间触目惊心的贫富差距、以武力反抗老板的武力、把罢工工人的孩子从罢工区域转移出去、在全国发起募集救济款的活动、组织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抗议大会、要求州政府进行调查、组织游行示威和街头募捐等等。
要想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就得立足于进攻之上,制定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策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有1892年的霍姆斯泰德罢工[5]、科罗拉多矿工罢工[6]和1912年的劳伦斯纺织工人罢工,以及现在的帕塞克罢工。
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在罢工和组织活动中都同样有效。要把斗争搞大,使斗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权宜之计,进行大张旗鼓的活动,让广大工人群众参加工会工作,工会的一些工作本来是没有我们所需要的那种戏剧性效果的,这些工作原本都通过委员会来处理,不用很长的时间就能轻易解决,比如拟定要求、选举谈判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是否罢工等。
比如在1918至1919年间的钢铁业斗争中,我们曾出过一招妙棋,就是在匹茨堡举行了全国钢铁工人大会,在会上充分说明了产业内的紧急形势。在这次大会上要进行的各项立法性的议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关注它们的话,那只要选举一个委员会,十分钟就能解决。但我们事先为这次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所有产业的工人都非常关注这次大会,这样就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这个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组织效果。
同样的,当我们要对罢工中的问题作出决定时,哪怕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委员会来解决的,我们也要通过全国性的投票,搞得热热闹闹的,把这个过程搞得轰轰烈烈。这使得钢铁工人能很好地了解到事情的进展,并很好地吸引了他们参加到斗争中去。
1917年组织罐头工人的活动,是这方面的又一个例子。这次活动在早期阶段曾不得不中止。它差点就垮了下来。工人们长年遭受着压迫,工会又没有正确地领导他们,所以用普通的组织办法在工人中间开展活动时,工人拒绝响应。我们得发出明确的信息,证明我们是有力量的、有本事解决问题的,他们才会响应我们。
我们感觉到了这一点,作为回应,便宣布不久将召开全国罐头包装工人大会,以总结出要求,交给罐头工人商量。资产阶级传媒对此大惊小怪,简直以为这是在产业内进行全国总罢工的预兆。这招妙棋对工人产生了触电般的效果。他们成千上万地涌进工会。这一手促成了转折,使得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组织活动取得了成功。这也是有效的进攻战术的一个好例子。
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只要能巧妙地进行,而且并不只是为了向资本家挑衅、激起资本家回击的话,就能在多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它能极大地鼓舞罢工工人的士气,能吸引其他工人在精神上、经济上和其他方面支援罢工,让斗争的阶级色彩更加鲜明。老板们都喜欢偷偷摸摸地挫败工人的造反,如果没有最强大的资本家联合组织撑腰的话,他们一般不敢在光天化日下这么干,所以把罢工的声势搞大,往往能挫败老板们的进攻。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一定要有罢工搞得轰轰烈烈这一条。
5、罢工的组织体系
本书并不打算详细地讨论为了成功地进行罢工,要建立什么样的、独特的组织结构,不过还是应该谈一下组织体系的一些总原则,并指出一些最关键的要点。
不管罢工委员会是一个常设的执行委员会还是一个特殊机构,罢工委员会都是罢工的总参谋部,因此必须要组织好罢工委员会,这样才能使它能有效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应下设一些分部,执行各种任务。如果罢工是全国性的,那么罢工委员会就应下设多个部门,负责财政、救济、法律事务、公关等工作。地区性罢工的罢工委员会应下设分管政策、纠察、公关、辩护、集会、演说和财政等工作的小委员会。
在组织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罢工时,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向建立一个工会组织的真正基础而努力。在未参加工会的工人举行的罢工中,唯一的群众组织往往就只有罢工大会,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这是错误的。应该引导群众参加积极的罢工工作。这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并让他们觉得罢工确实是他们自己的罢工。为了吸引他们参加工作,就应该建立多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委员会,在指导罢工时,也可以利用工会教育同盟的多种组织形式,把最有活力的那部分工人吸引进来。
