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福斯特 罢工策略-第五章 在罢工斗争中


在美国目前情况下,罢工是阶级斗争的最主要手段。罢工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公开的、严酷的战斗。在罢工中最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两个阶级的利益是彼此冲突的。老板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即使目前的利润率已经是前所未有的高,他们还是要进一步压榨工人,他们要摧毁工人的斗志,迫使工人按照老板开出的条件工作。为此,老板们准备了一整套可怕的武器:饥饿、恐怖主义、欺骗,以及欺骗性的小恩小惠。

  而工人手上也有一件强大的武器,这就是不让老板获得劳动力。工人打算通过关闭工厂,等到老板对利润的贪婪、或其他急需这个老板的产品的资本家的压力,来迫使老板妥协。但要成功,工人就必须做到:在面对所有老板的多次公开或不公开的攻击时,都能保持牢不可破的团结。在斗争公开化、白热化时,维持团结就是罢工策略的主要目标。


1、士气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战斗是由人来进行的,那么士气问题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军事统帅对此了解得很透彻。他们明白,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只取决于人数,也不单只取决于有利的战略形势。部队中的战斗意志——即士气——有多高,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战争中,战略家始终要对士气问题保持最密切的关注。

  没有什么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战中,某些会战之所以要进行,就是出于鼓舞本军、本国国民的士气、打击敌军和敌国国民士气的特殊考虑,更不用说当时炮制了海量的宣传品。斗志一旦瓦解了,战争就输定了,领袖们都了解这一点。

  罢工策略正如军事策略一样,要对士气问题予以密切关注。这是罢工就跟战役一样,也是对其参加者的勇气和韧性的考验(尽管程度比战役要弱一些)。罢工的防御力、坚持时间、纪律和整体效果都有赖于罢工工人的士气。罢工工人的抵抗力,就跟军队的战斗力一样,很大程度上由士气来决定。

  当在没有斗争经验、没有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开展罢工斗争时,士气问题就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参加过工会,缺乏纪律。在有组织的行业里,保守派工会领袖指导的罢工中,工人的士气很低,他们主要是出于对组织的信任感才团结在一起罢工的,要是在广大的、没有参加过工会的非技术工人中间开展这种“没精打采”的罢工,绝对会造成致命的失败。

  因此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士气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基础问题之一。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鼓舞起工人的士气?如何维持工人的士气?这决定了我们罢工策略的性质。光靠宣传鼓动是不够的。宣传鼓动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给予工人希望、鼓舞起工人的斗志、提高工人的觉悟。但除了宣传鼓动之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制定罢工策略时,一定要缜密筹划,要使罢工策略能激起工人的勇气,要使工人能拥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任何有助于罢工的东西,也都能提升罢工工人的斗志。高涨的士气不是自己产生的,只有对罢工进行整体的、成功的指导,才能产生高涨的士气。


2、以进攻的姿态战斗

  为了使罢工工人拥有高涨的士气,我们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就要以进攻的姿态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攻击,最起码也得是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战争,也适用于工业中的阶级战争。工人就跟士兵一样(他们都是人,都遵守同样的心理学法则),在进攻时打得最好。在进攻时,他们会有一种感觉,认为自己是强大的、能取胜的;而防御性战斗则会削弱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染上失败主义情绪。优秀的罢工领导人,就像优秀的将军一样,在制定策略时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最基础的问题来考虑。

  上文中说过,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玩命的罢工,都是抵御老板攻击的防御性罢工,这并不跟“工人在进攻时打得最好”相矛盾。战争或罢工的总目标可能是防御性的,比如保卫祖国或是反对降低工资的时候(此时士兵或工人的战斗力都是最强的),但是在战斗的层次上,制定战术时仍然要以进攻为基础。

  保守派工人领袖会习惯性地遵循错误的策略,他们在老板的进攻之前拱手交出主动权,然后临阵脱逃。他们的斗争是立足于防守之上的。在英国总罢工中,他们怯懦地撤退了,这就是这种无能策略的一个典型例子。真正有效的罢工策略必须立足于进攻之上。当老板们从我们手中夺去主动权之后,我们就得发动反攻,夺回主动。如果老板想把闭厂[1]强加给我们,我们就得报之以罢工,提出反要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

  进攻并不是要工人去没头没脑地蛮干,而是要有计划地加快我们的战斗步伐,并对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给予猛烈打击。可以采用许多方式来做到这一点,比如让更多的工人参加罢工、布置更严密的纠察线[2]、通过更有进攻性、规模更大的公开动员,从工人运动中获得更强大的支持、在矿业罢工中号召维护人员参加罢工等,采用什么手段,要根据手上掌握有哪些手段、当前时机如何来决定。

  在罢工中,进攻的性质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现在仍在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帕塞克罢工中,在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斗争之后,工人的力量已经被削弱了许多,此时他们发动的进攻,就跟开头那几个月的进攻很不一样,那时他们掌握有全部的资源。但是以进攻的姿态作战的原则,在帕塞克依然有效,就跟以前一样。

  有时我们的力量被削弱得实在太厉害,不得不接受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3]式的城下之盟。但我们必须理解,列宁当时这么做,是为了争取到喘息的机会,是为了重整被打散的部队,发动下一次进攻。


第一击要狠

  一次斗争,如果它开始时就出现了将会变得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迹象,那么罢工策略家们就更要学会在斗争早期就运用好进攻的战术。必须学会成功地开始罢工。罢工就跟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战斗中,又狠又准的第一击,往往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制定罢工策略时,要将一开始就发动毁灭性的进攻作为基础问题来考虑。

  当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准备进行罢工时,渴望罢工的热潮会从一个车间传到另一个车间。势不可挡的造反精神和阶级团结精神,使他们激动得忘我。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罢工是很热情的。在重大斗争(比如铁路车间工人罢工、劳伦斯和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等)的早期阶段,也会产生类似的事情,团结的热浪会席卷许多并未直接参加斗争的行业里的工人。这种活生生的斗争发生在他们的产业里,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负罪感,激励他们去参加斗争,去为蒙受种种不公的自己、去跟同样蒙受种种不公的、已经投入战斗的阶级兄弟并肩奋战。罢工是会传染的,工人的造反就这样传播开来了。


不断传播的造反
  我们制定罢工策略时,必须知道如何在那些时候把这些活跃的预备队发动起来,投入战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有组织的工人(比如1922年全国铁路车间机械工人罢工期间的铁路工人)中间,我们就得把相关的各产业的工会都拉入罢工浪潮中,把他们的要求凝聚起来,反抗公司,击败保守派工人领导的抵抗。

  当造反的浪潮在未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翻腾起来时,它传播得飞快,从一个工厂到一个工厂,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一直传到一整个产业甚至好几个产业中。这并不是说所有行业中的工人群众都得在没有组织好的情况下匆忙参加斗争。在具体的、已经进行得很深入的斗争中,这也许是必须的,但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记住分析罢工中各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记住要向我们的具体目标施加真正的压力。(相关工会的罢工会产生许多困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研究,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也要记住这点。比如说,纽约的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罢工,在一个方面上削弱了帕塞克罢工,因为纽约的罢工造成了服装市场的关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帕塞克的纺织品制造商头上的压力。)

  当工人中出现这种心理上的剧烈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工人领袖——包括左翼在内——认识不到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结果错失了让群众投入反抗老板的总攻势的良机。当造反的第一个浪潮起来时,工人必须坚决、积极地投入到斗争中,必须坚定地忠于工人的团结,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让他们参加罢工。

  他们一投入罢工,就会忠诚地去战斗。但如果不能立即发动他们参加罢工斗争,他们的热情就会冷却下来,他们对行动的渴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最后他们就会拒绝罢工。当某个行业中未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中间出现这种心理剧变时,左翼工会领袖(当然也有反动的工会领袖)一次又一次地没能成功加以利用,没能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投入反抗老板的初次的、致命的进攻中去。因此,当罢工进行到后来阶段时,他们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3、奇袭的要素
  立足于进攻之上的罢工策略,使得工人能利用奇袭这个要素。军事战略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了奇袭敌人的价值。他们始终在寻找机会,等着敌人稍有松懈,便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罢工策略家们也要记住这个原则,因为阶级斗争会给工人很多机会,让工人能出其不意地打击老板。比如说,罢工会迅速蔓延起来,造成的社会剧变往往远远超过老板的预料。

  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罢工中的组织活动,就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教会了我们如何给老板来个出其不意。长期以来,加里[4]一直瞧不起劳联领袖们在钢铁业中的组织能力(他确实有理由瞧不起他们),因此当另一次组织活动于1918年开始时,他并没怎么在意。但这次组织活动是根据新路线进行的,加里完全低估了这次组织活动的影响。

  这次组织活动原本打算要在所有钢铁业中心同时发起迅速的组织工作。活动刚进行了几周,就有大量的钢铁工人参加,让加里大吃一惊,当他认识到这种新战术的威力时,已经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反击措施来破坏组织活动了。

  可是工会领袖们却拒绝发起一场迅猛的全国性攻势来反抗老板,而他们当时是完全有能力这么做的。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出于无知,部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反对把钢铁工人组织起来。他们把组织活动局限于芝加哥一带。在那里,这种组织活动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两周之内,群众们不是参加了工会,就是处于工会的直接影响之下。在芝加哥发生过的一切,本来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如果没有工会的反动领袖阻挠的话。

  加里看到了芝加哥发生的一切之后,迅速醒悟过来。他的公司向工人许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阻止了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结果我们丧失了奇袭的优势,本来在这次运动中,奇袭是能给工人带来决定性的优势的。真正的工人阶级罢工策略家,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时刻把奇袭问题考虑好。


4、要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

  在美国今日条件下,一套好的罢工策略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把罢工和组织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在未参加组织的工人中开展工作时更要如此,他们认为有声有色的罢工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点算不上大错。要使斗争轰轰烈烈,有许多办法,比如组织针对警察恐怖的群众性纠察队、集体违反当局禁令、进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像堪萨斯和西弗吉尼亚矿工那样进行游行示威、揭露工人和老板之间触目惊心的贫富差距、以武力反抗老板的武力、把罢工工人的孩子从罢工区域转移出去、在全国发起募集救济款的活动、组织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抗议大会、要求州政府进行调查、组织游行示威和街头募捐等等。

  要想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就得立足于进攻之上,制定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策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有1892年的霍姆斯泰德罢工[5]、科罗拉多矿工罢工[6]和1912年的劳伦斯纺织工人罢工,以及现在的帕塞克罢工。

  把斗争搞得轰轰烈烈,在罢工和组织活动中都同样有效。要把斗争搞大,使斗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权宜之计,进行大张旗鼓的活动,让广大工人群众参加工会工作,工会的一些工作本来是没有我们所需要的那种戏剧性效果的,这些工作原本都通过委员会来处理,不用很长的时间就能轻易解决,比如拟定要求、选举谈判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是否罢工等。

  比如在1918至1919年间的钢铁业斗争中,我们曾出过一招妙棋,就是在匹茨堡举行了全国钢铁工人大会,在会上充分说明了产业内的紧急形势。在这次大会上要进行的各项立法性的议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关注它们的话,那只要选举一个委员会,十分钟就能解决。但我们事先为这次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所有产业的工人都非常关注这次大会,这样就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这个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组织效果。

  同样的,当我们要对罢工中的问题作出决定时,哪怕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委员会来解决的,我们也要通过全国性的投票,搞得热热闹闹的,把这个过程搞得轰轰烈烈。这使得钢铁工人能很好地了解到事情的进展,并很好地吸引了他们参加到斗争中去。

  1917年组织罐头工人的活动,是这方面的又一个例子。这次活动在早期阶段曾不得不中止。它差点就垮了下来。工人们长年遭受着压迫,工会又没有正确地领导他们,所以用普通的组织办法在工人中间开展活动时,工人拒绝响应。我们得发出明确的信息,证明我们是有力量的、有本事解决问题的,他们才会响应我们。

  我们感觉到了这一点,作为回应,便宣布不久将召开全国罐头包装工人大会,以总结出要求,交给罐头工人商量。资产阶级传媒对此大惊小怪,简直以为这是在产业内进行全国总罢工的预兆。这招妙棋对工人产生了触电般的效果。他们成千上万地涌进工会。这一手促成了转折,使得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组织活动取得了成功。这也是有效的进攻战术的一个好例子。

