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9. 11. 08 專訊】對於奧巴馬這位美國立國232年來的首位黑人總統,在世俗眼光之中,他是哈佛大學法學院出身的精英,也是這家法學院刊物的第一位黑人總編輯,很容易得出精英背景等於事業有成這一結論。然而,當人們數說着奧巴馬的哈佛學歷或出類拔萃的政治成績單時,卻忘記了鑄造這個成功故事的核心關鍵﹕決心和磨練。
奧巴馬從政12年即能入主白宮,這條快速通道的確走得比別人快;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到50歲而當上美國總統的有3人,約翰甘迺迪從擔任聯邦眾議員到獲選總統是14年,克林頓從阿肯色州檢察總長到總統是16年,分別比奧巴馬多待了2年和4年。奧巴馬的白宮之路來得這樣快,其中一個原因是布殊政府的顢頇無能,成為了奧巴馬的最大助選團,麥凱恩縱然出盡法寶與布殊劃清界線,可是選民仍視他為另一個共和黨傀儡,最終逃不出共和黨的標籤而落敗。選民對共和黨掩鼻而去,這不是奧巴馬主觀上能控制得了,相反,他對參與政治改變社會的不屈決心,才是一個黑人青年在既無強大政治人脈,又無財閥撐腰之下,逆流而上奏凱的最大動力。
奧巴馬已然成為美國夢的最新範例,但是,當人們認定美國的社會結構和民主體制是奧巴馬異軍突起的誘因時,卻忽略奧巴馬大學畢業後的歷程。奧巴馬畢業於紐約長春藤學府哥倫比亞大學,他從這所名校畢業後,沒有轉到商學院唸MBA學位或是考進法學院攻讀,而是在紐約做了幾年工作。1985年,奧巴馬放棄其他選擇,前赴中西部大城巿芝加哥的黑人貧民區做社區工作,年薪僅1.2萬美元,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社區改變了奧巴馬的一生。
年薪1.2萬美元,扣除稅金,奧巴馬只能拿到約五分之三,折合每月實際收入大約5000港元。奧巴馬把幾乎所有時間都放在組織黑人巿民融入當地政治架構;在此之前,這個貧民區的黑人因為受到排擠而無緣於主流政治生活。日以繼夜奔走不停的社區工作最是磨人,奧巴馬卻極為享受這些日子。他曾經說過,在這個小社區的工作,「是我得到的最好教育」。
3年後,奧巴馬考進哈佛法學院,當年夏天,他首次踏足父親的祖國肯尼亞,他在自傳憶述曾在父親墳前飲泣,「我終於豁然明白,到底我是誰、我要關心誰」;相比父親3年前在肯尼亞車禍去世,那時的他曾說過「我毫不悲痛」。貧民區的3年社區工作改變了奧巴馬,儘管他在哈佛法學院脫穎而出,更成為《哈佛法學評論》這一專業地位崇高的刊物的總編輯,但此時的奧巴馬更加鐵定了心,畢業後重回芝加哥,大步邁出白宮旅程。
在總統選舉過程裏,奧巴馬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黑人社區的工作,一個少時四處流徙的黑白混血少年,學業有成後選擇植根黑人貧民區,從社會的最底層做起。在講究快速賺大錢的美國社會,毋庸置疑,奧巴馬必須有一顆絕不後悔的決心和一份決不妥協的氣概。對香港有志從政的人士而言,奧巴馬這條白宮之路起着一個極佳示範﹕高尖政治的起點往往是最底層的社區政治,香港近年的立法會 選舉,成敗的關鍵很多時候並非取決於政治取向及立場,而是能否成功把社區工作鋪設開去。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奧巴馬把這兩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從政沒有必勝的成功捷徑,他以異鄉之子身分獲得芝加哥巿民認同,由社區工作者拾級而上,從州議會到國會最終入主白宮,追本溯源,起點是芝加哥南端一個小社區。
類似的傳奇故事,每天每夜都在我們身邊發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毋須奇蹟協助,靠着自己一步一腳印走上頂峰。8年前,我們也曾目睹另一個傳奇的出現﹕陳水扁以貧農之子、台灣大學法律系第一名的人生履歷,率領民進黨擊敗國民黨上台執政,這段傳奇最後卻因為陳水扁的貪污腐敗落得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結局。至於新冒出來的另一個傳奇奧巴馬,6300萬美國選民因着他改造美國的決心投下一票。這固然是對一個黑人政治家的獎勵,但掌聲過後是真刀真槍的比併,23年前芝加哥小社區的那個黑人社區工作者,如何做到不矜不伐,是他登上世界舞台的第一個磨練。