在绝大多数产业里,纠察委员会是罢工的核心。它是工人组织的利刃。它是防御与进攻的第一道战线。必须把纠察委员会发展成最有战斗性、最有效率的组织。纠察委员会应该由工人中最优秀的战士组成。左翼在组织纠察工作时,一定要做好纠察工作,千万不要用职业黑帮分子担任纠察队员。右翼工会领袖一直这么做,结果弄得臭名昭著。黑帮不但会打入工会,在罢工结束之后企图控制工会,他们在工会中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工会造成毒化。黑帮会不断地腐蚀工会,使工会腐化堕落。
法律委员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左翼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一定要把律师控制住。律师都有一种非常要命的习惯,一旦他们参加进来,就想把罢工当成他们自己的法律事务所来搞。他们要是成功了,就会使罢工彻底失去战斗性,把罢工局限在法律条文的框架内,企图通过虚弱无力的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在谈判中,律师都是软弱无力的,这点早已是臭名昭著了。
公关委员会也是非常关键的。罢工新闻的发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但是为了通过发布有关工人的信息来获取支援,也是为了维持罢工工人本身的团结。但是在过去的几乎每一次罢工里,无论罢工是由右翼还是左翼领导的,公关工作都安排得很差,手段很原始,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6、纪律
无论在打仗时还是在罢工中,良好的纪律都是必需的。维持纪律,是罢工委员会的任务。为此,罢工委员会必须坚决果断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不但要密切关注总策略,也要密切关注各种琐碎的具体事务。对于违反命令和失职的行为,要果断处理。一旦发现有人腐败无能、胆怯退缩,就要立刻把他们赶出罢工委员会。
整个罢工组织内,都要贯彻坚决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应当毫不含糊地让老板、罢工工人、工贼、以及其他所有直接间接地跟罢工相关的人明白,他们是在跟一个由真正的战士组成的机构打交道。然后就能在罢工工人之间推行必要的纪律。工人才会尊重他们的领袖,并在斗争中追随领袖的领导。
7、把预备队发动起来
军事战略家会把军队分为积极的作战部队和各类预备队,在重要的罢工中,罢工策略家也要把劳动力大军分为积极作战部队和预备队。罢工策略家应该把时刻使积极作战部队保持最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充分利用广大的预备队作为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罢工预备队分成几类。第一类,是积极的预备队,也就是在经济上同罢工工人最接近的那些工人,通常可以直接发动他们参加斗争。我们在前面对于如何动员这类预备队、让他们积极参战已经谈了不少,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其次是广大的另一类预备队,他们不那么固定,也不那么可靠,他们就是广大的已经参加组织的和还没有参加组织的工人,在经济上,他们同罢工工人关系并不太密切,通常无法让他们立即参加斗争,但他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罢工。
罢工策略家必须知道如何把这批重要的罢工预备队发动起来,让他们全部投入战斗。他可以通过在这批预备队中间进行募捐、召开抗议大会、号召进行抵制等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如果罢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或是具有很浓的国际色彩,比如水手和矿工的罢工,他同样可以从世界工人运动中吸取力量。左翼必须理解,要时刻广泛利用工人运动中的这些要求,在群众中间建立自己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威信。
罢工预备队中,有一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把她们的力量利用到极致,她们就是妇女。保守的工会领袖一般对妇女不太注意,甚至干脆无视她们。但左翼必须让妇女参加斗争。在罢工中,妇女有可能帮上很多忙,但也可能会成为障碍。罢工工人的妻子如果对斗争缺少同情、不了解斗争的重要性的话,就会毁了罢工。但她们如果能成为斗争的有力支持者,就能撑起罢工的半边天。
因此,在一切罢工中,我们制定的罢工策略,都要以能获得妇女的合作和积极参与为目标。必须把妇女吸收进罢工机关里,让她们参加总罢工的活动;必须把妇女组织进家庭主妇工会里。妇女中会产生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能使罢工工人不可战胜。矿工和纺织工人的无数次罢工都证明了她们强大的战斗力。任何罢工都不能失去这支重要的预备队。
应该把合作社也当作罢工预备队来利用。在欧洲国家里,有很多合作社,它们规模很大,力量也很强。他们往往是罢工工人的重要补给站。但是在这些国家中,合作社运动却很虚弱,也很保守。不过只要有机会,还是应该利用合作社来支援罢工。同样的,尽管工人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社,当工会被围困时,还是应该向工人银行贷款,以支持罢工。
8、公众舆论及其局限性