  把罢工搞得轰轰烈烈,只要能巧妙地进行,而且并不只是为了向资本家挑衅、激起资本家回击的话,就能在多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它能极大地鼓舞罢工工人的士气,能吸引其他工人在精神上、经济上和其他方面支援罢工,让斗争的阶级色彩更加鲜明。老板们都喜欢偷偷摸摸地挫败工人的造反,如果没有最强大的资本家联合组织撑腰的话,他们一般不敢在光天化日下这么干,所以把罢工的声势搞大,往往能挫败老板们的进攻。我们的罢工策略中,一定要有罢工搞得轰轰烈烈这一条。


5、罢工的组织体系

  本书并不打算详细地讨论为了成功地进行罢工,要建立什么样的、独特的组织结构,不过还是应该谈一下组织体系的一些总原则,并指出一些最关键的要点。

  不管罢工委员会是一个常设的执行委员会还是一个特殊机构,罢工委员会都是罢工的总参谋部,因此必须要组织好罢工委员会,这样才能使它能有效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应下设一些分部,执行各种任务。如果罢工是全国性的,那么罢工委员会就应下设多个部门,负责财政、救济、法律事务、公关等工作。地区性罢工的罢工委员会应下设分管政策、纠察、公关、辩护、集会、演说和财政等工作的小委员会。

  在组织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罢工时,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向建立一个工会组织的真正基础而努力。在未参加工会的工人举行的罢工中,唯一的群众组织往往就只有罢工大会,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这是错误的。应该引导群众参加积极的罢工工作。这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并让他们觉得罢工确实是他们自己的罢工。为了吸引他们参加工作,就应该建立多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委员会,在指导罢工时,也可以利用工会教育同盟的多种组织形式,把最有活力的那部分工人吸引进来。

  在绝大多数产业里,纠察委员会是罢工的核心。它是工人组织的利刃。它是防御与进攻的第一道战线。必须把纠察委员会发展成最有战斗性、最有效率的组织。纠察委员会应该由工人中最优秀的战士组成。左翼在组织纠察工作时,一定要做好纠察工作,千万不要用职业黑帮分子担任纠察队员。右翼工会领袖一直这么做,结果弄得臭名昭著。黑帮不但会打入工会,在罢工结束之后企图控制工会,他们在工会中的存在,本身就会对工会造成毒化。黑帮会不断地腐蚀工会,使工会腐化堕落。

  法律委员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左翼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一定要把律师控制住。律师都有一种非常要命的习惯,一旦他们参加进来,就想把罢工当成他们自己的法律事务所来搞。他们要是成功了,就会使罢工彻底失去战斗性,把罢工局限在法律条文的框架内,企图通过虚弱无力的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在谈判中,律师都是软弱无力的,这点早已是臭名昭著了。

  公关委员会也是非常关键的。罢工新闻的发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但是为了通过发布有关工人的信息来获取支援,也是为了维持罢工工人本身的团结。但是在过去的几乎每一次罢工里,无论罢工是由右翼还是左翼领导的,公关工作都安排得很差,手段很原始,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6、纪律

  无论在打仗时还是在罢工中,良好的纪律都是必需的。维持纪律,是罢工委员会的任务。为此,罢工委员会必须坚决果断地执行其职能。罢工委员会不但要密切关注总策略,也要密切关注各种琐碎的具体事务。对于违反命令和失职的行为,要果断处理。一旦发现有人腐败无能、胆怯退缩,就要立刻把他们赶出罢工委员会。

  整个罢工组织内,都要贯彻坚决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应当毫不含糊地让老板、罢工工人、工贼、以及其他所有直接间接地跟罢工相关的人明白,他们是在跟一个由真正的战士组成的机构打交道。然后就能在罢工工人之间推行必要的纪律。工人才会尊重他们的领袖,并在斗争中追随领袖的领导。


7、把预备队发动起来

  军事战略家会把军队分为积极的作战部队和各类预备队,在重要的罢工中,罢工策略家也要把劳动力大军分为积极作战部队和预备队。罢工策略家应该把时刻使积极作战部队保持最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充分利用广大的预备队作为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罢工预备队分成几类。第一类,是积极的预备队,也就是在经济上同罢工工人最接近的那些工人,通常可以直接发动他们参加斗争。我们在前面对于如何动员这类预备队、让他们积极参战已经谈了不少,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其次是广大的另一类预备队,他们不那么固定,也不那么可靠,他们就是广大的已经参加组织的和还没有参加组织的工人,在经济上,他们同罢工工人关系并不太密切,通常无法让他们立即参加斗争,但他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罢工。

  罢工策略家必须知道如何把这批重要的罢工预备队发动起来,让他们全部投入战斗。他可以通过在这批预备队中间进行募捐、召开抗议大会、号召进行抵制等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如果罢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或是具有很浓的国际色彩,比如水手和矿工的罢工,他同样可以从世界工人运动中吸取力量。左翼必须理解,要时刻广泛利用工人运动中的这些要求,在群众中间建立自己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威信。

  罢工预备队中,有一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把她们的力量利用到极致,她们就是妇女。保守的工会领袖一般对妇女不太注意,甚至干脆无视她们。但左翼必须让妇女参加斗争。在罢工中,妇女有可能帮上很多忙,但也可能会成为障碍。罢工工人的妻子如果对斗争缺少同情、不了解斗争的重要性的话,就会毁了罢工。但她们如果能成为斗争的有力支持者,就能撑起罢工的半边天。

  因此,在一切罢工中,我们制定的罢工策略,都要以能获得妇女的合作和积极参与为目标。必须把妇女吸收进罢工机关里,让她们参加总罢工的活动;必须把妇女组织进家庭主妇工会里。妇女中会产生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能使罢工工人不可战胜。矿工和纺织工人的无数次罢工都证明了她们强大的战斗力。任何罢工都不能失去这支重要的预备队。

  应该把合作社也当作罢工预备队来利用。在欧洲国家里,有很多合作社,它们规模很大,力量也很强。他们往往是罢工工人的重要补给站。但是在这些国家中,合作社运动却很虚弱,也很保守。不过只要有机会,还是应该利用合作社来支援罢工。同样的,尽管工人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社,当工会被围困时,还是应该向工人银行贷款,以支持罢工。


8、公众舆论及其局限性

  最后,在中产阶级的下层里,还有一批罢工预备队: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小商贩等等,他们不应该被忽视。在美国当前条件下,这些群体对有组织工人、以及有组织工人的斗争,是有点瞧不起的。他们往往会支持老板们的“开放制度”活动。但是当斗争进行得艰苦卓绝、声势浩大时,尤其是当罢工工人极端困苦、老板们又粗暴地践踏所谓公民自由时,或是当斗争与那些规模庞大、民愤很大的托拉斯有关时,他们那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遵纪守法精神、竞争精神会受到一点触动,此时他们往往会对罢工工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即使在这些罢工里,他们的支持也不大,也不积极。他们对罢工的主要贡献就是能制造一种对罢工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总是过分高估这种同情性的公众舆论。为了确保公众舆论同情罢工,他们往往会阉割罢工来迎合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左翼绝不能犯这种错误。左翼一方面要认识到:有利的公众舆论是能起很大作用的,要巧妙地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公众舆论;另一方面也要记住:只有通过成功的斗争策略,罢工才能胜利。绝不能牺牲罢工的实际内容——真正的斗争,来迎合虚像——有利的公众舆论。

  右翼工会领袖渴求“公众舆论”这种虚的东西,为了得到有利的公众舆论,他们总是迷信法律,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甚至往往还跟资本家及被资本家控制的媒体狼狈为奸,攻击工人无视老板的财产权。但是早已在罢工中觉醒起来、参加了斗争的工人,才不理睬老板们编出来的什么鸟法律“权利”呢,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罢工工人采取富有战斗性的行动的实例随处可见。自从美国工人开始了他们同老板的艰苦斗争以来,美国工人在罢工中进行的破坏工作,说不定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呢。


[1]:闭厂(lockout,又叫shutout)是指老板为了破坏罢工而强行关闭工厂的行为。

[2]:罢工时,工人要组织罢工纠察队,阻止工贼进厂干活,并维持工厂纪律,为此纠察队要在工厂周围布置纠察线,不让工贼和其他破坏份子进入。

[3]: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停止,苏维埃俄国为了退出战争,便于1917年12月3日开始,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德国在谈判中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引发了苏维埃政府内的严重分歧。列宁主张:为了争取到喘息之机,要接受德国的条件;布哈林则反对签约,主张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不战不和”。1918年2月10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苏维埃俄国立即签约。苏俄代表团拒绝签约,德军遂于2月18日大举进攻。2月24日,苏俄同德国重新开始谈判,德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但苏俄只能接受。3月3日,苏俄被迫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割让了大片土地。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

[4]:艾尔伯特·亨利·加里(Elbert Henry Gary,1846年10月8日——1927年8月15日),美国律师,1901年至1927年间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

[5]:1892年, 宾夕法尼亚州霍姆斯泰德(Homestead)镇的卡耐基钢铁公司(Carnegie Steel Company)当地工厂中的工人在合同即将到期之前,同老板进行谈判,要求增加工资,资方则以大幅削减工资回击,最终谈判破裂,工会于6月30日发动罢工。资方雇用了平克顿国民侦探公司(Pinkerton National Detective Agency)的密探,企图于7月5日晚上让他们护送工贼进厂。7月6日,罢工工人同密探激战,击毙三名密探,自己也有九人牺牲。7月10日,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命令八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包围工厂,进行镇压。罢工最终于1892年11月20日以失败告终。

[6]:1913年,美国矿工联合会在科罗拉多矿工中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组织工作之后,向资方提出要求,要求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资方拒绝答应这些要求。美国矿工联合会随即发动罢工,罢工在坚持了十四个月之后终告失败。在这次罢工期间,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曾于1914年4月20日对拉德洛(Ludlow)镇的一个罢工工人营地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二十人死亡,其中有两人是妇女,十一人是儿童。这次罢工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血腥的罢工之一。

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福斯特 罢工策略-第四章 把还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


我们罢工策略中最重要的步骤,跟广大还没有参加工会组织的群众有关。在未来,伟大的斗争将由这些工人来发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被吸收进各工会中去。这将对工会运动产生意义最深远的影响,将使工会运动无产阶级化和革命化,将使工会的领导层急剧向左转,将把工会运动重心从技术工人和轻工业转到非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和基础工业上去,将使老板失去他们反抗工会运动的重要武器——未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群众,使得工会的地位提升。因此,在制定我们的罢工策略时,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的问题,是最最重要、最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我的小册子《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由工会教育同盟出版]里,我已经谈过了与组织未参加工会的群众有关的许多问题和方面)。

  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的工作,是工人运动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左翼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这项工作。在工会中,没有哪个集团比左翼更理解这项基础工作的意义,也没有哪个集团能像左翼那么积极地去进行这项工作。右翼代表着技术工人的利益,他们是反对把未参加工会的非技术工人群众吸收进工会组织里去的,而所谓的“进步派”尽管也会把吸收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的必要性挂在嘴边,但他们却太软弱、太动摇了,没有在这方面做什么实际工作,除非由富有战斗性的左翼来领导他们、刺激他们,他们才肯干点实事。


1、斗争的先兆

  左翼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最敏锐地认识到:组织活动就是罢工的准备阶段。在目前情况下,在美国工业中进行组织活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开向老板宣战,也意味着工人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开始为隐约可见的更大的罢工斗争夺取有利阵地了。

  大工业的老板们绝不会允许工人们和平地组织起来,然后再跟他们进行有关工会协议的谈判。他们肯定会用尽一切手段来阻挠建立工会的工作,并逼迫工人认输。因此,当左翼开始在大工业中进行组织活动时,无论是否得到劳联或其他独立工会的帮助,都必须为即将到来的罢工做好准备,制定好罢工策略,把组织活动当作罢工策略中的一个步骤。


2、如何进行罢工?什么时候进行罢工?

  一场重大的组织活动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将开始一场艰苦的罢工,所以左翼在进行组织活动之前,必须首先对以下事项进行仔细的调查:(1)产业的情况;(2)敌人力量有多大、敌人是怎么部署这些力量的;(3)总的政治局势。简单来说,左翼必须对整个问题,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这是最基本的东西。做了这些调查,才能对关键性的战略问题作出回答,这些战略问题就是:如何打击敌人最薄弱的环节?敌人在什么时候是最难以承受这些打击的?