奧巴馬從政12年即能入主白宮,這條快速通道的確走得比別人快;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到50歲而當上美國總統的有3人,約翰甘迺迪從擔任聯邦眾議員到獲選總統是14年,克林頓從阿肯色州檢察總長到總統是16年,分別比奧巴馬多待了2年和4年。奧巴馬的白宮之路來得這樣快,其中一個原因是布殊政府的顢頇無能,成為了奧巴馬的最大助選團,麥凱恩縱然出盡法寶與布殊劃清界線,可是選民仍視他為另一個共和黨傀儡,最終逃不出共和黨的標籤而落敗。選民對共和黨掩鼻而去,這不是奧巴馬主觀上能控制得了,相反,他對參與政治改變社會的不屈決心,才是一個黑人青年在既無強大政治人脈,又無財閥撐腰之下,逆流而上奏凱的最大動力。
奧巴馬已然成為美國夢的最新範例,但是,當人們認定美國的社會結構和民主體制是奧巴馬異軍突起的誘因時,卻忽略奧巴馬大學畢業後的歷程。奧巴馬畢業於紐約長春藤學府哥倫比亞大學,他從這所名校畢業後,沒有轉到商學院唸MBA學位或是考進法學院攻讀,而是在紐約做了幾年工作。1985年,奧巴馬放棄其他選擇,前赴中西部大城巿芝加哥的黑人貧民區做社區工作,年薪僅1.2萬美元,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社區改變了奧巴馬的一生。
年薪1.2萬美元,扣除稅金,奧巴馬只能拿到約五分之三,折合每月實際收入大約5000港元。奧巴馬把幾乎所有時間都放在組織黑人巿民融入當地政治架構;在此之前,這個貧民區的黑人因為受到排擠而無緣於主流政治生活。日以繼夜奔走不停的社區工作最是磨人,奧巴馬卻極為享受這些日子。他曾經說過,在這個小社區的工作,「是我得到的最好教育」。
3年後,奧巴馬考進哈佛法學院,當年夏天,他首次踏足父親的祖國肯尼亞,他在自傳憶述曾在父親墳前飲泣,「我終於豁然明白,到底我是誰、我要關心誰」;相比父親3年前在肯尼亞車禍去世,那時的他曾說過「我毫不悲痛」。貧民區的3年社區工作改變了奧巴馬,儘管他在哈佛法學院脫穎而出,更成為《哈佛法學評論》這一專業地位崇高的刊物的總編輯,但此時的奧巴馬更加鐵定了心,畢業後重回芝加哥,大步邁出白宮旅程。
在總統選舉過程裏,奧巴馬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黑人社區的工作,一個少時四處流徙的黑白混血少年,學業有成後選擇植根黑人貧民區,從社會的最底層做起。在講究快速賺大錢的美國社會,毋庸置疑,奧巴馬必須有一顆絕不後悔的決心和一份決不妥協的氣概。對香港有志從政的人士而言,奧巴馬這條白宮之路起着一個極佳示範﹕高尖政治的起點往往是最底層的社區政治,香港近年的立法會 選舉,成敗的關鍵很多時候並非取決於政治取向及立場,而是能否成功把社區工作鋪設開去。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奧巴馬把這兩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從政沒有必勝的成功捷徑,他以異鄉之子身分獲得芝加哥巿民認同,由社區工作者拾級而上,從州議會到國會最終入主白宮,追本溯源,起點是芝加哥南端一個小社區。
類似的傳奇故事,每天每夜都在我們身邊發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毋須奇蹟協助,靠着自己一步一腳印走上頂峰。8年前,我們也曾目睹另一個傳奇的出現﹕陳水扁以貧農之子、台灣大學法律系第一名的人生履歷,率領民進黨擊敗國民黨上台執政,這段傳奇最後卻因為陳水扁的貪污腐敗落得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結局。至於新冒出來的另一個傳奇奧巴馬,6300萬美國選民因着他改造美國的決心投下一票。這固然是對一個黑人政治家的獎勵,但掌聲過後是真刀真槍的比併,23年前芝加哥小社區的那個黑人社區工作者,如何做到不矜不伐,是他登上世界舞台的第一個磨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