最后,在中产阶级的下层里,还有一批罢工预备队: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小商贩等等,他们不应该被忽视。在美国当前条件下,这些群体对有组织工人、以及有组织工人的斗争,是有点瞧不起的。他们往往会支持老板们的“开放制度”活动。但是当斗争进行得艰苦卓绝、声势浩大时,尤其是当罢工工人极端困苦、老板们又粗暴地践踏所谓公民自由时,或是当斗争与那些规模庞大、民愤很大的托拉斯有关时,他们那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遵纪守法精神、竞争精神会受到一点触动,此时他们往往会对罢工工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即使在这些罢工里,他们的支持也不大,也不积极。他们对罢工的主要贡献就是能制造一种对罢工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总是过分高估这种同情性的公众舆论。为了确保公众舆论同情罢工,他们往往会阉割罢工来迎合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左翼绝不能犯这种错误。左翼一方面要认识到:有利的公众舆论是能起很大作用的,要巧妙地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公众舆论;另一方面也要记住:只有通过成功的斗争策略,罢工才能胜利。绝不能牺牲罢工的实际内容——真正的斗争,来迎合虚像——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渴求“公众舆论”这种虚的东西,为了得到有利的公众舆论,他们总是迷信法律,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甚至往往还跟资本家及被资本家控制的媒体狼狈为奸,攻击工人无视老板的财产权。但是早已在罢工中觉醒起来、参加了斗争的工人,才不理睬老板们编出来的什么鸟法律“权利”呢,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罢工工人采取富有战斗性的行动的实例随处可见。自从美国工人开始了他们同老板的艰苦斗争以来,美国工人在罢工中进行的破坏工作,说不定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呢。
而工人手上也有一件强大的武器,这就是不让老板获得劳动力。工人打算通过关闭工厂,等到老板对利润的贪婪、或其他急需这个老板的产品的资本家的压力,来迫使老板妥协。但要成功,工人就必须做到:在面对所有老板的多次公开或不公开的攻击时,都能保持牢不可破的团结。在斗争公开化、白热化时,维持团结就是罢工策略的主要目标。
1、士气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战斗是由人来进行的,那么士气问题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军事统帅对此了解得很透彻。他们明白,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只取决于人数,也不单只取决于有利的战略形势。部队中的战斗意志——即士气——有多高,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战争中,战略家始终要对士气问题保持最密切的关注。
没有什么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战中,某些会战之所以要进行,就是出于鼓舞本军、本国国民的士气、打击敌军和敌国国民士气的特殊考虑,更不用说当时炮制了海量的宣传品。斗志一旦瓦解了,战争就输定了,领袖们都了解这一点。
罢工策略正如军事策略一样,要对士气问题予以密切关注。这是罢工就跟战役一样,也是对其参加者的勇气和韧性的考验(尽管程度比战役要弱一些)。罢工的防御力、坚持时间、纪律和整体效果都有赖于罢工工人的士气。罢工工人的抵抗力,就跟军队的战斗力一样,很大程度上由士气来决定。
当在没有斗争经验、没有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开展罢工斗争时,士气问题就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参加过工会,缺乏纪律。在有组织的行业里,保守派工会领袖指导的罢工中,工人的士气很低,他们主要是出于对组织的信任感才团结在一起罢工的,要是在广大的、没有参加过工会的非技术工人中间开展这种“没精打采”的罢工,绝对会造成致命的失败。
因此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士气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基础问题之一。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鼓舞起工人的士气?如何维持工人的士气?这决定了我们罢工策略的性质。光靠宣传鼓动是不够的。宣传鼓动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给予工人希望、鼓舞起工人的斗志、提高工人的觉悟。但除了宣传鼓动之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制定罢工策略时,一定要缜密筹划,要使罢工策略能激起工人的勇气,要使工人能拥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任何有助于罢工的东西,也都能提升罢工工人的斗志。高涨的士气不是自己产生的,只有对罢工进行整体的、成功的指导,才能产生高涨的士气。
2、以进攻的姿态战斗