  (1)如今的时代,是有史以来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要想让罢工获得成功,就必须搞明白产业的情况。这意味着,对于生产的情况,以及(该产业)在不久的将来的前景,我们必须时刻都有准确的认识。当老板们预见到罢工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他们往往会用这么一手:逼迫工人在淡季罢工。老板和烟煤矿工达成的协议,就是其具体表现,这协议是四月到期的,而那时煤矿的市场需求量正好比较少,老板可以做足了准备来对付罢工。当(工会的)组织活动正在进行时,老板也会用这招,他们会恐吓和解雇工人,迫使工人在淡季、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发动罢工。

  左翼的罢工策略家们必须懂得如何挫败老板的这种诡计,并在旺季发动罢工。他们必须学会如何用猛烈的刺激手段来加快组织活动,如果有必要这么做、以便赶上旺季的话;或是放慢组织工作的步子,以避免在时机不好的时候进行斗争。后面一种方法(放慢组织工作)往往要求领导人付出最巨大的勇气、并要求正遭到老板威逼利诱的工人作出最巨大的牺牲。但左翼策略家们必须尽力去贯彻它。他们必须避免在不利的时候战斗。他们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的。老板们往往能不顾一切地在对工人不利的时候逼迫工人战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那么左翼就必须接受这个挑战,要积极主动地迎战。

  (2)工人们必须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敌人是谁。这涉及对老板的各种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某个具体产业的托拉斯化程度如何、各家公司彼此之间关系如何、与其他产业的各种联合组织关系如何、公司财政状况如何,等等。搞明白了这些问题,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家们就能衡量敌人的力量大小,了解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击敌人,能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打击,还能了解在罢工过程中,老板的力量是不是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中,工人必须通过独立组织等手段,来对该产业的资本家的联合组织进行多次侧翼攻击,但他们也必须知道,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来对敌人的心脏发动真正的打击。老板们是很注意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这种致命打击的,他们会在工人队伍中制造分裂,在一系列孤立的遭遇战中消耗工人的力量,而且他们还能得到信奉行业工会主义及地方主义的反动行业工会头目的帮助。

  从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大罢工找个例子看看吧,当时坎布里亚钢铁公司(Cambria Steel Company)企图迫使其在约翰斯顿(Johnstown)的工人罢工(这一手肯定得到了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的密切合作),他们野蛮地解雇了三千名参加了工会的工人。当地工会领导(事后证明,领导层里混入了公司的奸细)下的两万两千多名工人举行表决,几乎以全票通过了罢工的决定。

  但工会的全国领导层知道约翰斯顿的罢工肯定会失败,而且这个失败将会毁掉全国罢工的全盘计划。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真正要击败的敌人,应该是美国钢铁公司,所以战斗应该在美国钢铁公司遍布全国的厂房里进行。因此,我们没有在约翰斯顿捡起决斗的手套[1]。我们命令约翰斯顿的工人忍受公司的打击,不惜代价坚守阵地几个月,直到我们能够发动全国钢铁工人为止(当时钢桶工人正在迅速地组织起来)。

  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里,面对着最凶恶的敌人,坚持下去了。所以我们的战线才能免遭突破,不久之后,我们终于能把整支大军动员起来,向我们真正的敌人——美国钢铁公司,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3)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家必须时刻把当前的、或预期的总体与局部政局牢记在心。在罢工中,这些因素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工人阶级运动总体上来说是在前进的,当工人的政治化倾向开始深入发展、当工人逐步开始反抗老板们时,左翼必须敏锐地利用这种有利局面,坚决、积极地推动组织活动和罢工运动。

  举行全国性选举的时候,通常都是有利的时机,切不可错过。在这种时候,老板企图用种种政治欺骗、诱导的办法,来动员工人群众去投老板支持的候选人,帮助老板彻底控制政府。所以,资本主义政客们会打出向工人献媚的口号,会多少减轻一点国家对工人的压力,企图用这种伎俩来缓和一下阶级斗争。

  在这种时候,如果运动能够得到积极、主动、富有进攻性的指导,那么当运动达到最后阶段时,就能得到相对有利的战斗机会。从另一方面来说,选举结束之后,政客们暂时不用群众投他们票了,资本家对付罢工工人也就特别残忍了。政治局势是复杂多变的,一套聪明的罢工策略必须充分认清政治局势,并充分利用政局来加深工人反资斗争。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只能简单地谈一下。


3、要求的问题

  组织活动与罢工必须围绕着工人的基础要求而进行。只有工人中最先进的部分才能彻底理解组织本身的价值,而对于广大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群众来说,他们对工会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能够通过工会从老板手中得到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一组织起来,就会立即要求罢工。保守的工会组织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许多战斗都是为了适应他们而不得不削足适履。所以他们的组织活动大都陷于抽象和空泛,缺乏生命力。在需要迅速建立起一个工会的骨架的情况下、以及发动罢工的早期阶段中,他们浪费了大量精力,把精力都用在修补组织的小处,想把组织变得完美无暇,然后再去发动斗争。他们过分看重了组织本身,而对于“工人的组织是用来进行斗争、保卫工人利益的”这件事认识不够。这是从我的小册子《把还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摘录出来的。

  将来,基于工人要求的、反抗老板的斗争将进入高潮,在这个高潮中,将诞生出把各产业中广大尚未参加组织的群众组织起来的工会。任何一次组织活动,只要它不为工人的要求代言、不为捍卫工人的要求做好斗争的准备,那么它就注定要失败。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中,要求方面的纲领,必须是简练的,要用简单易懂的口号来表达这些要求,这些要求必须能体现出产业内工人生活中的愤恨不平、以及生活中所急需的事物。这些要求,对于组织工作来说,具有巨大的力量,也能极大地鼓舞工人的意志,比方说,生动、关键的两个口号:八小时工作制与每周五天工作制,就具有这样的力量。正如我们在讨论总罢工时说过的,工人群众——尤其是落后的美国工人阶级——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为那些他们还不理解、或没有实际地认识的长远要求而斗争的。


可实现的要求

  要时刻记住:工人都是现实的。尽管他们会明白最终彻底剥夺资本家的必要性,尽管他们将欣然接受彻底剥夺资本家的主意,优秀的领导层仍然不该把当前条件下不可能达成的要求,当作当前要求提出来。一个组织,无论它是工会中的掌权派,或是正在争夺工会领导权的少数派,如果它提出的当前要求,是目前条件下明显不能实现的,那它向工人群众发出号召、请求工人支持它的时候,工人是不会认真地支持它的。

  工人提出的要求的性质,要根据工业生产的状况、老板们的力量、工人组织的力量、工人群众的情绪、工人思想进步的程度等因素来决定。在工业生产的时期里,工人一般多少都会有点进攻行,他们会要求更多的工资、更短的工作时间、更好的劳动条件,以及进行组织的权利等。但在淡季,他们往往不得不面对老板们的攻势,此时他们的战斗主要是为了保住现有的标准而进行的——为了减少工资下降的幅度、阻止延长每日劳动时间、以及保住工会等。

  在美国目前的条件下,由于最终的资本主义危机还比较远,工人们得为了保住目前的各种标准而进行最艰苦的战斗。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拼命的罢工,都是为了反抗降低工资、为了保住各种标准而进行的。争取更高标准的罢工,通常不那么富有斗争性。


对官僚提出的要求

  在组织活动和罢工中,工人不但应该向老板提出要求,还应该向控制工会的反动官僚提出要求。这点非常重要,罢工策略家们必须记住。当各工会准备投入一场巨大的斗争、或已经开始了斗争时,它们的弱点是很明显的,此时如果提出通过加强团结、让非技术工人参加斗争、民主化、驱逐腐败份子等方法来强化组织的要求,这些要求就会显得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说,就在1922年伟大的全国铁路车间机械工人罢工爆发前夕,工会教育同盟就提出过要求,建议加强十六个铁路工会之间的团结。此时工人正面临着公司的凶猛进攻,加强团结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群众一下子理解了这一点。要求团结的呼声,在铁路工人中间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加强团结也成了整个工人运动中的重大议题。这次运动的失败,完全是由于官僚对工会的独裁专制造成的。

  再举个例子,1918年,24家工会发动了组织钢铁工人的伟大行动,当时要把他们团结成一个巨大的联合组织是很容易的,通过多种方法,甚至确实可以把这个运动引上建立一个金属工人的产业工会的道路。在这个运动中,加强工会的要求与实际斗争联系得非常密切,使得它非常有力。目前发生在纺织行业中的斗争也应该用来促进该行业各工会的团结。

  在这伟大斗争的时代中,真正的罢工策略家们必须要坚持向官僚提出把工会建设成真正的战斗组织的要求。只有这样做,他们提出的要求才能在群众中拥有最大的号召力,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尽量削弱反动官僚的抵抗力。


4、初步的组织工作

  罢工策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目前还未有工人组织的产业中,要在仓促举行罢工之前,进行起初步的组织工作。这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工人的自发性?在工人能够有效地参加反抗老板的行动之前,我们能把他们鼓动到什么程度?我们能把他们组织到什么水平?要使工人能够有效地反抗老板,我们必须把他们鼓动到什么程度?我们必须把他们组织到什么水平才行?

  罢工策略家在发动群众反抗剥削时,他越是不依靠群众的自发性,就越是要依靠具体的初步组织工作和深思熟虑的计划,并要像执行军事战略一样地执行计划。在过去十五年里,美国老板们在阻止工人自发造反这方面,已是技巧娴熟。为此他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武器,这批武器可以归结为三类:给点小甜头、欺骗和恐怖主义。

  今天,老板们仍是强大的,他们看到了工人中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扩散的自发罢工及积极的组织活动证明了这一点)对他们是危险的,便用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等手段,给工人一点小恩小惠,企图以此来阻止工人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由于帝国主义过去掠夺了惊人的超额利润,他们现在还能给工人一点小恩小惠。但再过几年,老板们就会没钱来继续收买工人、使工人运动处于停滞状态了,因此工人运动将向大斗争的方向发展。


老板们是怎样同罢工作对的

  1918年至1919年间的钢铁工人大罢工期间,钢铁托拉斯的做法,是这个新倾向中的典型案例。钢铁托拉斯这个庞大的公司发现工人的组织工作正在获得成功,便在工资和八小时工作制两个问题上作出了四项重大让步,企图阻止组织活动进一步发展。“独立的”钢铁公司也有样学样。这自然使得组织工作变得无比的困难。工人的自发性被削弱了。

  当热火朝天的组织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罢工。在那些工厂里——比如美国钢铁公司的德卢斯(Duluth)工厂和琼斯与拉夫林公司(Jones & Laughlin Co.)的阿利奎帕(Aliquipa)工厂,无法进行任何宣传和组织工作,尽管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全国性运动,在那些工厂里也没有发生罢工。

  欺骗和恐怖主义。在过去,老板要想突然减少劳动成本,他会公开地、蛮横地这么搞,往往就只宣布一个具体日期,到了那天就大幅削减工资。后果嘛,总是工人的不满、普遍的抗议,并往往会引发艰苦的罢工。但现在老板们削减劳动成本的方法越来越狡猾了。他们通常是用驱使工人加速工作的方法来代替削减工资的做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业条件中很容易做到。而到了确实要削减工资的时候,他们一般是一点一点地减少工资,而不像以前那样一下子减掉很多工资。他们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先减这个部门的工资,再减那个部门的工资,最后把所有部门的工资减掉。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老板突然解雇一批工人,然后再按削减后的工资把他们雇回来。

  这些办法减弱了工人的不满情绪。在一战以前,大幅削减工资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工人的不满情绪的大爆发,并使得工人的阶级团结猛烈加强,而这些办法则避免了这些后果。除了这些欺骗和给点甜头的办法之外,老板还会对一切敢于抗议的工人使用赤裸裸的恐怖手段,老板会解雇他们,把他们列入黑名单。


利用一切优势
  过去几年里各产业一直比较景气,至少为工人提供了一点工作,再加上老板们的给甜头、欺骗及恐怖主义等手段,使得工人的自发性削弱了。此时更加需要坚定的、组织得当的工作,尽管自发性罢工有时仍会爆发。因此,在我们的罢工策略中,必须慎重地、全面地做好富有战斗性的、进攻性的组织活动的计划,要谨慎地策划、巧妙地执行。

  在我的小册子《把还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里,我曾详细地阐述过,在那些工会可以公开活动的产业中,以及在那些老板禁止初步存在的工会公开活动的、并采用咄咄逼人的“开放制度”[2]的“封闭”的产业中,如何通过各种“公开”的手段(利用工人俱乐部、车间委员会、工人党车间支部、公司工会[3]等)来进行组织活动。

  公司工会这个优势必须加以利用。老板们设立公司工会,是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阻止工人的阶级觉悟的提高、阻止工会运动的发展。然而工人对组织和斗争的渴望,仍然能在这些被老板控制的组织内体现出来。我们必须通过种种手段来刺激这一倾向,比如在公司工会委员会上突然提出工人的要求、在公司工会选举时,要求把忠于工会的人列入候选人名单等。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粉碎公司工会,建立起真正的工会,为此,要在公司工会内外脚踏实地地工作。老练的领导层必须学会利用公司工会来发动有效的罢工。


要组织多少工人?

