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星期三

美国工会:为建立产业工会和争取基础工业的工会化而斗争

为建立产业工会和争取基础工业的工会化而斗争

全国劳工关系法通过后,争取承认工会和集体谈判权利的斗争并未结束。有的资方仍然大胆地抵制劳方组织工会的权利。不过,这时劳方争取组织的工会,不是劳联所属的那种行业工会,而是将一个企业的所有工人都组织在一起的产业工会;〔13〕工人要求与之进行集体谈判的对象,主要不是一般企业,而是一贯反对工会的、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工业(如钢铁、汽车、橡胶等)中的强大企业。
大萧条以来,受害最深、最需要加入工会以争取和保护自身权利的,是非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后,奋起组织或加入工会的,大都是这些工人。这些工人组织的工会,当然是产业工会。由于劳联是当时全美最大的工会,这些新组织的工会一般都希望加入劳联。这些工人加入的也大都是劳联的工会。他们的加入也将逐渐改变其工会的行业工会性质,而变为产业工会。但是,包括主席威廉·格林在内的大多数劳联领导人是保守派,他们害怕这类工人大量涌入劳联会动摇他们的领导地位,所以力图维持劳联的行业工会性质,对产业工会极不热心;〔14〕对1934年及1935年早期的罢工浪潮,不愿支持,而且往往加以破坏,还积极反对大力支持工人罢工与组织产业工会的左派组织,特别是美国共产党。不过,也有少数劳联领导人,比如美国矿工联合会主席约翰·刘易斯、混合成衣工人工会主席西德尼·希尔曼和国际女装工人工会头头戴维·杜宾斯基等,他们认识到,要和联合起来的强大资方势力抗衡,就必须广泛吸收非熟练工人、特别是基础工业中的工人组成强大产业工会;刘易斯还认识到要接受具有组织这些工人的巨大热忱与经验的共产党人的帮助。1934年10月,由于刘易斯等人的强烈要求,苏联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号召在钢铁、汽车、橡胶、水泥等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工业中,组织行业或产业工会。但是,劳联执行委员会对此决议或者敷衍应付,或者拒不执行。于是,在1935年10月劳联代表大会上,刘易斯明确而坚决地提议在基础工业中组织产业工会。在被大会否决后,刘易斯和8个工会领导人于11月10日在大西洋城集会,组成以刘易斯为首的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制订出在基础工业中发展产业工会的计划。刘易斯并于23日辞去劳联副主席职务。
1936年1月,劳联主席和执行委员会进行反击,命令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解散。刘易斯置之不理,同时还按计划大力开展组织产业工会的活动。是月,他前往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城,向那里群情激愤的橡胶工人〔15〕发表演说。他系统揭露橡胶公司的剥削行为,指出劳资关系是敌对关系,鼓励工人们组织起来和资方斗争。
10天以后,该城三大橡胶公司之一的费尔斯通公司工人发动了一种新的、在建立产业工会中立过大功的斗争方式——静坐罢工,〔16〕迫使资方让一名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开除的工人复职,并吸引400名脱离劳联的工人重新加入工会。莱文评论说,“橡胶业中工人们的胜利,表明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日益重要;它作为一个产业工会组织,是能够在与大规模垄断工业资本的重大战斗中,赢得胜利的。橡胶业中的胜利,激起了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所属工会的巨大攻势。”〔17〕
这种攻势首先是对准汽车业和钢铁业的。前面我们提到,在1934年罢工浪潮中,因劳联领导不力,罗斯福政府偏袒资方,汽车工人罢工毫无所得。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成立后,派阿道夫·杰默前往底特律去协助组织汽车工人。1936年4月17日,在劳联汽车工人联合会主持下召开的各派代表大会上,美共领导的进步工会工作者集团使自己的候选人控制了该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会。由于担心这第一个汽车业的产业工会受到保守势力的更多攻击,共产党人温德姆·莫蒂默将主席一职让与前浸礼会牧师霍默·马丁,自己任第一副主席。7月2日,汽车工人联合会加入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有会员4万人,为全汽车业的工会化奠定了基础。是年夏、秋两季,在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各厂工人中组织产业工会的活动,深入而且成功。1936年12月,马丁在基层组织的压力下,邀请通用汽车公司负责人举行谈判。当公司发言人拒绝时,设在克利夫兰的费希尔车身工厂工人于12月28日在他们的机器旁坐下来了。在数日紧张谈判之后,通用汽车公司于1937年2月11日屈服。除只雇用汽车工人联合会会员这一条外,其余全部要求得到满足。
在取得对通用汽车公司胜利后,工会领袖们把矛头转向较小的克莱斯勒公司。1937年3月8日,在8个克莱斯勒工厂进行静坐罢工,并大规模设置纠察线。经墨菲州长大力调停,结果签订总的来说有利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协定,公司于4月6日同意通用汽车公司最近同意的那些条件。
1937年,除福特汽车公司外,汽车工人联合会在其他较小汽车制造商的工厂内组织工会的活动,都是成功的。到1937年9月,汽车工人联合会已有会员30多万人。福特汽车公司直到1940年才屈服。