为了使罢工工人拥有高涨的士气,我们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就要以进攻的姿态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攻击,最起码也得是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战争,也适用于工业中的阶级战争。工人就跟士兵一样(他们都是人,都遵守同样的心理学法则),在进攻时打得最好。在进攻时,他们会有一种感觉,认为自己是强大的、能取胜的;而防御性战斗则会削弱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染上失败主义情绪。优秀的罢工领导人,就像优秀的将军一样,在制定策略时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最基础的问题来考虑。
上文中说过,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玩命的罢工,都是抵御老板攻击的防御性罢工,这并不跟“工人在进攻时打得最好”相矛盾。战争或罢工的总目标可能是防御性的,比如保卫祖国或是反对降低工资的时候(此时士兵或工人的战斗力都是最强的),但是在战斗的层次上,制定战术时仍然要以进攻为基础。
保守派工人领袖会习惯性地遵循错误的策略,他们在老板的进攻之前拱手交出主动权,然后临阵脱逃。他们的斗争是立足于防守之上的。在英国总罢工中,他们怯懦地撤退了,这就是这种无能策略的一个典型例子。真正有效的罢工策略必须立足于进攻之上。当老板们从我们手中夺去主动权之后,我们就得发动反攻,夺回主动。如果老板想把闭厂[1]强加给我们,我们就得报之以罢工,提出反要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
进攻并不是要工人去没头没脑地蛮干,而是要有计划地加快我们的战斗步伐,并对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予猛烈打击。可以采用许多方式来做到这一点,比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布置更严密的纠察线[2]、通过更有进攻性、规模更大的公开动员,从工人运动中获得更强大的支持、在矿业罢工中号召维护人员参加罢工等,采用什么手段,要根据手上掌握有哪些手段、当前时机如何来决定。
在罢工中,进攻的性质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现在仍在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帕塞克罢工中,在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斗争之后,工人的力量已经被削弱了许多,此时他们发动的进攻,就跟开头那几个月的进攻很不一样,那时他们掌握有全部的资源。但是以进攻的姿态作战的原则,在帕塞克依然有效,就跟以前一样。
有时我们的力量被削弱得实在太厉害,不得不接受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3]式的城下之盟。但我们必须理解,列宁当时这么做,是为了争取到喘息的机会,是为了重整被打散的部队,发动下一次进攻。
第一击要狠
一次斗争,如果它开始时就出现了将会变得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迹象,那么罢工策略家们就更要学会在斗争早期就运用好进攻的战术。必须学会成功地开始罢工。罢工就跟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战斗中,又狠又准的第一击,往往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制定罢工策略时,要将一开始就发动毁灭性的进攻作为基础问题来考虑。
当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准备进行罢工时,渴望罢工的热潮会从一个车间传到另一个车间。势不可挡的造反精神和阶级团结精神,使他们激动得忘我。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罢工是很热情的。在重大斗争(比如铁路车间工人罢工、劳伦斯和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等)的早期阶段,也会产生类似的事情,团结的热浪会席卷许多并未直接参加斗争的行业里的工人。这种活生生的斗争发生在他们的产业里,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负罪感,激励他们去参加斗争,去为蒙受种种不公的自己、去跟同样蒙受种种不公的、已经投入战斗的阶级兄弟并肩奋战。罢工是会传染的,工人的造反就这样传播开来了。
不断传播的造反
我们制定罢工策略时,必须知道如何在那些时候把这些活跃的预备队发动起来,投入战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有组织的工人(比如1922年全国铁路车间机械工人罢工期间的铁路工人)中间,我们就得把相关的各产业的工会都拉入罢工浪潮中,把他们的要求凝聚起来,反抗公司,击败保守派工人领导的抵抗。
当造反的浪潮在未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翻腾起来时,它传播得飞快,从一个工厂到一个工厂,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一直传到一整个产业甚至好几个产业中。这并不是说所有行业中的工人群众都得在没有组织好的情况下匆忙参加斗争。在具体的、已经进行得很深入的斗争中,这也许是必须的,但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记住分析罢工中各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记住要向我们的具体目标施加真正的压力。(相关工会的罢工会产生许多困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研究,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也要记住这点。比如说,纽约的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罢工,在一个方面上削弱了帕塞克罢工,因为纽约的罢工造成了服装市场的关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帕塞克的纺织品制造商头上的压力。)