  在以前未组织过工会的的产业中,如何才能确认工人已经初步组织起来?在具体条件下,如何确定发动罢工之前至少要组织多少工人?这些问题都是罢工策略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以前没参加组织的工人要开始罢工时,保守的工人领袖会习惯性地高估组织的重要性、低估工人群众的自发性。他们会忙着去建立一大批并非必要的机构,用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来窒息工人的斗争精神。而在另一方面,左翼领袖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那就是低估进行一定程度的初步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过分依赖工人的自发性。这会导致罢工半途而废。世界产业工会的历史里就充满了这类错误。

  我们的问题就是:要明白如何把自发性和组织工作结合起来;要学会当工人的情绪处于最高点、工人已经有了可以有效发动工人进行罢工的组织时发动罢工。


[1]:西方风俗,当一人要求同另一人决斗时,要将手套丢给对方,对方如果愿意应战,就要捡起挑战者的手套。

[2]:开放制度(open shop),指老板既可雇佣工会会员也可雇佣非工会会员的制度。

[3]:这里的公司工会(company union)指的是由公司控制的黄色工会。

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福斯特 罢工策略-第三章 富有战斗性的领导层


要想让罢工成功,最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会领导层。工人渴求一个坚定、勇敢的领导层,正如沙漠中的旅人渴求水一样。工人反资斗争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斗争中必须要有集中,要有纪律,而这种斗争的现状也提出了对集中和纪律的要求,对集中和纪律的要求也包括把巨大的权力交给工会领导。(因为)不可能先让全体工人开会投票表决之后,再决定进行阶级战争。

  工人的组织就跟军队一样,要由一个能干的总参谋部来领导。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会用种种政治性的、经济性的、爱国主义的、宗教的骗局来蒙蔽工人,这些骗局对工人具有致命的危害,它们能通过种种方式误导工人,使工人沦为悲惨的牺牲品。因此,非常需要建立一个诚实的、能与工人群众密切结合的、十分能干的领导层,这个领导层必须能够在罢工期间给工人提供思想上的和组织上的正确指导。

  领导层的问题分两方面来讲,这个问题中的主要方面,是集体领导的问题,次要方面则是个人领导的问题。我们下面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1、个人领导

  当代工会领导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他们无色无味、没精打采,终日庸碌无为,都是一帮迂腐无趣的无能官僚。他们身上几乎没有一丝理想主义的影子,更看不到真正的无产阶级战斗精神。他们无法从群众中得到一点启发、激励和鼓舞。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是不配领导美国工人阶级进行当前的伟大斗争的。因为他们已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事实上已经沦为工人中的资产阶级代理人。他们贪污腐化,浑身上下散发着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的臭气。

  我们在制定罢工策略时,得把这种只会把工人引上绝路的领导赶走,培养出一批奋勇争先、敢于斗争的领导人。这样的领导人必须具有鼓动群众、激发群众的斗争精神的能力。他们得是真诚、勇敢、足智多谋的人,尤其要真诚、勇敢。再没有谁能比忠诚、勇敢的领袖更能鼓舞、激励工人了。记住,为什么亚历山大·霍瓦特[1]那么受矿工拥戴?就是因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地维护矿工的利益,尽管这样的领袖也可能会犯许多错误,但工人群众仍然愿意相信他们、追随他们。

  可是在培养富有战斗性的战士的工作中,却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左翼工会领导人很容易迷失在日常琐碎工作里,而忽视了接受理论训练的必要性。必须不惜代价来纠正这种倾向。只有能理解和运用马列主义原则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工会领袖。

  在未来,左翼肩负着许多重大的任务,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把现在还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发动起来,领导他们参加反抗老板的战斗。而要在未参加工会的群众中开展工作,其关键就在于个人领导。领导参加工会组织很久的、训练有素的工人进行罢工,跟领导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进行罢工,是很不一样的。

  在前一种情况下,工人更希望由组织、而不是由个人领导来进行罢工(尽管最近本·戈尔德[2]在纽约皮毛工人中间声名鹊起,再次说明了即使在死板守旧的工会里,富有斗争精神的、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也能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进行罢工时,因为他们没受过罢工的训练,也没有罢工的经验,所以他们更希望能从运动的领袖那里获得鼓励和指导,而不是去向他们弱小的工会小组寻求鼓励和指导。

  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往往会把希望、热情和斗争精神都寄托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帕塞克罢工中的维斯波德[3],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如果那个领导运动的人并不具备当一个真正领袖的能力的话,悲剧就会发生。在(领导)未参加过工会的工人的斗争时,必须时刻记住这种倾向。

  左翼必须谨慎地培养强大、积极的领导人,这样的领导人要具有在斗争中激励未参加过工会组织的群众的能力。对于培养最优秀的此类个人领导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密切关注。


2、集体领导

  行之有效的罢工策略中,不光要有强有力的个人领导,更要有一个坚定的、组织得当的领导集体。无论是正在进行某一具体罢工的左翼,或是试图对某次罢工的总过程发挥影响的、处于少数派地位的左翼,都必须同工会教育同盟或其他各种左翼组织联合起来,为罢工提供救济,保护罢工,并且要同所有富有斗争精神的群体联合组成一个有效的领导集体,这样才能组织一次真正的斗争。

  当然,这需要在罢工之前就建立起初步的组织。有组织的左翼必须成为罢工的中坚力量。在罢工斗争中,左翼肩负着教育、激励、鼓动群众的工作,肩负着同一切内外敌人斗争的工作,还要承担大量的具体琐碎工作。

  有组织的左翼,必须对罢工的领导层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学会运用罢工领导层。必须仔细地研究每一次群众性罢工或其他工人运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左翼提出的罢工政策,应当是勇敢的、富有战斗性的、灵活机动的。左翼必须学会如何在罢工前、罢工中、罢工后为夺取工会的领导权而斗争。应该持续不懈地进行工作,争取建立一个富有活力的、能干的工会领导层,这个领导层一方面要能剔除那些只想在工会办公室里混饭吃的投机分子,另一方面也要抵御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工会干部都当成寄生虫和贪污犯的极左倾向。

  世界产业工会编出了一套谬论,胡说什么工人不需要领导、工会干部最多只能干一届等等,必须要同这类无政府主义思想作斗争,这类思想极大地妨碍了真正的工会领导层的培养。许多产业和工厂都已经到了罢工的前夜,但它们还没有产生出有能力领导即将来临的罢工的领导人,必须把战士部署到那些地方去。

  必须学会实施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在罢工中,既要保持对罢工的牢固控制,维持铁的纪律,同时又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群众对每个决定的支持。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有组织左翼领导层,就能像一个真正的总参谋部那样工作,考虑和解决它面临的各种问题。


3、与右翼作斗争

  从思想方面和组织方面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工会领导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集团,一台控制工人运动的保守机器。他们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执行富有进攻性的、行之有效的罢工策略。他们是一帮腐败无能的反动派。他们脑子里想的,不是把工会建设成战斗的组织,而是根据巴尔的摩—俄亥俄方案及类似的计划,把工会缩减成驱使工人加快劳动,帮资本家们多赚利润的工具。而社会党的工会领袖们也只比古板的冈帕斯[4]派略好那么一点。(工会内的)官僚阶层是倾向于放弃罢工这件武器的。

  反动的工会领导层正越来越多地证明自己无力领导工人斗争。他们不能把未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不能成功地组织罢工。他们叛卖了每一次真正反抗老板的斗争。在他们领导下,工会运动输掉了一次又一次罢工,工会的会员减少了、士气低落了,而在老板们步步紧逼之下,工人一退再退。

  真正的罢工策略,必须要能成功地击败这帮无耻又无能的领导,换上富有战斗性的左翼领导。这就意味着:有组织的左翼,必须在罢工前、罢工中、罢工后,都要同有组织的右翼进行争夺一切控制权的斗争。这种斗争的形式是混乱而又模糊的,它的困难是最大的。关于如何进行这种斗争,得在左翼的整个罢工策略中用上整整一章来讨论。在这里,我们只简短地谈谈在罢工中如何进行这种斗争。


一种危险的错误观点

  首先,我们要抛弃那种认为在罢工中左翼既不能也不该同右翼斗争的错误观点。左翼里有些人声称“工人不能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战”,他们已经成了这种错误认识的牺牲品。他们认为,“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战”,就是说同时反对老板和右翼,因此当同老板作斗争时,他们拒绝同反动的工会官僚作斗争,而当同反动的官僚作斗争时,他们就拒绝同老板作斗争。

  这些工人犯了严重的错误,错就错在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同敢于造反的工人群众及有组织的左翼斗争时,老板和右翼官僚其实是一伙的。如果要说工人同老板和右翼官僚的斗争是两线作战的话,那么两线的战斗其实都是在跟老板打。比方说,在纺织行业里,当左翼同反动的工会干部发生暴力冲突时,反动干部肯定会叫老板来帮他们,把那些敢于斗争的工人列入黑名单。

  矿工工会、机械工会和其他许多工会里的官僚阶层用的是同一套战术。出于同样的原因,当罢工发生时,老板们总是要依靠右翼工会官僚的积极支持,官僚反对群众的“无理”要求。在罢工中,右翼官僚的叛卖确实是最大的危险,所以要最巧妙、最坚决地同他们作斗争。托马斯[5]在英国总罢工中的背叛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罢工中,同右翼的斗争一失败,就意味着给右翼背叛工人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罢工中,左翼必须时刻提防右翼,要谨慎、巧妙地揭露右翼的阴谋诡计。在目前的纽约衣帽工人罢工中,非常需要做到这一点,因为右翼正在进行一套虚伪的计划,他们用革命的语句对群众进行宣传,并提出了远比正在控制罢工的左翼更加激进的要求,另一方面却偷偷地削弱罢工、并企图达成叛卖性的协议。“不能两线作战”的看法是一种危险的错误观点,富有战斗性的罢工策略中绝不能有这种观点的容身之地。

  右翼的策略,就是瓦解所有针对老板的、富有战斗性的攻势,把这些攻势削减到阶级合作的范围内。左翼的策略必须不顾右翼的反对,使斗争变得更有战斗性。

  右翼分子对罢工的破坏,可以通过多种迹象看出来。首先,我们先看看,对那些由左翼控制的独立工会领导的罢工,他们持什么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会无所不用其极地背叛的。就拿世界产业工会领导的劳伦斯罢工来说吧,在这场历史性的斗争中,纺织工人联合会(United Textile Workers)的头目们没有半点犹豫,就把工贼派给老板,帮助老板破坏罢工。再拿最近的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来说吧,这是美国工人(运动)史上最艰苦的罢工。但是美国劳联的头目们公开站到老板们一边痛斥罢工,以“双重工会主义”为借口指责这次罢工。他们在为罢工募集救济款的工作中搞破坏,还企图打击罢工工人的士气。