莱文说,“通用汽车公司的静坐罢工导致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在汽车业以外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钢铁业中。”〔18〕1933至1934年,钢铁业为遏制工人组织工会,将90%的雇工组织在公司工会之中。但是,从1934年罢工高潮起,基层钢铁工人就在左翼活动分子的领导下,自己起来组织产业工会,但未能得到资方承认。1936年6月,刘易斯派他矿工联合会的副手菲利普·默里到钢铁工人中去,组成大体由共产党人领导的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到11月,各地钢铁工人纷纷脱离公司工会,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已有会员82315人。过去,钢铁公司总是依靠各州政府的军事帮助和联邦政府的道义支持,来阻止这种趋势。现在,联邦政府支持工人,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州长甚至作出诺言:如果发生罢工,州政府将予以救济。此外,美国参议院的拉福莱特公民自由委员会从6月起,已开始调查各公司侵犯公民自由和不适当干预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权利的严重情况,引起公愤。在这种情形下,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们权衡利弊,为避免一次时间长代价大的罢工,宁可屈服。12月开始,公司董事长迈伦·泰勒和约翰·刘易斯进行一系列会谈,达成协议:公司承认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结果,卡内基—伊利诺伊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董事长本杰明·费尔利斯于1937年3月2日签订了也许是美国劳工运动史上最重要的合同,因为这个合同标志着:自1901年以来一直领导着在基础工业中阻止组织工会运动的公司的屈服。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它们都同意承认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增加工资10%,每周工时减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最大的美国钢铁公司屈服后,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原以为其他各钢铁公司也会屈服的。但是,组成小钢集团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共和钢铁公司、扬斯敦钢板钢管公司、国民钢铁公司、内陆钢铁公司等拒不承认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5、6月间,工人举行罢工。除内陆公司外,其余各公司、尤其是共和钢铁公司,全力进行反击。到7月间,共造成18个工人死亡,160个工人受伤,数百人被捕。死亡的18个工人中,有10人是在芝加哥的共和钢铁公司工厂外面被警察射杀的。
由于当时舆论既谴责小钢集团这种暴行,也对静坐罢工迅猛发展表示担心,〔19〕罗斯福政府对这次罢工未予支持,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没有获得小钢集团承认。到1938年春、夏,参议院拉福莱特公民自由委员会对这次罢工的各方面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指出钢铁公司、地方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多次违反《瓦格纳法》,侵犯罢工者的公民权利。于是,在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请求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采取了行动,并于1941年迫使小钢集团各公司承认工会,和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真诚地谈判。到是年底,有会员60万人的钢铁工人工会在整个钢铁业取得了胜利。
当1937年3月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在汽车和钢铁业同时取得胜利时,它已有会员180万。这时,劳联把它所属10个工会开除了。同年10月,刘易斯和劳联和平谈判,但未能达成使他满意的协定。于是,争取产业组织委员会宣布脱离劳联独立,并改组为产业工会联合会,简称产联。
除上述成就外,到1941年,产联工会还在大多数其他基础工业中取得代表工人谈判的权利。电气、无线电和机械工人联合会得到电业界承认,纺织工人联合会在北部的纺织厂中组织了工会,哈里·布里奇把太平洋沿岸码头工人组成一个强有力的产联工会。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产联约有500万会员。而且由于它的斗争,劳联会员也增至460万,另一些独立工会,共有会员100万。全体工会会员数达1060万,占所有非农业工人的28.2%,而在1933年时,这个比例为11.5%。这样,在“新政”期间,美国劳工运动不独使工会会员数增加了760万,而且还使工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工业,大大发展了产业工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