当工人中出现这种心理上的剧烈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工人领袖——包括左翼在内——认识不到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结果错失了让群众投入反抗老板的总攻势的良机。当造反的第一个浪潮起来时,工人必须坚决、积极地投入到斗争中,必须坚定地忠于工人的团结,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让他们参加罢工。
他们一投入罢工,就会忠诚地去战斗。但如果不能立即发动他们参加罢工斗争,他们的热情就会冷却下来,他们对行动的渴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最后他们就会拒绝罢工。当某个行业中未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出现这种心理剧变时,左翼工会领袖(当然也有反动的工会领袖)一次又一次地没能成功加以利用,没能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投入反抗老板的初次的、致命的进攻中去。因此,当罢工进行到后来阶段时,他们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3、奇袭的要素
立足于进攻之上的罢工策略,使得工人能利用奇袭这个要素。军事战略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了奇袭敌人的价值。他们始终在寻找机会,等着敌人稍有松懈,便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罢工策略家们也要记住这个原则,因为阶级斗争会给工人很多机会,让工人能出其不意地打击老板。比如说,罢工会迅速蔓延起来,造成的社会剧变往往远远超过老板的预料。
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罢工中的组织活动,就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教会了我们如何给老板来个出其不意。长期以来,加里[4]一直瞧不起劳联领袖们在钢铁业中的组织能力(他确实有理由瞧不起他们),因此当另一次组织活动于1918年开始时,他并没怎么在意。但这次组织活动是根据新路线进行的,加里完全低估了这次组织活动的影响。
这次组织活动原本打算要在所有钢铁业中心同时发起迅速的组织工作。活动刚进行了几周,就有大量的钢铁工人参加,让加里大吃一惊,当他认识到这种新战术的威力时,已经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反击措施来破坏组织活动了。
可是工会领袖们却拒绝发起一场迅猛的全国性攻势来反抗老板,而他们当时是完全有能力这么做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出于无知,部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反对把钢铁工人组织起来。他们把组织活动局限于芝加哥一带。在那里,这种组织活动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两周之内,群众们不是参加了工会,就是处于工会的直接影响之下。在芝加哥发生过的一切,本来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如果没有工会的反动领袖阻挠的话。
加里看到了芝加哥发生的一切之后,迅速醒悟过来。他的公司向工人许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阻止了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结果我们丧失了奇袭的优势,本来在这次运动中,奇袭是能给工人带来决定性的优势的。真正的工人阶级罢工策略家,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时刻把奇袭问题考虑好。
4、要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
在美国今日条件下,一套好的罢工策略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把罢工和组织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在未参加组织的工人中开展工作时更要如此,他们认为有声有色的罢工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点算不上大错。要使斗争轰轰烈烈,有许多办法,比如组织针对警察恐怖的群众性纠察队、集体违反当局禁令、进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像堪萨斯和西弗吉尼亚矿工那样进行游行示威、揭露工人和老板之间触目惊心的贫富差距、以武力反抗老板的武力、把罢工工人的孩子从罢工区域转移出去、在全国发起募集救济款的活动、组织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抗议大会、要求州政府进行调查、组织游行示威和街头募捐等等。