  在这种情况下,左翼必须谨慎地使用策略,不给别人留下“双重工会主义”的口实,办法就是加入劳联。在帕塞克罢工中,领导罢工的工会在斗争中加入了劳联,迫使劳联不得不公开支持这次罢工,而在此之前的七个月里,劳联一直在无耻地破坏这次罢工。但在进行加入劳联的工作时,左翼必须小心地维持自己对罢工群众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控制,并提防右翼的叛卖阴谋,因为如果阴谋得逞,左翼是要对工人负责的。如果能有一个机智灵活、坚决果断的左翼领导层的话,这是能做到的。

  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会里,处于少数派地位的左翼,或对工会机关的控制比较弱的左翼,同右翼的斗争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右翼工会领导层的总方针,就是要利用自己对工会的控制,来削弱工人的斗志,在谈判桌上出卖工人。因此,在有组织的工会里,左翼在罢工中的方针,就必须要鼓舞群众去斗争,还要通过发动群众反抗反动领导层的办法,阻止反动领导层在谈判协议中出卖群众。

  在1922年的全国烟煤矿工罢工中,这一方针在伊利诺伊州被证明是成功的。当时工会正在绝望地战斗,争取达成全国性协议。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当罢工命悬一线的时候,伊利诺伊州工会主席法林顿(Farrington)——他后来公开为矿主效劳——宣称他将为伊利诺伊州矿工达成州协议。

  如果他得逞了,罢工就会被破坏。但左翼在整个州召开了一系列罢工群众大会,唤醒了工会会员,使得法林顿的叛卖没有得逞。这一举动,把工会从覆没的危险中拯救了出来。假如伊利诺伊州矿工中的左翼信奉“不能两线作战”理论的话,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发动会员群众

  在最近的纽约毛皮工人罢工中,左翼挫败了右翼的叛卖阴谋,就是成功发动工会会员群众的一个例子。实际上领导这次罢工的当地联合委员会,是由以本·戈尔德为首的左翼控制着,但国际妇女服装工会的机关却被右翼控制着[6]。罢工从头到尾都遭到了国际妇女服装工会头目沙克特曼(Schactman)的破坏。沙克特曼最后以为发出致命一击的时候到了,就跟劳联主席格林(Green)密切合作,同老板们达成了临时协议,即著名的“八点协议”。

  但左翼领导层拒绝接受这个协议,他们发动罢工工人反对这个协议,并继续进行斗争,直到达成更好的协议。这是大反动派格林的重大失败。在劳联高级官僚内,有一些人是格林的强劲对手,他们利用这一事件反对格林,宣称格林严重危害了劳联,因为他竟然如此拙劣地被共产党工会领袖戈尔德击败了。

  如果(右翼领导同老板)达成叛卖性的协议的危险已经非常明显,非常严重,那么左翼的战略家们就必须坚决地保卫罢工,坚定地同右翼斗争;而当群众已经群情激愤、右翼领导却拒绝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时,左翼也必须同右翼斗争。

  与之相关的有两个失败的例子:1922年铁路工人兄弟会的领导没有成功发动他们的群众响应铁路车间机械工的罢工;还有在1925年,路易斯[7]没能成功号召烟煤矿工起来支援无烟煤矿工的罢工。这两次失败都是灾难性的,总的来说都是对工人的背叛。在前者中,伟大的车间工人罢工失败了,而铁路工会运动的脊梁骨也被打断了;在后者中,由于矿工工会烟煤矿工分部的瓦解,使得矿工工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逼迫右翼采取行动

  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中,左翼战略家必须找出方法和手段,通过发动会员群众反对右翼领导,来迫使右翼领导采取行动。这是对我们的罢工策略的真正考验,当左翼仅仅是一个小组织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过去,碰上这种情况时,人们往往求助于未获授权的罢工(又叫“非法”罢工),或向双重工会主义求助。

  有时候,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经过仔细考虑状况之后,未获授权的群众罢工也有可能成功,但在美国工人运动史上,这种罢工绝大多数都失败了。每当罢工群众的情绪沸腾到足以号召发动一次有效的非法罢工时,这种沸腾的情绪都应该被更好地利用,引导群众通过正规的工会内途径,迫使工会组织采取行动。

  有个与此相关的例子,就是1920年铁路扳道工的所谓“非法”罢工,这次罢工让全国大部分地方的铁路运输彻底瘫痪。这次不幸的全国性斗争中,工人的造反情绪极度高涨,如果能得到左翼的机智灵活的指导,这次运动是有可能迫使铁路工人兄弟会正式投入行动、并有可能赶走一大批官僚的。但领导这次“非法”罢工的人,却受到了双重工会主义乌托邦的错误影响,结果这次伟大的运动遭到了致命的失败。

  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里,左翼反对矿工工会中的右翼的策略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左翼的任务,将是迫使路易斯向所有烟煤矿工发出号召,然后迫使他们坚持到达成胜利的协议、并使这个协议得到确保为止。在斗争中的每一步,左翼都必须击败约翰·路易斯手下的工会机关,他手下的机关是美国工人运动中最残忍、最腐朽的官僚机构。


[1]:亚历山大·霍瓦特(Alexander Howat),1876年生于苏格兰,三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他长期担任美国矿工联合会(United Mine Workers of America)第十四区分会主席。

[2]:本·戈尔德(Ben Gold),全名本杰明·戈尔德(Benjamin Gold, 1898年9月8日——1985年7月24日),青年时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19年当选为纽约毛皮工人联合委员会(New York Furriers’ Joint Board)委员,同年九月加入共产主义工人党(Communist Labor Party,该党后来与美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America]合并)。1926年时他积极领导了多次纽约毛皮工人罢工。1937年至1955年间任国际毛皮与皮革工会(International Fur and Leather Workers Union)主席。

[3]:阿尔伯特·维斯波德(Albert Weisbord,1900——1977),工人运动组织者,1926年曾领导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早年曾加入美国共产党(American Communist Party),1931年退党,组建共产主义斗争同盟(Communist League of Struggle),这个组织自称赞同国际左翼反对派的政策,但却从未加入过第四国际。二战爆发后,他支持美国参战。

[4]:塞缪尔·冈帕斯(Samuel Gompers,1850年1月27日——1924年12月13日),美国工人运动活动家,美国劳联的创建者,1886年至1894年间及1895年至1924年间任美国劳联主席。他鼓吹行业工会主义、鼓吹劳资和谐,反对建立产业工会,在一战期间积极支持美国政府参战,并协助政府扑灭罢工。他是美国劳联的保守官僚的总代表。

[5]:詹姆斯·亨利·托马斯(James Henry Thomas,1874年10月3日——1949年1月21日),英国工会官僚,1926年英国总罢工中担任工会大会总理事会委员,负责与政府谈判,他在谈判中无耻地出卖了罢工。

[6]:这次罢工名义上是由国际妇女服装工会领导的,但实际上领导这次罢工的是隶属于该工会的纽约联合委员会。

[7]:约翰·卢埃林·路易斯(John Llewellyn Lewis,1880年2月12日——1969年6月11日),美国工人运动活动家,1920年至1960年间任美国矿工联合会(United Mine Workers of America)主席,三十年代中期组建了产业组织大会(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简称产联)。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福斯特 罢工策略-第二章 团结的问题


在制定罢工策略时,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反抗老板们的具体行动中,促进工人之间的联合与团结。工人群众中蕴含着强大的潜在力量。两千六百多万的有组织工人一旦联合起来,就没有谁能打败他们。他们将最终摧毁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阻挠工人团结的障碍却有许多,而且根深蒂固。这不单是把群众组织进工会、发动他们进行罢工的问题。工人内部还有许多障碍需要推平。工人阶级还远不是一个均匀一致的整体。它仍被种族、民族、肤色、宗教、年龄、性别、技术熟练程度等樊篱分割得支离破碎。

  这些樊篱给工人阶级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工人阶级不能完全联合起来,共同反抗老板。而老板们又非常懂得如何利用这些樊篱来挑拨是非、在工人群众中制造分裂,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更糟的是,当老板利用这些手段分裂工人时,他们还能得到反动的工会官僚的帮助,工会官僚通过发展行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出卖非技术工人、挑动某一民族的工人反对另一民族的工人、排斥黑人、年轻工人和妇女等手段,把工人阶级分割得七零八碎。这些倾向对罢工造成了致命的危害。

  我们制定罢工策略时,必须认真分析、仔细准备,阻止所有此类分裂倾向的出现,一旦出现,要立即消除这种倾向,还要把所有的工人都团结起来,不论他们的种族、宗教信仰、肤色、民族、技术熟练程度等,把他们团结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无产阶级。为此,我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简述如下:

  (1)教育:在罢工群众、或预期将要进行罢工的群众当中,我们必须进行彻底的教育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和相信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还要让他们理解这一点: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要团结一致反抗老板;(2)组织:我们必须坚持提倡这样的工人组织——它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要能把所有参加斗争的工人阶级的各个群体都包容进来;(3)在斗争中,我们的策略必须代表所有参加斗争的群体的利益,决不允许为了其他群体的利益而牺牲其中某个群体的利益。


1、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

  老板们非常善于挑动技术工人来反对非技术工人。如今美帝国主义正处于繁荣时期,老板们从全世界人民身上榨取了数之不尽的超额利润,所以他们能够、也愿意从这笔利润中拿出一点点来收买技术工人,让技术工人出卖非技术工人。

  反动的工会领袖们心甘情愿地充当老板的走狗,忠实地执行这个策略。他们这帮人的传统政策,就是牺牲广大的非技术工人群众的利益,来维护一小撮技术工人组成的工人贵族阶层的利益。他们这个方针始终贯穿于罢工前后。他们拒绝让非技术工人组建自己的工会,也不吸收非技术工人加入工会;他们拒绝在罢工中支持非技术工人的要求;在谈判桌上,他们有系统地出卖非技术工人,以维护技术工人的既得利益。这套组织精妙的叛卖制度,正是行业工会主义的本质。而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左翼工会领袖,必须以非技术工人和半技术工人为基础,制定自己的罢工策略。

  在罢工斗争中的各个阶段,技术工人出卖非技术工人(以及技术工人中的某一群体出卖其他人),是时常会发生的情况,这种情况具有非常致命的危害性。要同这种现象作斗争,必须采用上述的三阶段方针,即教育、组织和捍卫共同利益。

  必须教育技术工人,让他们了解到自己这种短视的政策是极端有害的,因为美国工人运动史已经证明了: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最终也会危害到技术工人本身的利益。必须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利益同非技术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不管右翼的工会官僚如何反对,都要让广大的非技术工人参加工会。必须忠实地捍卫非技术工人的利益。

  罢工工人提出的要求,必须能满足所有(参加罢工的)群体的需要,要不惜代价来拥护这些要求。我们的罢工策略中最重大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在当前的美国工业条件下,把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联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罢工集体。这个任务一定要完成,而且只要通过系统地使用上述原则,它就一定能完成。


2、美国工人和移民工人

  在美国工业中,有许多工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种种民族偏见,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处于迷惑、混乱的状态之中,如何把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敢于造反的无产者群体,是罢工策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把在美国出生的工人和在美国国外出生的移民工人团结起来(说得更准确点,应该是把在美国出生的工人、较早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工人,同那些较晚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工人团结起来)。

  美国工人大多是技术工人。他们一般都能得到最好的工作,老板们通常也比较喜欢雇佣他们。他们是被帝国主义收买得最厉害的群体。他们很难被组织起来,要让他们参加罢工是很难的,但他们却很容易被老板们收买去当工贼。在还没有工会组织的基础产业里,他们在斗争中的作用,就是无耻地出卖富有战斗性的移民工人。纺织、橡胶、钢铁、食品加工等产业中多次大罢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工人以民族主义的侮辱来给自己的阶级叛卖行为涂脂抹粉,他们指责移民工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老板们不遗余力地煽动民族主义狂潮,为这种工贼行为涂上一层“爱国”的油彩,而最最爱国的工会官僚们则跟在老板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但随着移民工人数量的增加,它的严重性在减小。移民工人和本国工人之间的樊篱正在倒塌。实际上美国已经差不多停止了移民,少数新来的移民工人正在进入工业。他们正在学习语言,慢慢获得技术工人的岗位。而在许多例子里,美国工人正在进入各个产业,他们都是作为非技术工人进入产业的。更重要的是,移民的孩子正在长大,他们将来也要进入工业。移民的孩子在彻底美国化之后,他们会成为美国工人和移民工人之间真正的桥梁。