要想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就得立足于进攻之上,制定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策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有1892年的霍姆斯泰德罢工[5]、科罗拉多矿工罢工[6]和1912年的劳伦斯纺织工人罢工,以及现在的帕塞克罢工。
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在罢工和组织活动中都同样有效。要把斗争搞大,使斗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权宜之计,进行大张旗鼓的活动,让广大工人群众参加工会工作,工会的一些工作本来是没有我们所需要的那种戏剧性效果的,这些工作原本都通过委员会来处理,不用很长的时间就能轻易解决,比如拟定要求、选举谈判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是否罢工等。
比如在1918至1919年间的钢铁业斗争中,我们曾出过一招妙棋,就是在匹茨堡举行了全国钢铁工人大会,在会上充分说明了产业内的紧急形势。在这次大会上要进行的各项立法性的议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关注它们的话,那只要选举一个委员会,十分钟就能解决。但我们事先为这次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所有产业的工人都非常关注这次大会,这样就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这个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组织效果。
同样的,当我们要对罢工中的问题作出决定时,哪怕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委员会来解决的,我们也要通过全国性的投票,搞得热热闹闹的,把这个过程搞得轰轰烈烈。这使得钢铁工人能很好地了解到事情的进展,并很好地吸引了他们参加到斗争中去。
1917年组织罐头工人的活动,是这方面的又一个例子。这次活动在早期阶段曾不得不中止。它差点就垮了下来。工人们长年遭受着压迫,工会又没有正确地领导他们,所以用普通的组织办法在工人中间开展活动时,工人拒绝响应。我们得发出明确的信息,证明我们是有力量的、有本事解决问题的,他们才会响应我们。
我们感觉到了这一点,作为回应,便宣布不久将召开全国罐头包装工人大会,以总结出要求,交给罐头工人商量。资产阶级传媒对此大惊小怪,简直以为这是在产业内进行全国总罢工的预兆。这招妙棋对工人产生了触电般的效果。他们成千上万地涌进工会。这一手促成了转折,使得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组织活动取得了成功。这也是有效的进攻战术的一个好例子。
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只要能巧妙地进行,而且并不只是为了向资本家挑衅、激起资本家回击的话,就能在多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它能极大地鼓舞罢工工人的士气,能吸引其他工人在精神上、经济上和其他方面支援罢工,让斗争的阶级色彩更加鲜明。老板们都喜欢偷偷摸摸地挫败工人的造反,如果没有最强大的资本家联合组织撑腰的话,他们一般不敢在光天化日下这么干,所以把罢工的声势搞大,往往能挫败老板们的进攻。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一定要有罢工搞得轰轰烈烈这一条。
5、罢工的组织体系
本书并不打算详细地讨论为了成功地进行罢工,要建立什么样的、独特的组织结构,不过还是应该谈一下组织体系的一些总原则,并指出一些最关键的要点。
不管罢工委员会是一个常设的执行委员会还是一个特殊机构,罢工委员会都是罢工的总参谋部,因此必须要组织好罢工委员会,这样才能使它能有效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应下设一些分部,执行各种任务。如果罢工是全国性的,那么罢工委员会就应下设多个部门,负责财政、救济、法律事务、公关等工作。地区性罢工的罢工委员会应下设分管政策、纠察、公关、辩护、集会、演说和财政等工作的小委员会。
在组织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罢工时,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向建立一个工会组织的真正基础而努力。在未参加工会的工人举行的罢工中,唯一的群众组织往往就只有罢工大会,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这是错误的。应该引导群众参加积极的罢工工作。这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并让他们觉得罢工确实是他们自己的罢工。为了吸引他们参加工作,就应该建立多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委员会,在指导罢工时,也可以利用工会教育同盟的多种组织形式,把最有活力的那部分工人吸引进来。
在绝大多数产业里,纠察委员会是罢工的核心。它是工人组织的利刃。它是防御与进攻的第一道战线。必须把纠察委员会发展成最有战斗性、最有效率的组织。纠察委员会应该由工人中最优秀的战士组成。左翼在组织纠察工作时,一定要做好纠察工作,千万不要用职业黑帮分子担任纠察队员。右翼工会领袖一直这么做,结果弄得臭名昭著。黑帮不但会打入工会,在罢工结束之后企图控制工会,他们在工会中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工会造成毒化。黑帮会不断地腐蚀工会,使工会腐化堕落。
法律委员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左翼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一定要把律师控制住。律师都有一种非常要命的习惯,一旦他们参加进来,就想把罢工当成他们自己的法律事务所来搞。他们要是成功了,就会使罢工彻底失去战斗性,把罢工局限在法律条文的框架内,企图通过虚弱无力的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在谈判中,律师都是软弱无力的,这点早已是臭名昭著了。
公关委员会也是非常关键的。罢工新闻的发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但是为了通过发布有关工人的信息来获取支援,也是为了维持罢工工人本身的团结。但是在过去的几乎每一次罢工里,无论罢工是由右翼还是左翼领导的,公关工作都安排得很差,手段很原始,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6、纪律
无论在打仗时还是在罢工中,良好的纪律都是必需的。维持纪律,是罢工委员会的任务。为此,罢工委员会必须坚决果断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不但要密切关注总策略,也要密切关注各种琐碎的具体事务。对于违反命令和失职的行为,要果断处理。一旦发现有人腐败无能、胆怯退缩,就要立刻把他们赶出罢工委员会。
整个罢工组织内,都要贯彻坚决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应当毫不含糊地让老板、罢工工人、工贼、以及其他所有直接间接地跟罢工相关的人明白,他们是在跟一个由真正的战士组成的机构打交道。然后就能在罢工工人之间推行必要的纪律。工人才会尊重他们的领袖,并在斗争中追随领袖的领导。
7、把预备队发动起来
军事战略家会把军队分为积极的作战部队和各类预备队,在重要的罢工中,罢工策略家也要把劳动力大军分为积极作战部队和预备队。罢工策略家应该把时刻使积极作战部队保持最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充分利用广大的预备队作为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罢工预备队分成几类。第一类,是积极的预备队,也就是在经济上同罢工工人最接近的那些工人,通常可以直接发动他们参加斗争。我们在前面对于如何动员这类预备队、让他们积极参战已经谈了不少,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其次是广大的另一类预备队,他们不那么固定,也不那么可靠,他们就是广大的已经参加组织的和还没有参加组织的工人,在经济上,他们同罢工工人关系并不太密切,通常无法让他们立即参加斗争,但他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罢工。
罢工策略家必须知道如何把这批重要的罢工预备队发动起来,让他们全部投入战斗。他可以通过在这批预备队中间进行募捐、召开抗议大会、号召进行抵制等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如果罢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或是具有很浓的国际色彩,比如水手和矿工的罢工,他同样可以从世界工人运动中吸取力量。左翼必须理解,要时刻广泛利用工人运动中的这些要求,在群众中间建立自己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威信。
罢工预备队中,有一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把她们的力量利用到极致,她们就是妇女。保守的工会领袖一般对妇女不太注意,甚至干脆无视她们。但左翼必须让妇女参加斗争。在罢工中,妇女有可能帮上很多忙,但也可能会成为障碍。罢工工人的妻子如果对斗争缺少同情、不了解斗争的重要性的话,就会毁了罢工。但她们如果能成为斗争的有力支持者,就能撑起罢工的半边天。
因此,在一切罢工中,我们制定的罢工策略,都要以能获得妇女的合作和积极参与为目标。必须把妇女吸收进罢工机关里,让她们参加总罢工的活动;必须把妇女组织进家庭主妇工会里。妇女中会产生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能使罢工工人不可战胜。矿工和纺织工人的无数次罢工都证明了她们强大的战斗力。任何罢工都不能失去这支重要的预备队。
应该把合作社也当作罢工预备队来利用。在欧洲国家里,有很多合作社,它们规模很大,力量也很强。他们往往是罢工工人的重要补给站。但是在这些国家中,合作社运动却很虚弱,也很保守。不过只要有机会,还是应该利用合作社来支援罢工。同样的,尽管工人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社,当工会被围困时,还是应该向工人银行贷款,以支持罢工。
8、公众舆论及其局限性