  但这个问题依然很难解决。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大胆地、果断地解决它。要想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方针政策就必须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并忠实地捍卫说各种语言的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只要利用一切技术性的手段(比如用他们的语言来进行演讲、公开宣传等)来满足参加罢工的各民族工人的特殊需求、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就一定能无情地打败各种民族主义煽动;整个罢工过程中,都应该充满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能够击败所有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并能在罢工目标的范围内,在思想上把所有的罢工工人团结在一起。

  左翼领导的劳伦斯[1]、佩特森[2]、帕塞克等多次罢工中体现出的光辉的国际主义精神,证明了语言和民族的隔阂是能够克服的。

  罢工策略的制定者必须非常了解,青年工人在当代美国工业中的重大斗争里所能发挥的作用。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青年工人是美国工人和移民工人之间的桥梁。在群众性罢工中,他们一定会继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在帕塞克纺织工人罢工和纽约毛皮工人罢工中,他们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考虑到了系统地把青年发展为罢工领袖的策略,才能算是一套成功的罢工策略。


3、白人与黑人

  我们罢工策略中的一项当务之急,就是把黑人工人和白人工人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反抗老板。工业中黑人工人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包装业中,黑人工人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其他许多产业里他们的数量也正在迅速增加。

  老板们盘算着把黑人发展成工贼预备军,专门用他们来破坏罢工。在许多产业和行业里,老板们拒绝雇佣黑人,除非黑人同意帮助老板破坏罢工。老板们强迫黑人接受最低的工资和最差的工作条件。为了逼迫黑人去当工贼,老板们绞尽脑汁激化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矛盾。在多次大罢工中,这招都得逞了,比如在1919年钢铁业罢工[3]期间,就有五万名黑人工人进厂工作。

  黑人知识分子也跟老板们一鼻孔出气,他们为这种策略摇旗呐喊。反动的工会领导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不让黑人工人参加工会、不让黑人工人在产业中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迎合白人的种族偏见等做法,正合老板们的意,帮助老板逼迫黑人工人当工贼。

  罢工策略的制定者们必须无情地同老板的阴谋诡计作斗争。要不惜任何代价把黑人工人和白人工人团结起来,要让他们共同反抗剥削者。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消除工会中的种族对抗、忠实地捍卫黑人工人的利益。要做到这两点,可要比说起来困难得多。

  白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偏见,所以,在被反动的工会领导无数次出卖之后,遭受着白人在各方面的压迫的黑人工人,是不会立刻接受哪怕是最真诚的白人工会领袖的,要让他们聆听白人工会领袖的话,得慢慢来才行,这是很自然的。但这些困难是能够克服的。认识到工会组织的必要性的黑人工人越来越多了。不久前铁路行李搬运工兄弟会(Brotherhood of Railway Porters)的成立,只是许多这方面的征兆之一。只要白人工会给予黑人工人哪怕是一半的机会,让黑人工人参加工会,黑人工人也能成为优秀的罢工斗士,这一点已经被矿工工会和其他工会一再证实。如果白人工会拒绝接受黑人工人,那么就应该组建独立的黑人工会。

  只有当所有工会都愿意接受黑人工人时,只有当有组织的白人工人取消一切限制黑人工人获得更好的工作的规定时,只有当白人工人真心地把黑人工人当作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斗争中的忠诚的无产阶级同志时,把黑人工人牢固地和白人工人团结在一起的问题才算是解决了。罢工策略的制定者必须时刻牢记美国工业中黑人工人的问题。


4、失业工人与在业工人

  把失业工人和在业工人团结起来的问题,对于制定出成功的罢工策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工业严重衰退的时期更是如此。在这方面,老板们的政策是非常简单、也非常残忍的。老板们企图在失业工人和在业工人之间制造分裂,当在业工人发动罢工,保护自己的生存条件时,老板们就利用饥寒交迫的失业工人来取代在业工人。

  而那帮反动的工会领袖的传统政策,就是抛弃失业工人,任他们自生自灭。这种政策跟往常一样,帮了老板大忙,逼得失业工人给老板当枪使,反对在业工人。许多罢工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的。

  罢工策略的制定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失业工人和在业工人团结起来,共同反抗老板。但就跟罢工策略中的许多问题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罢工爆发之前,老早就做好准备,甚至在经济危机制造出一支失业大军之前就要进行准备。工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必须对在业工人的利益及失业工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争取消灭失业,比如缩短每周工作日数和每日工作小时数、平等分配工作等。

  工会永远不能停止为失业工人争取救济的斗争。当经济危机到来、出现大量失业时,必须把失业工人组织起来,组织他们进行争取救济的斗争。必须在他们的组织里贯彻“不当工贼”的信念。工会必须同失业工人组织保持最密切的合作,要参加他们的示威游行,并为他们的要求而斗争。

  英国工人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如何利用这套方针政策,把失业工人的斗争和在业工人的斗争结合起来,让失业工人大军不受当工贼的诱惑,所以老板们抢走了这件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美国的罢工策略制定者们绝不能忽视这一宝贵的经验教训。


5、宗教偏见

  为了在工人中间制造分裂,老板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宗教偏见都用得不亦乐乎。他们挑动天主教徒斗清教徒、挑动犹太人斗非犹太人。这种做法虽然很少会直接破坏罢工,但还是削弱了工人的战斗力。反动的工会领袖们积极地支持老板的这套诡计。三K党徒[4]和哥伦布骑士团[5]团员把他们的纷争带进了工会里。美国没有成立过按照宗教信仰组织的工会,主要就是因为工会领袖们跟着老板和各家教会的屁股走,利用工人的宗教信仰的不同制造分裂的缘故。

  老板们不光利用工人之间的宗教对抗来分裂工人,还利用教会来制造分裂。在所有重大罢工中,老板们都会用这招来对付罢工工人,不过手段多少有点差异就是了。当教会在罢工中摆出“中立”甚至“友善”的态度时,教会才是最阴险的,因为这时候工人很难看穿教会想帮老板的阴谋。但当教会直截了当地反对罢工时——他们往往都这么做——就连最虔诚信教的移民工人都会造教会的反。许多罢工都体现了这一点。在罢工中,左翼必须学会明确地、毫不妥协地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工人的团结高于一切宗教方面的考虑,无论这些考虑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


[1]:1912年1月1日,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女工每周最长工时为56小时,童工每周最长工时为54小时。1月11日,许多老板们借此降低了工资。马萨诸塞州劳伦斯(Lawrence)市的艾夫雷特纺纱厂(Everett Cotton Mills)的波兰女工率先发动罢工,反对降低工资。一周之内,全市就有两万多名工人参加了罢工。在世界产业工会的领导下,罢工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取得胜利。

[2]:1913年2月1日,新泽西州(New Jersey)佩特森(Paterson)市的丝绸工人在世界产业工会领导下进行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罢工中有大约1850名罢工工人被捕。这次罢工持续了半年,最后于7月28日以失败告终。

[3]:1919年9月22日,美国铁业、钢铁业和锡业工人联合会(Amalgamated Association of Iron, Steel and Tin Workers)发动总罢工,1920年1月8日,罢工失败了。

[4]:三K党(Ku Klux Klan),美国臭名昭著的白人至上主义组织。

[5]:哥伦布骑士团(Knights of Columbus),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徒互助及服务组织,成立于1882年。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福斯特 罢工策略-第一章 罢工


哪怕是一场规模小、力量弱的罢工,都能促使工人同资本主义决裂。罢工生动地驳斥了那句腐朽的、保守的工会口号“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罢工是工人与老板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体现,这种矛盾存在于任何一个行当里。罢工是大规模阶级战争中的小规模遭遇战,它们是消灭资本主义的最后斗争的前兆。

  在罢工中,工人的情绪是很特殊的,他们被好斗的、反叛的氛围笼罩着。此时他们很能接受革命思想。此时,教育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斗争的全部意义,是最重要的事。在罢工策略中,第一件要考虑的事,永远都是唤醒工人的阶级觉悟、让他们理解阶级斗争、掌握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罢工有多种类型、每种都各有其特点。洛佐夫斯基列出了13种:自发(spontaneous)罢工、有组织(organized)罢工、进攻性(offensive)罢工、防御性(defensive)罢工、团结(solidarity)罢工、间歇(intermittent)罢工、局部(local)罢工、区域(district)罢工、产业(industrial)罢工、总(general)罢工、国际(international)罢工、经济性(economic)罢工、政治性(political)罢工。可能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在某一国家或某一时期,罢工的特点是由该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状态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类罢工值得一提。第一类是由一系列绝望的、不顾一切的骚动形成的,推动罢工的目标是模糊的,这种罢工一般发生在资本主义刚开始发展的国家里,比如英国的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法国早期的罢工,以及现代殖民地国家里的罢工等。

  第二类就是有组织的行业或产业罢工,一般发生在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的时期里(比如一战以前的欧洲和现在的美国),在这一时期里,工人所进行的罢工,只是为了满足他们微不足道的要求。他们还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幻想,以为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永久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第三类就是革命性的群众罢工,一般发生在衰落中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比如一战后德国所发生的罢工和英国总罢工,此时工人都或多或少地清楚,要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社会秩序。第一个时期里产生了半革命的工会,第二个时期里产生了改良主义的工会,第三个时期里就产生了革命的工会。


1、经济性罢工与政治性罢工

  马克思说过:“每一次经济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这话真是对得不能再对了。因为哪怕是最小的罢工都会有其政治原因及政治结果。不过每次罢工的政治程度都不一样。在资本主义衰落时期,罢工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比如卡普叛乱[2]时期中的德国总罢工);而美国现在的罢工尽管都有种种政治色彩,但主要还是经济性的。

  老板们对罢工的政治性质越来越重视[3],当关键性的产业中发生罢工时,以及老板们的政权处于危机之中、不得不动用国家政权的所有部门来对付工人时更是如此。因此,在我们的罢工策略之中,必须把在斗争中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增强工人的政治行动,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罢工策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把目前分散、盲目的罢工中所提出的目的提纯出来,使罢工的目的超出单纯的经济要求,然后把罢工联合成为一个广泛的政治攻势,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发起进攻。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斗争,同旧的资产阶级政党决裂,利用每一次罢工,把建立群众性工人政党——工人党——的运动进一步深入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与保守的工会官僚阶层发生激烈冲突,他们拒绝承认罢工的政治性质越来越强;并且还要为了这场斗争,以必要的觉悟和政治组织来武装工人群众。工会右翼领导的政策,是把罢工局限于经济性质,这种政策解除了工人的武装,这种政策指导下的斗争是必败无疑的。

  在英国总罢工[4]中,工会领导顽固地拒绝承认罢工的政治性,甚至当资本家利用整个政府的力量来对付工人时仍是冥顽不化,这个教训已经充分地显示了这种政策的危险,并说明了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政治行动和组织水平的必要性。


2、总罢工

  最近这次英国总罢工的苦涩教训,使得工人群众再次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工人阶级的罢工策略中,总罢工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无耻地出卖了英国总罢工的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说总罢工是没用的,在反资本主义斗争中是无法有效地使用的。

  但这些理由都是骗人的鬼话。这帮改良主义者反对直接向资本主义进攻的原则,他们一直拒绝使用总罢工这个强大的武器,不惜用最微不足道的借口来污蔑总罢工。其实总罢工是工人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但这件武器必须要明智、勇敢地使用。

  要想正确使用这件武器,首先得理解它的彻底革命性。当某个处于深刻危机中的国家——比如英国——里的工人宣布进行在一切产业中进行总罢工时,他们就等于向统治阶级及其政权发出了直截了当的挑战。统治阶级肯定会利用其一切武装力量——军队、警察和法西斯组织等——来对付工人,这是不可避免的。

  总罢工的领导者必须预先认识到:资本家将会使用一切暴力手段来对付罢工,所以他们必须动员起工人的全部政治力量进行斗争,做好对付这些手段的准备。他们尤其应当设法战胜军队,或使军队保持中立。


总罢工中的危险

  改良主义工会领袖们拒绝承认总罢工的政治性,而工团主义幻想家们又以为只要罢工工人停下手来不干活,总罢工就能胜利,要是让这两类人来领导总罢工,那就太可悲了,资本家将彻底粉碎罢工,把工人打得落花流水。总罢工不是玩具,它是最最重要的革命武器。