最后,在中产阶级的下层里,还有一批罢工预备队: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小商贩等等,他们不应该被忽视。在美国当前条件下,这些群体对有组织工人、以及有组织工人的斗争,是有点瞧不起的。他们往往会支持老板们的“开放制度”活动。但是当斗争进行得艰苦卓绝、声势浩大时,尤其是当罢工工人极端困苦、老板们又粗暴地践踏所谓公民自由时,或是当斗争与那些规模庞大、民愤很大的托拉斯有关时,他们那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遵纪守法精神、竞争精神会受到一点触动,此时他们往往会对罢工工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即使在这些罢工里,他们的支持也不大,也不积极。他们对罢工的主要贡献就是能制造一种对罢工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总是过分高估这种同情性的公众舆论。为了确保公众舆论同情罢工,他们往往会阉割罢工来迎合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左翼绝不能犯这种错误。左翼一方面要认识到:有利的公众舆论是能起很大作用的,要巧妙地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公众舆论;另一方面也要记住:只有通过成功的斗争策略,罢工才能胜利。绝不能牺牲罢工的实际内容——真正的斗争,来迎合虚像——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渴求“公众舆论”这种虚的东西,为了得到有利的公众舆论,他们总是迷信法律,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甚至往往还跟资本家及被资本家控制的媒体狼狈为奸,攻击工人无视老板的财产权。但是早已在罢工中觉醒起来、参加了斗争的工人,才不理睬老板们编出来的什么鸟法律“权利”呢,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罢工工人采取富有战斗性的行动的实例随处可见。自从美国工人开始了他们同老板的艰苦斗争以来,美国工人在罢工中进行的破坏工作,说不定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呢。
[1]:闭厂(lockout,又叫shutout)是指老板为了破坏罢工而强行关闭工厂的行为。
[2]:罢工时,工人要组织罢工纠察队,阻止工贼进厂干活,并维持工厂纪律,为此纠察队要在工厂周围布置纠察线,不让工贼和其他破坏份子进入。
[3]: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停止,苏维埃俄国为了退出战争,便于1917年12月3日开始,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德国在谈判中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引发了苏维埃政府内的严重分歧。列宁主张:为了争取到喘息之机,要接受德国的条件;布哈林则反对签约,主张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不战不和”。1918年2月10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苏维埃俄国立即签约。苏俄代表团拒绝签约,德军遂于2月18日大举进攻。2月24日,苏俄同德国重新开始谈判,德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但苏俄只能接受。3月3日,苏俄被迫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割让了大片土地。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
[4]:艾尔伯特·亨利·加里(Elbert Henry Gary,1846年10月8日——1927年8月15日),美国律师,1901年至1927年间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
[5]:1892年, 宾夕法尼亚州霍姆斯泰德(Homestead)镇的卡耐基钢铁公司(Carnegie Steel Company)当地工厂中的工人在合同即将到期之前,同老板进行谈判,要求增加工资,资方则以大幅削减工资回击,最终谈判破裂,工会于6月30日发动罢工。资方雇用了平克顿国民侦探公司(Pinkerton National Detective Agency)的密探,企图于7月5日晚上让他们护送工贼进厂。7月6日,罢工工人同密探激战,击毙三名密探,自己也有九人牺牲。7月10日,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命令八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包围工厂,进行镇压。罢工最终于1892年11月20日以失败告终。
[6]:1913年,美国矿工联合会在科罗拉多矿工中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组织工作之后,向资方提出要求,要求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资方拒绝答应这些要求。美国矿工联合会随即发动罢工,罢工在坚持了十四个月之后终告失败。在这次罢工期间,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曾于1914年4月20日对拉德洛(Ludlow)镇的一个罢工工人营地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二十人死亡,其中有两人是妇女,十一人是儿童。这次罢工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血腥的罢工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