  工人阶级的战略家们,包括最勇敢的战略家在内,都应该学会理智、慎重地使用总罢工这个武器。由保守派来领导总罢工的危险在于:他们起初会尽量把总罢工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当总罢工超出他们的控制时,他们就会出卖总罢工;当左翼领导人使用总罢工这个武器时,危险在于:他们太想同资本主义战斗了,结果在工人群众还不能理解迫在眉睫的问题时,或是当工人群众还没做好战斗到底的准备时,就号召工人起来战斗。

  关于第二种倾向,有许多教训值得一提。比方说,在法国工团主义运动的鼎盛时期(1910年至1914年),各独立工会之间为了彼此支援,曾举行过多次总罢工。起初工人罢工非常积极,他们不单单是出于遵守纪律才举行罢工的,但反复几次之后,他们变得“罢工疲劳”了,拒绝响应进行周期性总罢工的号召,结果对各工会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在美国,世界产业工会[5]也犯了相同的错误——他们号召工人群众去支持那些群众自己还不理解或兴趣不大的要求。

  左翼犯的另外一种错误,是在应该举行期限固定的罢工时,却号召举行无限期总罢工。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西雅图总罢工[6]和争取释放汤姆·穆尼[7]的全国罢工。这两次罢工中,如果只举行期限固定的抗议性或示威性总罢工,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极大的成功;但错就错在(罢工领袖)号召举行无限期罢工,而工人群众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进行持久斗争,结果罢工垮了。


3、行业罢工和产业罢工

  在罢工策略中,有一个方面特别需要多加考虑,那就是拓宽罢工与工会的范围,把传统的行业罢工发展成产业罢工,把传统的行业工会发展成产业工会。应该把工人(斗争)从纯经济性的、机会主义的斗争,提升到政治性的、革命性的斗争上来,即使是从这个概念出发,工人的组织和斗争都必须进一步扩大、深入发展下去。

  行业工会主义与行业罢工已经对付不了美国资本主义了。工人斗争的战线,必须扩展到整个产业,或整个产业群。1922年铁路车间机械工罢工中,十六个铁路行业工会中,竟然有九个仍然上工,甚至还帮助(资本家)破坏其他七个工会的罢工,这种行为,是对工人阶级的犯罪。

  当产业内部的竞争性比较强时,工人既可以、也能有效地利用行业罢工,至少在那些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里是这样的。但随着资本和产业的集中,工人技术水平的提升[8],行业罢工就不灵了,就连熟练工人的利益都保护不好。根据产业把工人组织起来——非熟练工人和尚未参加工会的工人正越来越迫切地向工会提出这个要求——已经是燃眉之急,无论对熟练工人还是非熟练工人来说都是如此。在美国工业中,行业罢工已经几乎没用了。美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老板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老板们的拳头越来越硬,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行业罢工的无能。

  在成衣行业里,竞争性仍然很强;在建筑和印刷之类的区域性行业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当场完成,这个特点使得这些行业的工会具有了特殊的优势,(这些行业里的)行业罢工有时还是有点用的。但在这些产业中,行业罢工很快也会失效。当各产业的规模都发展得很大、各产业的组织度都已经很高的时候,行业罢工就几乎是个古董了。

  现代化的、有效的罢工,就是全国性产业罢工。就连保守的工会领袖,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至少是部分地承认),他们也会以拼凑几个联合会的方式,来组织某种形式的产业性工会组织。最近的几次全国性产业罢工的例子,就有1919年钢铁工人罢工、1920年和1922年的矿工罢工,和1921年的罐头工人罢工。许多铁路罢工和涨工资运动中也显示出了这一倾向。

  这种广泛的斗争方式,取代了以前在各自产业中占据主流的狭隘的、区域性的罢工。在所有产业中,老板们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全国性产业罢工的倾向,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动员各行业、尽可能多地发动工人,号召他们参加统一的、反抗老板的斗争,以此打退老板们的进攻。

  围绕着工会教育同盟组织起来的左翼,必须坚决地深入发展这个倾向,反动的工会领袖正企图用他们那套阶级合作、不同老板作斗争的纲领来阻碍这个倾向的发展。消除行业罢工,发展全国性产业罢工,是我们的罢工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工会从行业工会发展成产业工会,还需要把千百万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动员他们组建和参加工会。在美国目前的条件下,得先实现左翼的两个口号——“联合起来”和“把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才谈得上成功的罢工策略。

 


[1]:未能查明具体出处。

[2]:卡普叛乱(Kapp Putsch):1920年3月,东普鲁士长官、极端民族主义者沃尔夫冈·卡普(Wolfgang Kapp)伙同瓦尔特·冯·吕特维茨(Walther von Luettwitz)将军发动政变,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复辟帝制。德国工人举行总罢工,反对这次叛乱,总罢工获得了全国广泛支持,极大地打击了叛乱分子。3月17日,叛乱被镇压下去。

[3]:原文直译为:老板们对罢工赋予越来越多的政治性质。

[4]:即1926年5月3日至5月13日的英国总罢工。1925年7月1日,英国煤矿资本家强迫矿工工会接受减少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条件,7月4日,大不列颠矿工联合会(Miners’ Federation of Great Britain)宣布拒绝接受资本家的条件,7月17日,煤矿、铁路、运输、机械制造四大产业工会组成“四业工会同盟”,7月26日,铁路工人工会和运输工人工会宣布支持矿工的斗争。7月30日,被保守的工会官僚控制的英国工会大会总理事会(General Council of Trade Union Congress)也不得不宣布支持矿工的斗争。1926年5月3日,工会大会总理事会宣布总罢工。5月13日,工会大会总理事会背着工人群众同资产阶级政府妥协,宣布停止总罢工,至此总罢工失败了。矿工的罢工则继续坚持到了1926年11月。

[5]:世界产业工会(Industrial Workers of World),简称IWW,又称Wobblies。1905年6月成立于美国芝加哥。它的目标是建立产业工会,反对主宰美国劳联的行业工会主义。世界产业工会长期受工团主义影响,主张建立革命性的产业工会,通过总罢工来推翻资本主义。在它的巅峰时期(1923年前后),它曾经拥有十万名会员和三十万支持者。如今它只有约九百名的积极分子。

[6]:即1919年西雅图(Seattle)总罢工。1919年2月6日,六万五千名西雅图工人为了提高工资发动总罢工,使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罢工的领导机关——总罢工委员会——发挥了政权的作用,形成了工人政权的雏形,形成了双重政权状态。美国政府急忙动用大批军警准备镇压,总罢工委员会害怕遭到武力镇压,于2月11日投票通过了停止罢工的决定,罢工就此结束。

[7]:汤姆·穆尼(Tom Mooney),全名托马斯·约瑟夫·穆尼(Thomas Joseph Mooney,1882年12月8日——1942年3月6日),美国工人运动领袖。1916年7月22日,旧金山举行了备战节(The Preparedness Day)游行,游行中发生炸弹爆炸,十人死亡 ,四十人受伤。汤姆·穆尼和另一位工人运动领袖沃伦·比林斯(Warren Billings)被诬告策划和实施了这次爆炸案,后被判绞刑。1918年两人被改判为终生监禁。1939年,伪证被推翻后,两人终于获释。

[8]:原文直译为“熟练工人的消失”。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福斯特 罢工策略-前言


工会的反动当局正在不停地向右转。他们通过巴尔的摩—俄亥俄方案[1]、工会资本主义等种种手段,贯彻同老板们“合作”的政策,连最后一丝向老板们进行斗争的遮羞布都不要了。他们不但拒绝把罢工作为武器,还谴责罢工。因此,工人群众抛弃了旧的领导层,工人群众不得不进一步向工会内的左翼力量求助,让左翼力量来担任领导,进行不可避免的、争取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斗争。

  一系列罢工(帕塞克[2]罢工、国际妇女服装工会[3]罢工等)和工会内部的反对运动(如机械工人工会、矿工工会等)都说明了这个倾向。所以,掌握罢工策略中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掌握如何使工会进行有效斗争的科学,便成了左翼当前的要务。

  一直以来,都没有多少人关注过罢工策略的总问题,只是到了几年前赤色工会国际[4]成立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重视。此前工会的改良主义领导人只关心跟老板订协议,不重视同老板进行有效的斗争,对于发展一套科学的罢工策略漠不关心。实际上,直到赤色工会国际1924年大会[5]上,世界各国工人才得以齐聚一堂,头一次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

  在美国,左翼在讨论罢工策略时,多年来只强调要克服行业工会和行业罢工,只强调建立产业工会和产业罢工的极端重要性,而关于罢工策略的其他方面则几乎全都被忽略了,没有从罢工的经验中认真总结出一套明确、清晰的罢工策略。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国内外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都很少。我写了一本书,叫《把还没参加工会的工人组织起来》,这本小册子就是它的姐妹篇,我谦恭地希望它能开个头,带动我国更多的人来研究罢工策略问题,我希望后来者能对这个问题有更精确、更详尽的研究。

  在赤色工会国际1924年大会上,洛佐夫斯基[6]给政策(policy)、策略(strategy)和战术(tactics)做了如下定义:

  “政策,是在纲领(program)的范围之内,指导阶级强化其战斗力、指导阶级做好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准备的基本方针。策略则规定了行动的方向;要达成既定目标,该对哪里发动进攻,也由策略来决定。而如何指导战线上的某一局部地段的斗争,则属于战术的范畴。”

  在现有的文章中中并未对这三个词加以严格的区分,在关于罢工策略的文章里,这三个词都被笼统地包括在了“罢工策略”(strike strategy)里。本书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了左翼工会运动纲领的许多方面,但都是围绕着“如何组织一次成功的罢工”这个中心问题来写的。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的罢工策略。其特殊性,是由一定环境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级斗争的尖锐程度来决定的。在处于革命危机中的国家里所必需的罢工策略就和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国家里的罢工策略有本质上的区别。本书中所勾勒的罢工策略,是最适于在美国当今环境下,捍卫和拓展工人阶级利益的策略。

  当前美国的资本主义很强大,而且仍在发展。它还能够给群众提供工作;为了使技术工人——工人阶级的上层安于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它还能向技术工人作出一些让步。但是这个时期就要结束了。英国资本主义曾经强大无比,它现在还能对技术工人作出一些让步,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就跟英国资本主义一样,美国资本主义也是如此,不管它现在多么强大,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分配之间与生俱来的矛盾,它将来总是要走上这条下坡路的。

  工业将会停业,大量工人群众将长期失业,他们的生活标准将会降低;他们以前通过斗争从老板手里赢得的一些让步,都将像美丽的肥皂泡一般消失。工人将被迫起来反抗资本主义,他们将把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全新的无产阶级社会秩序。

  在那个终将到来的时代里,在艰苦的斗争中,工人需要的罢工策略将跟今日的很不一样,而那个时代的工人的战斗性和进攻性,也将远远强于现在,那时候的罢工策略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那个关键时期中的罢工策略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但本书可以为现在的罢工斗争指出一条实际的道路。


  芝加哥,1926年10月20日

 


[1]:巴尔的摩—俄亥俄方案(Baltimore and Ohio Plan),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修建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时,资方和工会达成的一个劳资“合作”协议,根据这个协议,铁路各行业工会放弃了斗争,而恭顺地为资本家效劳。

[2]:帕塞克(Passaic)是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城市,1926年,当地纺织工人为了抗议资方削减工资,举行了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十一个月,最终以工人的胜利告终。这是工会教育同盟在纺织工人中间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也是美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群众罢工运动。

[3]:国际妇女服装工会(International Ladies’ Garment Workers’ Union)由纽约的七个地方工会于1900年成立。1926年7月1日,该工会内的左翼力量组成的纽约联合委员会(New York Joint Board)为了反对工会反动领导与政府当局达成的不利于工人的协议,举行了罢工。最后罢工以失败告终。

[4]:赤色工会国际(Red International of Labor Unions)成立于1921年7月,是共产国际领导的各国进步工会的联合组织。1937年12月解散。

[5]:即1924年7月举行的赤色工会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工人运动统一委员会,负责进行争取工人运动统一的工作。

[6]:所罗门·阿布拉莫维奇·洛佐夫斯基(Соломон Абрамович Лозовский,1878—1952),1921—1937年间担任赤色工会国际总书记。

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威廉·福斯特 简介

William Z Foster1881.2.25—1957.9.1

美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1881年2月25日出身于工人家庭,7岁做报童,10岁当了童工。1901年美国社会党成立时,多次参加工人罢工斗争,并参加了社会党,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工会组织者”(坎农)。1909年社会党分裂,福斯特等左翼被开除出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福斯特从激进的劳工斗争转向共产主义。1921年5月美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他秘密参加共产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在党员和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24年当选美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29至1944年当选为党的主席。
  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美共总书记白劳德要求美国工人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实行阶级合作。5月20日美国共产党宣布解散,福斯特也被撤消了美共主席的职务。1945年7月美共宣布重建时,福斯特又被选为党的主席。
  1957年9月1日,福斯特因脑溢血症,医治无效,死于莫斯科。

罢工的策略(1926) CHM电子书下载
工人生活片断 (1939) CHM电子书下载
论美国工会运动(原则和组织,战略和策略。) (1947) CHM电子书下载

威廉·Z·福斯特-罢工的策略


威廉·Z·福斯特
龚义哲 根据工会教育同盟于1926年出版的同名小册子翻译
英文马克思主义文库编辑注:工会教育同盟(Trade Union Education League)是美国劳工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内的一个反对派,于1920年由共产党员威廉•Z•福斯特创立,它的目的是建立产业工会、以阶级斗争纲领来同老板们做斗争、由工会会员来控制工会,以及建立一个工人政党。在它成立之前,双重工会主义(Dual Unionism)在美国工人运动积极分子中占据统治地位,而正是由于工会教育同盟发挥的关键作用,才让工运积极分子从双重工会主义的桎梏下解放了出来。

中共内部分裂严重 灭亡前兆凸显

中共党刊《红旗文稿》与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和社论称中国不适宜实行宪政,随后这两篇被指为“反宪”文章引发舆论各界广泛关注和抨击,中南海高层分裂日益严重。

中共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属下的半月刊《红旗文稿》21日刊文《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文章指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专政,而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

文章提到,宪政以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实行议会民主政治以及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国家政权体制,且实行“司法独立”及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

文章还提到说,宪政实行军队中立化、国家化。而中共政权体制下的军队是由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对于《红旗文稿》的这篇“宪政说”,时评人赵景秀表示,在世界大形势下,面对中国的日益高企的宪政梦,竟然还有人拿出几十年前的语调自我粉饰,还在用意识形态的垃圾当做是非标准否定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成就,指责其政治制度的虚伪和欺骗,这样的所谓学者简直就是中国大学的耻辱。

5月22日,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发表题为《“宪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国发展之路》社评文章,文章称“宪政”实际上是绕了个弯,用新说法提出中国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是空洞的政治口号。

第二天23日,《影响力中国》即刊出署名童大焕的评论文章《宪政本质及路径:谁最需要宪政?》引用世界着名思想家的《自由宪章》来给“宪政”作出解释,并阐述了当今中国是否需要宪政?宪政对谁最有利?。

文章援引了世界着名政治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中所述:宪政的实质一是限权,即限制政府及立法机构的专属权力;限权的一个精巧的技术性手段是分权。二是保障,即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特别是洛克主张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通过宪法和法治的方式践履这样的政治制度,就是宪政。以宪法为灵魂的国家权力的人格化,就是宪政。

政论作家杜导斌表示,所谓中国的既定发展道路,就是百余年前由德国人和俄国人臆想的所谓通往人间天堂之路,事实和理论都证明此路不通,可它特别有利于权贵维持特权,所以14亿中国人就只能在这些由洋人既定的死路上来回折腾。

社会学者于建嵘表示,最近,几篇否定“宪政”的文章,把理论评论界搅得很热闹。有朋友担忧,中国政治又要发生大转折了。我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今天没有谁有能力将利益高度分化的中国重新带到文革式的政治社会。那是需要神化的领袖、资源垄断及信息封闭的政治环境的。今日中国只有推进公平公正、实现宪政民主,才有前途。

一位署名“中国杨宗融”的微博用户发文表示,特权阶级为了试探民意,刚放出几条狗吠出“反对宪政”!便被一片人人喊打的怒吼淹没!这就是民意,反对独裁,支持宪政的民意。

他认为,反宪政,是特权阶级圈养的走狗为主子吠出的最后哀鸣。中国再不改革,必然失去改革机会而演变成革命。天朝当然不甘,旋即提出“中国梦”以统一意识形态;在全民觉醒的社会,要统一意识形态就要依法(宪)治国;要依法治国就要铲除特权阶级;至此,特权阶级在垂死挣扎之时放出走狗乱吠两声,不足为惧!

香港经济导报2013年10期以《政治体制延误改革导致苏联灭亡》为题,在其微博上发表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的专访文章。

外界注意到,在此前《环球时报》和《红旗》杂志刚刚发表宪政属于资本主义的文章,大陆“左风”日盛的背景下,香港经济导报的言论非常大胆:暗喻中共会如苏联般灭亡。

苏联为何经历了兴旺之后又走向衰亡,乃至解体?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的中国会走向何方?

从香港经济导报的博文不难看出,目前的中共与衰亡、解体前的苏联有惊人的相似。

高放认为:根据苏联宪法,三权统一于苏维埃,司法不能独立,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表面上都经过法院审判,但法院都在党的严密控制之下。

苏联形成的一党专政、党政不分体制,导致国家的重要决策,派往各地的干部主要都是由党中央决定的,出现了以党代政的局面。

苏联宪法没有监督宪法执行的机构,没有违宪审查规定,所以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多次违宪没有办法立案审查。

正因为苏联宪法有这样明显的缺点和弱点,所以苏联在74年中很难做到有法必依,实际上是有法难依,更难的是严格执法,更做不到的是违法必究。

高放认为:苏联实行的是“党主宪政”,不是民主宪政。各级政府领导人都是由党委定下来,拿个名单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举手或投票通过。国家发展的各种战略、方针、政策都由党中央政治局定下,拿到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一下。所以名义上最高苏维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际上苏联广大人民心中都很明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苏共中央政治局。

结果苏联共产党把关系弄成:党的领导是核心,城乡劳动者当家作主是陪衬,依法治国是一种形式。简单说,苏联共产党垄断了政权,垄断了军权,垄断了官权,民权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民权是一个走过场的陪衬。苏联共产党治国实际上是党大于法,党权高于政权,所以实行的是一党专政、党政不分的体制。

高放表示,苏联共产党的悲剧在于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一再延误体制内改革,死抱住“党主立宪”不放、不改,一再延误改革,最后这个体制被人民抛弃了。

2013年5月22日星期三

2013年全国规模达到69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官方媒体表示,现在的应届毕业就业率低于以往。中共新领导层对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也表现出忧虑。总理李克强警告,在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中国面临空前挑战,〝如果这个人群中的大批人心怀不满,他们可能会对中共的统治构成威胁。〞

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记录。官方媒体报导,今年高校毕业生约占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再加上还没有就业的21万2012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

截止今年4月底,拥有众多名校的一线城市----上海以及广东,毕业生的签约率大多低于30%,比往年要低10个百分点。其中名校云集的北京市只有28%应届毕业生找到工作。另外,据介绍,目前高校研究生招生一般实行差额复试制度,5月研究生录取结果公布后,将有近20%的考研复试生落榜,未来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表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与中国的教学体制有关。他指出,学校为了利益,根本不考虑社会的需要,每年都在〝扩招〞。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多了以后可以收学费,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可以发奖金。这样拚命的尽可能的多招,扩建校舍、扩建学生的宿舍等,这样就把教育产业化了。〞

山东济南大学陈老师:〝它这个扩招的比例比较大,学生毕业也多了,再一个,一些编制,现在国家制定的政策是延缓退休,这一块对他们压力也比较大。〞

孙文广指出,中国现在的市场产出过剩,有很多企业面临倒闭,这也是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原因。

孙文广:〝现在经济增速下降,一年、两年解决不了。〞

大陆《经济参考报》报导,今年又逢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增长,和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前来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纷纷感叹〝压力山大〞。

华南师范大学曾同学:〝去年找到的就相对会难一点,今年4、5月份那些就不是太好。去年一般那些大型企业都会在去年那时候招,今年最后都是中小企业,待遇福利就不是特别高。可能有些人就是确实也比较难找,就没有说一定对工作要求标准可能会降低。〞

〝华南师范大学〞这名曾姓同学透露,有些毕业生由于专业脱节,只好重新去学。

曾同学:〝有些专业确实脱节了,我们学校会计、人力是那些比较需求,找得都比较对口的,工作也稍微容易找到一点,像电子商务、资讯管理这些就相对难一点。不一定对口,很多时候都要重新来学的,大部分知识都重新学起。〞

中共新领导层对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也表现出担忧。上周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人意料的走访了〝天津市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与现场的招聘人员和应聘大学生进行了交谈。另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周一举行的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警告,在解决创记录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中国面临一个空前的挑战。

孙文广:〝有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他可能想到社会体制的问题,现在国家不尊重人权,官员腐败,他们就有可能汇聚成一股力量,要推动社会的变革。〞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心怀不满的学生多次发挥了强大作用,包括1919年的社会运动、和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及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等。

采访/朱智善 编辑/唐睿 后制/王明宇


Seven Million University Students Find It
Difficult To Get A Job 

7 million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graduate in July in
Mainland China, but the majority haven’t allocated a job yet.
Chinese media said that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rate is
lower than previous years.
The new leaders also worried about the slowdown of the
economy and rising unemployment.
Premier Li Keqiang warns that China fac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addressing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d students.
“If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are disgruntled, this might be
a threat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There are about seven million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ies in 2013.
This is 0.19 million students more than 2012,
which breaks the history record.
Official media reported that this year’s graduated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take 50% of the new human resources market.
There were 1/4 million graduated but have no jobs in 2012,
those unemployment figures became extreme pressure.

By the end of April, only 30% of graduates found jobs in
Shanghai and Guangdong, 10% less than previous years.
In Beijing, only 28% of graduates found jobs.

Sources said that now postgraduate students will 
need to take exams again.
When the exam result were announced in May, 20% of them 
failed. There is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job market in the future.

Sun Wenguang, a retired professor in Shandong University
said that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leading cause.
Sun said that, in order to gain interest, the universities didn’t 
consider the needs of society, so increased enrolment every year.

Sun Wenguang: “To increase the enrolment numbers
can get more fees, adding to the income and bonus.
They try their best to enrol more students,
expanding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es.
This way, the education system changes to
commercial business.”

Teacher Chen, Jinnan University, Shandong: “The proportion 
of enrolment is large, so graduated students numbers increased.
Another reason is the retirement age has extended,
this is also a big pressure for them.”

Sun Wenguang said that China markets have excess output,
so many companies face bankruptcy.
This is one reason causing the unemployment.

Sun Wenguang: “Now the economic growth is declining.
It can not be solved in a couple of years.”

Economic Information newspaper in
Mainland China reported that in 2013
the stimulated macro-economic growth is lower 
than expected, and the number of plans have declined.
In February, a survey on 500 companies shows that nearly
recruitment is reduced by 15%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The students said that the pressure is too heavy.

Mr. Zeng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t is harder to
find a job compared to last year.IApril/May, it wasn’t very good.
Big companies normally will employ some students then.
this year only small and medium companies did.
The welfare isn’t very high. Some people do find it difficult to
get work, they didn’t determine to set a standard for a job.”

Zeng said that some students’ subject are not practical,
they have to study a new subject from the beginning.

Zeng: “Some courses are really not practical. In our school,
Accounting and Human Resources are easy to find jobs.
But E-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more difficult to get jobs in.
We have to study a new course again,
most knowledge needs to be learned again.”

The CCP new leadership are worried by the slowdown 
of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s of unemployment.
Last week, leader Xi Jinping visited Tianji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motion Centre, talking to staff and students.
Premier Li Keqiang said in a telephone conference that China 
face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solve employment problems.

Sun Wenguang: “Some graduated students can’t find jobs.
It may be the problem of the social system.
Now the country didn’t respect human rights,
and officials are corrupt.
The students may become a power,
pushing the society to reform.”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 angry student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1919 social movements, from1966 to 1976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Tiananmen Students Movement in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